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平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基礎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感培育,還逐漸培養(yǎng)了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新課程改革更加重視對閱讀的教學。初中語文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089-02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不僅要具備獨立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要形成良好的語言意識,注重積累,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式。初中語文教師應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特別是現(xiàn)代漢語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漢語綜合能力的主要渠道,這與課堂教學的效果密切相關。因此,加強對現(xiàn)代閱讀有效性的探索勢在必行。
1.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閱讀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理解字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從實際生活中通過閱讀資料而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可以分析和理解雜志,書籍或文檔信息。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對閱讀能力的應用無處不在,它滲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對初中生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語文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努力為社會輸入更多實用性較強的人才。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近年來社會各界和家長廣泛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下,對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有了較高的要求,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各種教學方法或教學內容都有了嚴格的規(guī)定。在不斷的改革過程中,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諸多的弊端,成了阻礙語文課堂教學發(fā)展的不利因素。
2.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弊端和不足
首先,初中語文學習內容豐富廣泛。因此,使得大多數(sh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過于僵化。他們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以及文字,他們并不注重韻味及情感的培養(yǎng),扼殺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一直得不到改善。其次,在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教師在總結和解釋文章的內容。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即使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他們也經(jīng)常忽視對文章內容的原始理解和教學。最后,大多數(shù)教師過度依賴教案,缺乏創(chuàng)新。他們使用的閱讀模式一成不變,忽略了課堂的動態(tài)性和教學目標?;旧希际抢蠋熢谏厦嬷v,學生在下面聽的狀態(tài),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在嚴重的被動學習中,語文閱讀教學很難在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2]。
3.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3.1 進行有效的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前預習工作做好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就會運用自如。然而,許多學生并不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因為預習的內容通常都是比較廣泛,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自律性不強的學生來說,很難完成預習課程或者只是草草應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經(jīng)常性的布置課前預習、課后讀后感,相關教學內容拓展閱讀,讓學生感受到預習帶來的快樂。
3.2 激發(fā)閱讀興趣,專注于文本內涵的思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閱讀興趣不僅可以培養(yǎng)情感,增加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閱讀能力。在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才能深入掌握所學的知識,獲得精神或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1]。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作者為什么以《背影》為題目,將其改為《回憶我的父親》等會產生怎樣的效果?請找出文章中多次提到‘背影的段落,它們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讓學生喜愛和享受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內容豐富,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將這些課文的內涵講解給學生,在初中的漢語閱讀教學活動中能夠全面了解善惡美丑,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生活。例如通過閱讀《黃河頌》,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閱讀《我的母親》,讓學生感受愛的力量。
3.3 采用情景式教學,促進閱讀教學實效
所謂情景教學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并能獨立完成閱讀任務。這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文章中出現(xiàn)一些難以理解的文字,則可以使用多媒體動態(tài)模式使其更易于接受。在許多學生接受和分析文章時,他們可以通過設置情境來分析情感??梢越M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分組進行角色閱讀,通過演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沉浸于環(huán)境中。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情境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3]。將書面上的學習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更快,更能準確地把握作者自身的情感。例如,當學生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回家與自己的父親多溝通,在課上與同學劃分角色,分別演繹兒子離開看著父親時的情境與父親艱難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的場景,更好地體會作者在看見父親背影時的難過之情與看見父親離去的背影時的離別情緒。通過場景交融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和對兒子對父親的愛,依依不舍的想念之情。
3.4 突出教材的語文價值,還原本真
語文教學的范圍很廣,涵蓋面多,能夠使學生獲得各種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突出教材的語言價值,教學過程應注重學生的語言體驗,表達和思維能力。對于文本中隱含的具有其他教育價值的相關內容,不應該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要還原本真,不要把語文課上成科學社會課或者品德教育課。比如對于課文中涉及的具有科學普及價值、社會生活價值、品德教育價值等方面的內容,就應該一帶而過,可以利用課后的時間進行討論,還原真正的語文課堂真面目。教材上有很多這樣的篇目,稍不注意就容易把教學的重點偏移,完不成教學目標,學生也就把握不住教學的重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如(身邊的文化遺產》中內容涉及文化保護,但教學時教師要適時調控好學生的思維,控制在語言的感受以及表達能力方面,讓學生體會到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
