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摘 要:對分課堂教學法是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提出的課程改革模式,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老師進行講授,另一半的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學習。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人機工程學的發(fā)展和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提升《人機工程學》的教學質量,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設計技巧。本文擬從對分課堂的本質與教學理念入手,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在《人機工程學》課程中,并進行進一步的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對分課堂;人機工程學;教學
1 對分課堂的本質與教學理念
根據近年來高校中的一些課堂問題,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首先提出了對分課堂,并在多所高校進行了對分課堂的實際教學操作的推廣。通過具體的實踐和不斷的研究探討,最終得到廣泛的認同。越來越多的高校和教師們開始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法投入到日常教學中,在對分課堂發(fā)展運用的同時,也很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在使用過程中,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實現了教師的角色轉型,又得到了非常積極的教學效果,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
對分課堂又稱 PAD 課堂,包括教師講授(Presentation)、內部學習消化(Assimilation)、班組討論(Discussion)三個主要部分,即首先由教師按照課程安排對課堂內容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勾勒出課程的整體架構,隨后讓同學們自行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解和學習,并對不懂的問題予以總結,最后通過課堂內部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交流互動后,對總結的疑難問題進行解決,再由老師予以輔助和指導。相對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分課堂教學法更加注重對學生拓展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中先由教師提煉課堂任務中的重難點,將課程內容提綱大致疏通,使學生能夠全方位了解課程所要學習的內容,并找到重點掌握的對象和問題;其次讓學生們在了解課程架構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學習和領會吸收,迅速了解自身對課程內容的認知漏洞;最后在課堂內組織的班級分組討論中,學生帶著疑問通過互助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承擔指導者和引領者的角色任務,使學生在充分思考之后,真正吸收理解書本知識。
2 對分課堂在《人機工程學》課程中運用的意義
人機工程學課程是研究人、產品、及其使用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學科,雖然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提高,人機工程學的應用已遍布生活各個角落,但是本門學科涉及了不少理工科層面的重難點,在學習上不免仍舊有些枯燥。再者,當前傳統(tǒng)的《人機工程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單一,往往是采用了“師本位”和“書本位”的模式,教師是課程的主導,學生只是課堂的載體,很難真正的理解書本中的知識點。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會給學生布置一些畫圖的作業(yè),通過機械的繪制家具的三視圖,來記憶人和家具的常用尺寸。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如果沒有常用這些繁雜的尺寸,學生也并不能真正記憶太久,更體現了當前教學模式之不合理的現狀。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運動在人機工程學課程中,對解決當前教學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等問題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簡明、實用、門檻低、可操作性強,恰恰減輕了《人機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機械性部分,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前課堂中的困境,形成了適用于《人機工程學》課程的課堂模式。不僅如此,在對分課堂的使用上,也無需大量的投入,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教學模式,分組討論時教師并不需要參與,對班級的情況也沒有限制,雖然老師參與的少了,但是其他地位和價值并沒有減弱,反而進一步得到提升。例如,剛剛講到的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如果按照對分課堂模式來設計,會按照學生分組進行一些有效的實踐作業(yè),通過分組、討論、實際測量等等這些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自身尺寸,進一步推算家具應有尺寸,更能夠改造已有的不合理的家具設計。因此在《人機工程學》課程中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3 對分課堂模式下的《人機工程學》課程設計
根據學習張學新教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要領,本人用對分課堂模式對《人機工程學》課程進行了教學設計。在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法的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對分不鼓勵預習,不鼓勵學生提前查資料;對分不鼓勵教師回答學生所有的問題,只回答小組討論后仍然存在的問題;對分不鼓勵學生課后分組討論,鼓勵課后獨立學習,課堂小組討論;不要布置太多作業(yè),可以每周都有作業(yè),但是量要少,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等。
3.1課程簡介與學情分析
人機工程學是工業(yè)設計的基本理論,是人體科學、工程技術、環(huán)境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掌握人機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科學知識,了解本專業(yè)學習、工作與人機工程學的關系及相互作用,培養(yǎng)正確、科學的人機工程學觀念和實測、統(tǒng)計、分析的研究方法,學會運用基本理論、原理去解決室內設計具體問題的綜合能力。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堂講授以及案例分析(P)、內化吸收(A)、小組討論(D)。
該課程是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第三學期的課程,學生剛剛接觸到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方向的知識內容,還處在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階段,對本專業(yè)及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了解還不深刻,部分學生可能缺乏心里準備,教師應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況和心態(tài),有的放矢、加強引導,注重過程性評價,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適當插入任務模塊,引入實際案例,加強角色訓練,通過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拓展能力。
3.2 教學目標與課程設計
本課程使用對分課堂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以提出的問題為主線,通過學生們有效的討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人機工程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重點以討論和實踐為平臺,促使學生們提高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本課程共32學時,每周8個學時,共四周。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趙婉莉,張學新.對分課堂:促進深度學習的本土新型教學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