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君
《變色龍》是九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沙皇俄國時期的契訶夫創(chuàng)作的批判當時現實社會的一篇短篇小說,下面我就《變色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的亮點感悟如下:
一、白板展示
萬丈高樓平地起,精心設計,讓學生閃亮登場。如果把每天的學習比作一次航行,那么課前預習實際上是給自己的這次學習之旅制定航線,只有航線確定了,“船長”才知道這次航行的正確方向。因此,要想語文課堂教學高效率,精心設計課前預習顯得尤其重要,在上課之前恰到好處地幫助學生在預習課本時“擺渡”一把,達到了“舟不橫”的預習效果,學生展示也就得心應手,從容自若。
二、表演案情
能力和智慧的雙豐收,充分信任,讓學生脫穎而出。真正的信任學生應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的同時,不能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容器,必須在心目和行動中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僅胸中要有書,目中還得有人,真正把學生看作一個個自覺能動的人,具有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
我把學生由“演員”變?yōu)椤皩а荨?,編排演繹精彩的課本劇,由注重外部刺激變?yōu)榧顑炔縿訖C,讓學生的思維在課本劇中做體操。
三、“精彩”判案
文采和情感的大觀園,重研人物,讓學生領略感悟。
四、法庭之外
沉甸和厚重的幸福指數,延伸寫作,讓學生穩(wěn)操勝券。點滴細節(jié)決定成功,良好練筆成就寫作。在小說教學中,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過練習來實現。時下,中考作文占分值60分,不得不使人望之生敬,這不僅是給語文教師思忖語文教學的良好契機,而且是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堂課教學觀念先行,注重方法,精心設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終極目標,不愧是提升了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變色龍》這堂課給我?guī)砹松钌畹乃妓鳎盒≌f教學應該教什么?
眾口朗朗讀書聲,莫讓小說空寂寞。對于小說的主題、人物、結構、描寫等內容與人物形象分析+創(chuàng)作手法總結+主題思想概括的教學模式已沿襲已許久。小說教學要走出寂寞困境,達到語文課堂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觀念決定方法”,觀念更新了,意識便明確,方法也便會水到渠成,河渡有人舟不橫的高效課堂就會層出不窮。
但是,作為一線教師在接受和認同的同時不僅不能簡單接受、一味拿來,不能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要將教學理念現實化、實踐化、有效化。因為,教師不應該只是容器——只將理論一股腦的納入其中,而是橋梁——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教師不應該只是傳聲筒,而是擺渡者。學若煙?;肽?,善于擺渡是為智。我認為,小說的教學內容最現實可行有效的確定者應該是課堂施教者。但是,正如擺渡者不僅要會劃船識水勢選航道,更要知道客人是怎樣的人,想到哪里去,根據實情只能到哪一樣,課堂施教者在確定小說教學內容時必須考慮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小說文本體式、學生等因素。而這些因素中的核心應該是學生。那么,初中小說教學內容應該是什么?應該是兩個字:體驗。
何為體驗?關于體驗,早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把它總結為“無言以教”、“里仁為美”;南朝學者顏之推進一步指明了它在培養(yǎng)、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義:“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熏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易暗化,自然擬之?!奔垂湃怂f的“陶情冶性”。
那么如何進行小說的體驗教學呢?
情境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
李大圣提出“情境就是一種情形,一種氛圍,還被稱為是一組‘刺激。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話題,使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有了共同的依傍。”情境體驗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角色體驗,讓學生感悟責任。三分文章七分悟,涵詠功夫興味長。特級教師章浙中認為:“角色體驗,即在教師設定的特定情境中,學生自覺融入小說的某一角色,然后站在角色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和評價的過我認為小說體驗的過程就是“邂逅”的過程,是體驗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是充分的體味、感受和“移情”。在體驗過程中,我們常?!板忮恕眱蓚€世界,一是小說中的世界。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擺渡進去”,帶著自己的人生經驗去“邂逅”小說的世界,“邂逅”小說中的人物。例如我們會在假想中把林黛玉、薛寶釵當作自己的女朋友,于是,像賈寶玉一樣苦惱著。另一個是自己的世界。我們都有這種感覺,讀著小說,想著自己:自己的某段經歷,自己人生中某個人物——在讀解別人經驗的同時,“邂逅”自己的體驗。
學生在體驗中徜徉,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在體驗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惟妙惟肖自得來,一姿一容皆實踐。不同的個體對文章的體驗、理解、解釋、欣賞必然不一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體驗也就是學生可以在獨立的閱讀中進行個性化審美,不但可以實現“同閱一卷書,各自領其奧”,甚至可以“變形”、“變質”“創(chuàng)新”。教師就不能用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閱讀,用自己的體驗代替學生的體驗,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代替學生的創(chuàng)新。 教師幫助把學生“擺渡進入”作品,引導他們體驗,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涌現出新的意義、新的精神力量。比如對孔乙己性格的認識,有的同學認為愚昧,有的同學認為麻木,有的同學認為自欺欺人,有的同學認為死要面子等等。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個方面,但是,把這些個人的探究體驗重新組合,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孔乙己的形象就站立在我們面前了。
延伸體驗,讓學生興趣濃郁。
古諺曰:“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漁,供人終生受用。”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課外并重,展開雙翼才能飛翔。
總之,小說教學不能信馬游韁,隨心所欲,不然就會出現“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情形了。小說教學要通過我們的訓練與指導,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內容具體化、落實時效化、體驗寫作拓展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小說教學就會出現“河渡有人舟不橫”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