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蘭
摘要:議論文是一種以說理為主的文體,本文對議論文的說理技巧進行分析闡述,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技巧,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議論文;寫作;說理技巧
在近幾年的中考中,認真分析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題目,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作文題目已不適合記敘文寫作,當你遇到此類情況時,不要著急,靜下心來,換一種文體,運用議論的形式進行寫作,會幫助你一展風采。這時,你要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將平時積累的素材應用到寫作中去。那么,怎樣才能寫好議論文呢?
要想寫好議論文,說理至關重要。說理是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它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寫作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緊扣寫作要求,將積累的素材運用到作文中去,并進行說理分析。那么,怎樣讓素材為文章服務呢?下面談幾點說理技巧,供同學們參考:
一、開頭說理
開頭說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比喻。比喻在記敘文中是修辭手法,在議論文中是比喻論證,開頭運用比喻,會給你的文章增添文采,吸引讀者的眼球,例如: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睂ⅰ棒~”比作“生”將“熊掌”比作“義”形象生動,明白易懂。
當然,開頭說理,不單單運用比喻修辭,還可以運用其他修辭手法,或引用經(jīng)典名言、詩句、俗語、小故事等,作為文章的開頭,文章會更美。如:
讀一本好書,就像品一杯香茗,甘甜可口,回味無窮;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位知己,一生一世,不離不棄;讀一本好書,就像做一場美夢,隨心所欲,馳騁遨游,讀書真好?!蹲x書真好》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這段運用了三個句子組成一組這里,作者運用排比句修辭進行說理,不但使文章的節(jié)奏感加強,富有氣勢,而且更具條理性更好,更能強烈地表達“讀書真好”這一中心論點。
二、中間說理
中間說理就是在文章開頭之后,后面的內(nèi)容緊緊圍繞觀點進行分析論證。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分析論證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完成的,必須是緊扣觀點,層層分析,透徹分析。下面具體談一下如何在中間進行說理:
(一)單則材料說理
運用單則材料進行說理時,首先,在本段開始部分,擺出圍繞中心論點進行說理的小觀點;其次,針對本段小觀點,進行闡釋,闡釋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詩句,也可以自圓其說,只要能解釋說明小觀點即可。接著就要是圍繞小觀點進行敘述,敘述要簡明扼要,議論文中的敘述不同于記敘文中的敘述,要對所積累的材料作概括的敘述,刪去與論點關系不大的內(nèi)容,但也不能篡改材料。最后,對選用的材料,必須緊扣本段觀點進行分析,做出總結。
例如:知識就是力量。(觀點句)它首先是一種難以量化的、偉大的精神智慧,當然更可轉化為具體的、可見的、巨大的物質(zhì)力量。(闡釋句)史蒂芬·霍金,被盧伽雷氏癥禁錮在輪椅之上20多年,然而并沒有影響他成為繼愛因斯坦之后當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享有國際聲譽的偉人、超人。(敘述句)作為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可以坐知天下之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知識——關于宇宙奧秘:天體物理、時空本質(zhì)的最新知識,最富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這就是知識以及知識帶來的預見性。(分析句)可見,知識能夠改變世界,知識能夠決定命運,知識能夠給人自由。(結論句)
這里舉史蒂芬·霍金的例子,采用“觀點句+闡釋句+敘述句+分析句+結論句”的形式組織全段,分析入理,層次清晰,讀來,令人不得不信服。
(二)多則材料說理
多則材料就是在一個片段中,連續(xù)列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素材,采用排比列舉事例的方式,進行說理分析,使文章氣勢恢宏,說服力強。例如: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無數(shù)事例無不證明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
這段話列舉了六個不同時代的名人論據(jù),將他們迭加起來,句式上構成排比,一氣呵成,鏗鏘有力,有禮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三)正反對比說理
正反對比說理就是從正面和反面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在使用素材時,要注意明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課文《魚我所欲也》: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里從正面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與反面事例“萬鐘不辨禮義而受之”進行對比,很好地論證了“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
三、結尾說理
要想寫出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做到“鳳頭”“豬肚”“豹尾”外這三點,還必須有“豹尾”。才算是成功的議論文。例如:讓我們踏過“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邁過“人間正道是滄?!钡慕裉?,向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出發(fā),一起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燦爛人生。
這樣結尾,不但文采斐然,而且收束有力。讀來,讓人賞心悅目。
總之,不論是在文章的開頭,還是在中間部分,或者在結尾部分,只要能夠充分調(diào)動你平時所積累的素材進行說理,那么,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就能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左松良.議論文說理例談[J].文學教育(上),2009,(11).
[2]顧錦霞.議論文寫作中求異思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上),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