3.5 加強學生的閱讀指導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教學首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以問題為引線,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以《昆明的雨》一節(jié)新授課為例,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筆者精心設計提綱挈領的一組問題:《昆明的雨》中關于雨都有哪些描寫?學生們在閱讀的同時,結合自己對雨的理解加以思考,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理清本文的線索、主題和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往往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主旨的認知。
3.6 結合寫作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寫作教學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已成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之?!泵鞔_地指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是閱讀量的體現(xiàn)。因此,初中教師應該在相對開放的環(huán)境中教授閱讀教學。例如在教學《觀滄?!?、《岳陽樓記》等古詩詞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泛讀理解詩詞大意,并在學生泛讀期間,適當穿插進一些作品及作者的背景資料,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閱讀來提高寫作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摘錄下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利用他們的想象力進行仿寫練習。這樣使人在欣賞作品的獨特語言魅力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它的閱讀能力。
3.7 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性,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突破
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在逐漸改變。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試圖將學生的學習愿望引人自己的教學設計框架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依賴于老師的想法。沒有自己思維的余地,更談不上思維的擴散。結果是盡管教師苦口婆心,唇干舌燥,學生還是沒有多大的收獲。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往往在閱讀教學中考慮自己如何“教”,沒有考慮學生如何“學”,用教師的思維替代學生的思維。在今天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學思想和學習觀念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注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以作品為載體。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和對話,實現(xiàn)心靈之間的交流。課堂的主線是學生的閱讀和聯(lián)想,質疑和討論,收獲和感悟,而另一條次要的線索只是教師的引導交流和歸納。這種教學過程滿足了學生對知識和閱讀心理的渴望,對促進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情感體驗,加深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8 開展有效合作
21世紀的人才是一個綜合素質很高的時代。團隊合作是21世紀人才最突出的表現(xiàn)。閱讀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合作。它是師生之間的合作,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是人與教材之間的合作。但是,目前很多的學生沒有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們的合作能力普遍較弱。他們不愿意或不喜歡與對方進行交流和溝通。初中語文教師應開展有效合作,通過分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愛上團體合作教學模式。例如教授《論語》時,讓學生三五個分成一個小組,通過小組來表演與朗讀課文內容?!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就由一名學生責任閱讀,其它幾名學生就負責表演,最后由教師和學生組成評審團,評價哪個小組效果好。這種有效的合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切實提高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水平。
3.9 適度拓展,強化閱讀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也是課堂閱讀的有效延伸。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比較有限。因此可以輔以適當?shù)恼n外閱讀。教師可以組織“閱讀交流會”和“閱讀小組”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各種課外閱讀,通過閱讀交流思想,分享各種優(yōu)秀作品,進而在溝通與交流中不斷的成長與學習,共同進步。例如,在進行《昆蟲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閱讀其他更多的科普作品,以此來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
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辯論比賽、優(yōu)秀作品話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樂趣,在閱讀中廣交朋友,在閱讀中不斷成長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語文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4.結論
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改變落后僵化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把閱讀當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董麗娟.初中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手段分析[J].快樂閱讀,2013(12).
[2]林紅霞.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探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7(02):42-43.
[3]鄭素美.搞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考試周刊,2014(4):24.
[4]石樹珍.搞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7).
[5]李忠勝.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28):135-136.
[6]程龍平.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7(2):00027-00027.
[7]楊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1):224.
[8]孟平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58.
[9]董旭.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思考[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21):120.
[10]唐芳蘭.初中語文元認知閱讀策略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04):28-29.
[11]朱寶存.淺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