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燕
音樂,既陶冶人的情操,又給人藝術享受,但當它成為一門“學科” 后,如何上出小孩子喜歡的音樂課?這是終日縈繞我腦際的問題。我認為在遵循音樂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我們要放寬眼界,立足學情,選擇合適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地整合、裁剪具體的課程資源,同時要重視常態(tài)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常態(tài)表現(xiàn) ,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他們對相同的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針對我國當前的教育國情,既要面向全體同學,也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差異性,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不同的特質(zhì),進行因材施教,營造一個能夠引起所有學生興趣的課堂氛圍,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能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可見,沒有了興趣,就談不上愉快地學習,不能愉快地學習,就沒有學習效率,沒有效率就是我們教師教學的失敗,所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修養(yǎng)、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zhì),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的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苦苦探尋的一個問題,我結合自己十五年的音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微笑面對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氛圍
講到藝術,不管是語言還是音樂都離不開“美”。孩子們上音樂課,一定要讓孩子覺得這個老師很“美”,當然不是指的相貌美,而是一個老師的學科氣質(zhì)美。學生認可了老師的美,才會有興趣學音樂。記得初為人師時,我聽從老師的叮囑,開頭幾節(jié)課要給學生“下馬威”這樣以后的音樂課他們就不會大叫大嚷。于是上課的時候我總是擺著一副冷面孔,學生只要稍微搗亂,就大聲批評、指責。記得有一次在上《只怕不抵抗》這課,我要求學生站起來分成兩組,模仿紅軍和敵人。有一個瘦削臉的小男孩模仿敵人,學的特別像,加上那滑稽的動作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我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隨即課堂上充滿了笑聲與掌聲。此時我才意識到老師的一個微笑對學生是多么重要,從此我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微笑,課堂氣氛也變得融洽、和諧了。
二、利用故事和游戲、律動的多種有效方式展開教學
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多樣的,基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故事和游戲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記得我上的音樂課《兩只小象》,在學習這首歌曲前,在學生間開展動物的模仿游戲。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勝負欲。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歌曲,學生通過聽歌曲判斷歌曲中小象的形態(tài)是緩慢還是活潑,然后將這些動物的特征模仿出來。播放完一次歌曲后,最先舉手的小組進行表演,重復地播放歌曲,直到有小組將歌曲中的所有動物都模仿出來。通過開展模仿動物的游戲,重復地播放歌曲,讓學生在重復聽和表演的過程中加深記憶,自然地跟唱。教師在說故事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調(diào)和用詞,通過語調(diào)的變化將學生帶入故事中,提高教學效果。
以《賣報歌》的學習為例,在上課時先以故事導入向?qū)W生介紹與《賣報歌》相關的內(nèi)容:“那是很多年之前的一個秋天,聶耳約了自己的朋友到霞飛路上走一走,因為他聽說這條路上有一個賣報的小女孩,她把所賣報紙的名字喊得很動聽。聶耳和他的朋友果然在有軌電車站附近看到了一個正在忙碌地賣晚報的小女孩。她應該有十來歲,身上穿著洗得很干凈但是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報名,還同時報出每種報紙的價錢。聶耳看到后覺得應當把賣報的悲慘故事寫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賣報歌》了?!苯處熢谡n堂上直接播放《賣報歌》,讓學生結合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閉上眼睛想象賣報兒童是怎樣唱著這首歌走街串巷地賣報的,使學生能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蘊含在歌曲中的感情。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jīng)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梁,它既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fā)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
三、音樂中融入思想教育,體驗豐富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任何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chǎn)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xiàn),或活潑或婉轉或莊嚴或凄涼的情感,使人們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達到思想教育的共鳴。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著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享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以《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兒歌為例,在唱歌之前,我給學生講了一段關于母愛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母親為了籌備子女上學的錢,多次賣血導致臥病不起的故事。他們被故事中感人的情節(jié)感動了,趁熱打鐵再以帶唱的方式教孩子們學會了這首歌,雖然教學方式很簡單,但達到了“以情動聲,以聲帶情”,懷著感恩的心把孩子體會到了到了愛。從深情的帶唱聲中,我們對這首歌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逐步擴展到母愛的主題,甚至中國母親的大主題,孩子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自此以后,班級的孩子開始學會如何去理解別人,如何去關愛別人。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導航,我們只有把愛一代一代傳下去,用愛的魅力感染學生,完成“治人先治學”的使命。
總之,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快樂的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