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hen
一段旅途最令人回味的除了美景、旅伴,更少不了帶來日常滿足感的美食。起初,每一次旅行都奔著觀光的目的去,后來,每到一處都會去尋覓一些起源于當?shù)氐拿朗承〕?。有時我們獨自去往某處,耐不住內(nèi)心寂寞,最先想到的還是用吃的方式來打破沉默結(jié)識新朋友。假如曾經(jīng)有過獨自一人乘坐長途火車的經(jīng)驗,就更能體會這一點了。
記得自己應(yīng)約去往新疆就有過這樣一段環(huán)繞著吃的旅行回憶。從南寧去烏魯木齊,在地圖上看完全是一條對角線,反正在時間上沒有限制,我選擇了先到成都再坐火車去烏魯木齊。聽聞成都是青旅天堂,各種特色青旅滿足了任何一種品味需求的旅人,我預(yù)定了一家裝潢主題頗為可愛的青旅住下。青旅文化在國內(nèi)似乎熱鬧過一陣子,但真正能讓這種文化得以發(fā)展延續(xù)的似乎還是成都。選擇從成都去烏魯木齊的人并不多,但選擇從這里去拉薩的人真不少,這或許就是成都能擁有成熟青旅文化的原因吧,因為在這一段旅途中,很多人都是尋找心中美夢的孤獨旅人,都想感嘆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
青旅為孤獨旅人提供了更多與人為伍的機會。而我選擇成都的原因卻是因為兒時記憶里辣得我鼻涕眼淚直流的紅燒牛肉面。面雖辣,可是嘴巴卻停不下來,一口面三口水也擋不住我要把它吃完的向往,因為它又香又好吃。從小挑食的我對旅途中的這碗紅燒牛肉面情有獨鐘,即便旅途結(jié)束回了家還對它念念不忘,后來在成都小吃店、川味飯館都特意點紅燒牛肉面,好吃是好吃,卻少了幾分香氣。這一次路過成都,解一次饞也合情合理。只可惜吃了幾家的,跟各地成都小吃里的紅燒牛肉面并無差別,也許記憶中留下的是初嘗的欣喜吧。
完成了獨自尋找記憶中的美食行程,回到青旅,熱心的室友約我一起去吃地道的銅鍋牛油火鍋。五六個剛剛認識的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誰也不跟誰客氣,超長定制的筷子夾著生肉泡在滾燙的火鍋里,肉很快就熟了,人也跟著熟了,開始發(fā)表對四川火鍋的看法、吃法,又說著次日行程,要是行程相似正好能約上一起走??上抑皇沁@段旅程中的過客,第二天一早就要起身趕火車。
為了在兩天兩夜的行程中舒坦些,我買了軟臥票,在火車上跟我同室的是一對母子還有一位阿姨,他們都帶著大包的零食,而我兩手空空,想著到哪有盒飯小吃就買一份,或者去餐車點份菜點份米飯。火車還沒開出成都,阿姨就按耐不住要打開僵局,為在路上找個說話的人貢獻出了甘肅小吃。她到成都看望女兒一家,女兒沒有太多時間回家,她自己多跑跑也是種樂趣。
我和那對母子都是到終點站烏魯木齊下車,那位母親與我年紀相仿,孩子只有4歲,個子卻很高。想起友人說過,吃肉吃面長大的孩子個子高,要是我小時候能去趟新疆,大口大口地吃肉,也有再長高幾厘米的可能。心里想著肉,肚子立刻就餓了。吃著盒飯,年輕媽媽遞過一包榨菜,會心一笑。分享食物真是卸除防備的妙招,兩天兩夜中,我們還一起去了餐車,免去了我一個人面對一碗白米飯和一份大白菜的尷尬。
來到烏魯木齊見到友人,她第一句就問我“吃了沒”,默契也是從吃開始的,能吃到一塊的人才能長久相處。在烏魯木齊的10天里,我吃了很多肉,最中意的屬烤肉串,汁水飽滿肉質(zhì)鮮嫩,配碗黃面能把胃撐爆。撒滿孜然的炸串串也別有一番風味,混搭酸湯餛飩解膩解饞。椒麻雞搭配板麻勁筋,嚼勁十足,非要搭配主食可以選扯面或馕,泡在椒麻雞汁里吃,令人十分滿足。
