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雪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跳躍式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以大學生為首的一大批社會群體開始了向“微時代”的轉變。然而,與此同時,“微時代”的發(fā)展也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如何把握好“微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導向,成為現階段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微時代”的特征出發(fā),針對其特點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旨在有效推動“微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微時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解決措施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網民的數量持續(xù)上漲,作為網民群體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對于網絡技術所表現出的黏性相對較強,這種情況的出現,為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工具成為高校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類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1]。然而,與此同時,伴隨著信息獲取方式的增加,如何對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成了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微時代”的特征與基本內涵
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文化,微時代建立的基礎是網絡技術的,因此,其不具有區(qū)域性。在使用方式上,微時代以手機和計算機等網絡設備作為媒介,借由網絡技術進行傳播,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交際方式。
通常認為,微時代具有主體平等性、交流互動性以及信息碎片化等三個特點。其中,主體平等性主要體現為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每一個人既能夠接受信息也可以進行信息的傳播,用戶之間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其參與熱情。交流互動性體現為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擺脫了傳統的單向傳播方式,增強了互動性,同時,借由網絡技術的支持,打破了長期以來不同民族、國家以及地區(qū)對于交際的束縛[2]。信息碎片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網絡交際的過程中,信息總量龐大,分布范圍較為廣泛,從而有效實現了人們對于信息的便捷獲取與使用。
二、“微時代”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響
(一)帶來的機遇
1.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通過網絡技術的介入,有力地豐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相關信息進行獲取與處理,從而有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
2.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通過對于相關社交平臺的使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避免了面談時存在的尷尬局面,從而有效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
3.提升了大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
在微時代的影響下,獲取信息的方式變的更為便捷,這種方式更好地促進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積極性。通過,通過交流的方式,有效地培養(yǎng)了大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打破了固有的思維狹隘性與單一性。
(二)造成的挑戰(zhàn)
1.增加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
由于網絡環(huán)境較為復雜且充斥著一定的負面內容,因此,在瀏覽過程中,大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導致消極情緒滋生,不利于其健康發(fā)展。
2.沖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教學地位的改變,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造成了沖擊,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度膨脹,從而直接造成教育效果的弱化。
3.提高了對于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
由于網絡上的信息具有負責行,很容易對大學生造成認識上的誤導,因此,在思想政治局教育方面,相關的工作人員因進一步做好大學生的引導工作,幫助其更好地把握時代的根本要求。
三、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決方案
1.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環(huán)境
校方應積極掌握校園微環(huán)境的主導權,通過對大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搜集與分析,積極做好校園思想風向的引導工作,打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進一步豐富校園的文化內涵。
2.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為了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校方應做好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相關教育體系的完善,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學機制,從而有效實現對于學生的科學引導。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
為了應對網絡上復雜信息對于教育工作造成的影響,校方應加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特定,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改革,從而實現教育效果的優(yōu)化。
結語:綜上所述,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與發(fā)展,微時代是社會文明進步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3]。在技術的支持與推動下,微時代為大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信息獲取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同時便于高校更好地開展大學生的思想與政治教育。對于高校而言,應從微時代的特點入手,有效利用其影響力,加大對于大學生的積極引導,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深入人心,確保教育教學工作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洪梅. 新時代大學生民生意識現狀與培養(yǎng)路徑探討——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視角[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24.
[2]黃惠萍. 新時代大學生信念的困惑與引導——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9):179-181.
[3]黃惠萍. 新時代大學生信念的困惑與引導——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9):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