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民
摘要:弓形蟲病也叫做弓形體病,是由于感染弓形蟲體而導致的一種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蟲病。病豬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難、稽留熱、繁殖障礙及神經系統癥狀。該病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能夠發(fā)生,且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既會對養(yǎng)豬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造成危害,還會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現介紹該病的檢疫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豬;弓形蟲病;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藥物治療;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136-01
1 流行特點
任何品種、年齡和性別的豬都能夠感染該病,其中感染性較高的是5日齡仔豬、3~6月齡育肥豬以及后備種豬,通常是3月齡的豬容易發(fā)病。在豬場中該病通常呈隱性感染。貓是弓形蟲的終末宿主,也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病豬以及帶蟲動物的糞尿、乳汁和臟器,尤其是通過貓糞排出的卵囊,會使飼料、飲水被污染,也會作為該病的重要傳染源。豬主要是經由口鼻、眼、呼吸道、腸道以及皮膚等感染蟲體,并在飼養(yǎng)管理不當、機體抵抗力減弱以及應激因素等情況下誘發(fā)該病。該病的發(fā)生不會呈現明顯的季節(jié)性,即全年任何季節(jié)都能夠發(fā)生.但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的夏秋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
2 臨床癥狀
豬發(fā)生急性感染時,初期體溫明顯升高,一般可達到40—42℃,并呈現7~10天的稽留熱,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逐漸廢絕,被毛逆立,鼻鏡干燥,結膜潮紅,通常發(fā)生便秘,有時發(fā)生下痢,后肢無力,走動不穩(wěn),往往臥地。后期耳鼻、下腹部以及后肢股內側的皮膚會出現紫斑或者出血點,呼吸困難,往往呈腹式呼吸,嚴重時會由于窒息發(fā)生死亡。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發(fā)生明顯腫大,少數會有少量鼻液流出。病豬耐過急性期后通常經過2周能夠恢復,但常常會繼續(xù)存在呼吸困難、咳嗽以及斜頸、后軀麻痹等神經癥狀。
3 剖檢變化
病死豬耳、下腹、下肢以及尾部皮膚形成瘀血或者發(fā)紺,有泡沫從口流出,肛門黏有血樣糞便,腹股溝淋巴結發(fā)生腫大。胸腹腔存在黃色的透明積液,有時會存在混濁積液。腸系膜淋巴結發(fā)生髓樣腫脹,外觀如同粗繩索,切面多汁、外翻,頜下、肺門、肝門淋巴結呈淡黃色,腫大至正常大小的2—3倍。肺臟呈橙黃色或者淡紅色,有時膨大,有時縮小,表面存在小出血點,心葉、膈葉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間質水腫,存在膠胨樣物質,支氣管、氣管內存在泡沫狀液體。肝臟呈黃褐色,發(fā)生混濁腫脹,質地堅硬,表面存在灰黃色或者灰白色的壞死灶,切面外翻,膽囊發(fā)生腫大,黏膜存在出血點,并形成潰瘍。脾臟發(fā)生腫大,有時出現萎縮,脾髓如同泥狀。腎臟呈黃褐色,表面存在針尖大的壞死灶和出血點。胃存在出血點或者出血斑,并會形成潰瘍。腸黏膜潮紅、肥厚、糜爛以及形成潰瘍,結腸、空腸發(fā)生點狀、斑狀出血,結腸、盲腸存在小指大小的潰瘍,且其中心凹陷。
4 實驗室檢查
涂片檢查。取病死豬淋巴結、肝臟以及肺臟等組織,經過涂片鏡檢,可見肺臟涂片的背景相對比較清楚,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取涂片標本在室溫下自然干燥,接著使用甲醇固定,再使用姬姆薩液進行染色,然后放在顯微鏡油鏡下進行觀察。結果可發(fā)現新月形或者橘瓣狀的弓形蟲速殖子,長度為4—7 μm,寬度為2—4μm,一端鈍圓,另一端較尖,胞漿被染成淺藍色,中央存在一個被染成紫紅色的核。有時可在宿主細胞內發(fā)現有幾個至幾十個正在進行繁殖的蟲體,其呈多種形狀,如卵圓形、圓形、檸檬形等,感染蟲體的細胞明顯膨脹,能夠形成一個囊,直徑為15—40 μm,可稱為蟲體集落或者假囊。
血清學診斷。間接血凝試驗是我國較廣應用的一種血清學診斷方法,一般豬血清間接血凝凝集價為1: 64時判為陽性,1:256說明近期感染,1:1024說明存在活動性感染。通常來說,豬感染弓形蟲經過7~l5天會導致間接血凝抗體滴度顯著升高,經過20—30天可達到高峰,最后甚至可達到1:2048,之后日漸降低,但至少會在6個月呈現間接血凝陽性反應。
5 防治措施
藥物治療。治療該病效果較好的藥物為磺胺類,而大部分抗生素藥物(如鏈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四環(huán)素族等)沒有任何治療作用,但能夠避免出現并發(fā)癥。目前普遍采取以下治療方案: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70 mg磺胺嘧啶(SD)、14 mg甲氧芐氨嘧啶(TMP),每天2次,連續(xù)使用3~5天;也可按每千克體重內服70 mg磺胺嘧啶(SD)和6 mg乙胺嘧啶,每天2次,注意首次用量加倍,連續(xù)使用3~5天。該病要及時治療,尤其是急性發(fā)病后在3天內治療療效很好,經過5天則具有非常低的治愈率,即使癥狀消失,蟲體也能夠侵入組織并形成包囊,導致其變成帶蟲者。
加強飼養(yǎng)管理。經常清理污物、糞便,確保圈舍以及周圍環(huán)境干凈衛(wèi)生,保持通風順暢;環(huán)境、圈舍、用具要堅持每周進行1—2次以上的消毒。豬場內及其周圍不允許養(yǎng)貓,并禁止貓進入場內,且工作員也要盡量不接觸貓。全群豬可不定期或者定期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預防發(fā)病,特別是7-9月,可按體重使用0.2 g/kg磺胺6甲氧嘧啶混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