到了新疆,少不了進一次維吾爾族餐廳,邊吃手抓飯邊欣賞歌舞。友人將我?guī)У揭粋€充滿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餐館,吃著手抓飯,談?wù)撈鹆俗x書時最愛吃的炒米粉和拉條子,既然到新疆了,可不能不吃上幾次。在新疆,食物的分量比記憶中的大了一號,返程途中,陡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胃已然被撐大了一號。
當有朋至遠方來,最先想到的還是帶著朋友去吃一頓本地特色美食。廣西各地美食匯聚南寧,奉上的第一道食物也不局限于老友粉,還有桂林米粉、螺螄粉,口味由淺入深任君挑選。除了小吃之外,南寧也有幾道拿得出手名字響亮的本地菜,檸檬鴨絕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不帶著任何其它菜系的影子。許多南寧菜都受到粵菜的影響,菜品口味也都相近,最讓人難分清的還有早茶。帶朋友去喝頓早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直喝到晌午也不會覺得時間難打發(fā),品一品茶,吃一吃小點,大話家常都是趣味。
到了廣東,當然也少不了一頓早茶,既解決了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又是探食打卡的重點。從南寧入境廣東只須兩三個小時的車程,要是目的地在深圳,還可以探究一下廣式早茶和港式早茶的區(qū)別。近日,與友人相約深圳,終于分清了廣式與港式早茶之間的區(qū)別。廣式偏向于傳統(tǒng),無論是樣式還是口味,都濃厚些;港式則加入了更多新穎的元素,融入了多地風味,正如港式茶餐廳將中西速食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成就了當?shù)靥赜忻朗场?/p>
到了香港,也許我們不會特意去尋覓昂貴的米其林餐廳,但去街頭巷尾尋一家又一家的茶餐廳,解決一日三餐倒是頗為用心。臨近的澳門,似乎沒有太多當?shù)靥赜械氖澄铮际遣皝砥?,蛋撻也屬葡式??上驳氖?,蛋撻還有些當?shù)靥赜械淖涛叮制ぜ由夏逃偷耙嚎臼旌笤诘懊嫔细街粚颖”〉慕固巧捌?,香溢誘人,一口咬下去,也成了我對澳門獨特的味道記憶。
往東南亞走一走,在泰國吃到的冬陰功湯比起國內(nèi)泰式餐廳的更濃烈些,香茅的味道也更重,可我偏偏就不愛香茅,反而偏愛國內(nèi)泰式餐廳里改良過的泰餐。正宗的口味不太如我的意,不是太辣就是太酸。在印尼吃到的印尼炒飯不如配餐的烤肉來得誘人。廚師多放了一些咖喱,讓人吃了炒飯辣出眼淚來,以致往后再在餐廳里點印尼炒飯都會不好意思地先問服務(wù)員辣不辣。在新加坡的餐食倒是很如意,牛車水附近的食閣匯集了攻略上所有叫得出名字的食物,海南雞飯是在腦海中徘徊最多的名字。起初以為海南雞飯源自海南,到了海南才知道海南的雞叫文昌雞,隨食客怎么做都行。海南雞飯起源地竟是新加坡,通俗一點就是白切雞配蔥姜油,至于為什么叫海南雞飯,可能因為在這里做雞飯的華人先輩大多是來自海南吧。海南雞飯除了雞皮脆滑之外,用雞湯煮的米飯、雞油炒的黃飯也是獨具一格,這也是海南雞飯與白切雞飯之間的重要區(qū)別。
在發(fā)源地品味地道美食,是旅途中難得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