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婭
近日,桃源縣第一中學的食堂公告在網(wǎng)上火了?!耙蛏蠈W期豬肉食品價格大幅下降,到今年9月,學校食堂已存在部分利潤,根據(jù)上級文件精神,學校食堂始終堅持‘保本不營利的原則,經(jīng)學校行政決定:給在學校食堂就餐的每位學生充值100元。以后如出現(xiàn)盈利,按照此辦法執(zhí)行,及時返還給每一位就餐學生?!保?1月27日 《光明日報》)
4000多名學生,每人退回100元,加起來有40多萬元,對任何學校而言,這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這筆錢,學校本可以拿來做很多事情,但桃源縣第一中學卻選擇將錢退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了來自學校的溫暖和關愛。
桃源縣第一中學此舉,引來了網(wǎng)友們“別人家的學?!钡牧w慕之聲。確實,沒有對比就顯不出境界的高低?!皩W校食堂不能以盈利為目的”,本是一條底線原則,但從此前被曝光的諸多新聞之中,我們不難看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是有學校暗箱操作,或者將食堂承包給關系戶來做壟斷生意;或者自己經(jīng)營,通過偷工減料、缺斤少兩謀取暴利。
以盈利為目的的食堂失去了“公益性”,也一定會犧牲學生的利益。我們知道,高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成長的重要年齡段,也是學生沖刺高考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學校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當食堂以盈利為目標時,飲食的營養(yǎng)、衛(wèi)生、安全便無從談起。
這正是桃源縣第一中學的可貴之處,學校不計較經(jīng)濟上的得失,讓食堂回歸了質(zhì)樸的初心。這里的初心,不僅僅是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更有教書育人的追求:課堂和書本之外,學校在大事小事上的態(tài)度和立場,對學生而言,是無形卻更有力量的引導。學校一身正氣,便是“立德樹人”的最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