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fā)展,教育手段及育人思想得以革新,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同時,可以有效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助其掌握更多終身受用的知識及技能,繼而提高課堂教學綜合質量,其中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手段,可以幫助教師整合網絡化教育資源,用圖片、文字、聲頻、視頻等形式再現(xiàn)書本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進程中,弱化書本知識理解難度,為教師有效落實教學目標奠定基礎。本文通過探析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方略,以期為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微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用
微課以互聯(lián)網體系及IT技術為依托,以網絡化教育資源為主,從學生學習訴求角度出發(fā),立足課堂教學實況,靈活編設微課程,使微課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延展,能有效完善課堂教學體系。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式豐富等特點,旨在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以微課為載體,落實自主學習目標,同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微課教學實踐價值可見一斑。基于此,為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探析微課在該課程中的應用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準備微課應用條件
1.內在條件。大學需鼓勵教師應用微課,組織教師學習微課教學方法,樹立微課教學實踐意識,助其在累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經驗同時,思考應用微課教學法良策,為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得以有效應用奠定基礎。
2.外在條件。大學院校需加大互聯(lián)網教育體系敷設力度,打造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微課教學平臺”,在該平臺上整編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微課程”,學生通過登錄用戶名及密碼,可以在線或下載相關教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大學院校需為教師建立信息化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數(shù)據(jù)庫,為教師靈活整編微課程提供條件,避免出現(xiàn)微課千篇一律,無法契合學生學習需求消極現(xiàn)象[1]。
二、樹立微課教學目標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分為理論及實訓兩大模塊,為使教師得以合理創(chuàng)設微課程,使微課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需立足大學計算基礎課程教學實況,樹立微課教學目標,引導教師以此為由整合信息化教育資源。為使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得以有效應用,微課教學目標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學生。微課內容需與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狀態(tài)保持一致,教師可以應用微課講解理論知識,布置實訓作業(yè),展示實訓成果,填補課程空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在其自主學習進程中有所收獲,賦予微課教學生本性;二是課標。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需教授學生知識及技能,還需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此教師需在微課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繼而提高微課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質量;三是教材。教學方法為教材服務,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方法,需以教材為導向,遵循教師授課進度予以應用,以微課為紐帶,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助力教師有效落實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目標[2]。
三、創(chuàng)新微課教學方法
為避免微課教學模式千篇一律,教師需秉持與時俱進育人理念,做好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實踐工作,賦予微課更多、更優(yōu)且更富成效的教學形式,凸顯微課教學有效性,建立微課教學體系,為教師靈活應用微課開展教學實踐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及其工作原理”教學時,可以率先采用“案例導入+微課”教學方法,以視頻形式為學生播放計算機系統(tǒng)變遷、演化的歷史進程,并在視頻播放結束后展示一臺計算機,在計算機不同部位處留有空白方格,引導學生在視頻案例觀看完畢后填充相關空格,達到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基本組成及其工作原理的目的,基于微課可以反復觀看,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再次瀏覽視頻資料,加深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印象,為教師安排實訓課程奠定基礎。再如,教師在結束“公式和函數(shù)”教學進程后,可以“公式與函數(shù)及相關多媒體技術的生活化應用”為主題創(chuàng)設微課,在微課中提出多媒體技術應用要求,并引導學生完成實訓任務,同時學生可借助微課互動平臺,實時向教師反饋實訓進度,提出自身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繼而在教師幫助下攻克實訓難關,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凸顯微課在該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四、做好微課教學總結
當前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微課教學應用研究基礎相對薄弱,未能形成富有導向性的教學應用體系,加之每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況存在個性化差異,為此教師需立足本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常態(tài),做好微課教學總結工作,累積微課教學實踐經驗,為教師調整微課教學體系提供依據(jù),例如教師在應用“案例導入+微課”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未能充分應用自主學習時間,影響其微課教學成效,為此教師可在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后,給學生5--10min進行探討,同時教師將學生探討結果書寫在電子交互白板上,使學生得以直觀明晰其自學優(yōu)勢與劣勢,為學生科學選擇微課程,彌補學生自主學習缺陷奠定基礎[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使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教師需在新課改背景下,探尋科學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實踐的方法,大學院校及教師需為微課教學做好充足準備,樹立微課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微課教學方法,做好微課教學總結,達到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晉.謅議微課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建設[J].電子測試,2015(19):79-80
[2]張露霖.淺談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碼世界,2018(2):26
[3]廖俐鵑.高校微課程設計的研究 ——以《大學計算機基礎》為例[J].電子測試,2016(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