林春生
摘 要:高中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通班級的學生更感覺學習吃力,為了讓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進行知識傳授、培養(yǎng)學生能力,高中化學教學必須協(xié)調(diào)好各種關系。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教學;關系;參與課堂
高中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通班級的學生由于基礎差,常常感覺學習吃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進行知識傳授、培養(yǎng)學生能力,需要在教學中處理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1 “課表”和“教材”的關系
《化學課程標準》是國家對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要求,它從“課程性質(zhì)”、“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nèi)容標準”、“實施建議”六方面對化學新課程實施進行了規(guī)定和建議,是評價我們教學的基本依據(jù)。而教材是各位化學專家在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把課程思想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載體。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通過研讀課標,深刻領會化學課程的性質(zh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在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研讀課標和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在頭腦中應該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一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和程度;二是學生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知識程度;三是了解在選修模塊中還有哪些進一步的知識延伸。這樣既可以做到和初中知識的很好銜接,又可以做到在教學中對知識進行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
2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
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不但要主動的學,還要會學。教師的一切活動就是要服務于學生,教師要有“以學定教”的思想,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本,不僅促使學生掌握各種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并且讓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質(zhì)等?!皩W”就是要圍繞著學生的“學”展開一系列有效的訓練活動,注意設計的層次和梯度,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立體交叉互動創(chuàng)造必備的訓練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覺到化學課是充實的。如學習乙醛的銀鏡反應,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
①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確定,結(jié)合乙酸、乙醛的電子式從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zhì)上去理解并配平反應式;②從得氧失氫或加氫去氧的氧化還原反應表面初步掌握;③從反應物、生成物的組成方面了解、記憶銀鏡反應式。通過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充滿思辨性。
所以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知識水平,本節(jié)課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發(fā)展他們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們目前的水平與教材之間的差距,準備一些適應學生自身語言能力的活動和帶有自主性的活動,讓他們在預習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fā)揮潛能,充分給予足夠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
3 化學競賽與大面積提高的關系
區(qū)、市級的各年級化學競賽每年都有,它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選拔化學尖子,并為參加更高一級的競賽輸送優(yōu)秀的選手。雖說能夠入圍的學生是很少,但是作為教師則應看到它的重要作用。一是參加競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社會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為使學生適應今后”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競爭社會,能在競爭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不被淘汰,就必須盡早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瘜W競賽中強手如林,要想在競賽中出成績,得名次,積極進娶頑強拼搏是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每一次競賽都給每一 位參賽者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為那些對化學有很高熱情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作為化學教師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去參加競賽,去拼去爭,爭取成為勝利者。而競賽從表面看來,似乎與大面積提高學生素質(zhì)毫無關系,因為競賽畢竟是少數(shù)學生的事。但實際上,由于要對參賽選手作高質(zhì)量的培訓,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也會在培訓學生的過程小得到提高。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會顯得更得心應手,教學手段就會越加多樣有效,對于教學大綱的把握也會更加牢固。
此外,由于各個教學班中都分散有一些競賽選手,這些學生在班組的化學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就如催化劑,他們可以做教師的小幫手,做同學的小教師,為其他同學自覺主動地學習化學起到“帶頭羊”的作用。諸如此類的隱性作用,無一不使全班同學的化學素質(zhì)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逐步的提高。
4 必修教學與選修教學的關系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體系中,必修和選修課程是有序展開并互相依存的,必修、選修內(nèi)容隨意穿插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必修基礎上,學生必須選修至少一個課程模塊,從而完成6個學分的學習要求。從理論上看,6個化學選修模塊都有被選擇的機會,因此必修與選修的內(nèi)容銜接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選修課程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銜接教學的內(nèi)容,既不能對必要的知識“置之不理”,也不能“順藤摸瓜”,隨意地延伸和擴展知識。因此,教師應根據(jù)不同課程的結(jié)構特點,研究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一概而論。
新課程的化學教學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一次機遇。讓我們抓住這次挑戰(zhàn)和機遇,采用多種有效的方法,適時處理好以上的幾個關系,使我們的化學新課程教學規(guī)范、有序、有效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孫彩霞.化學教學構建生活化課堂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0(10).
[2]梁娟.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教導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