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傳博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在《罪與罰》中講述了拉斯科利尼科夫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諾夫娜姐妹二人并最終自首的故事。陀氏在第一部第六章中詳細描寫了拉斯科利尼科夫準備殺人工具、實施犯罪、放回原位的全過程。在計劃殺人時,拉斯科利尼科夫早已決定必須用斧子去做,雖然他本人就有一把花匠用的折刀,可是他不能指靠這把小刀,更不能指靠他自己的氣力去做。他還提前把自己僅有的一件大衣做了個“環(huán)扣”,能夠?qū)⒏臃€(wěn)穩(wěn)當當?shù)貟煸谝赶?,不需要提著斧子在馬路上逛,或者是用手抓住它,只要在大衣口袋里抓著斧柄就好了,從外面完全瞧不出他用手隔著口袋抓著什么,絲毫不會引起別人的猜疑。殺人之后,他清洗了斧子上的血跡,并將斧子放回原位。
【關鍵詞】:罪與罰 斧子的意義
一、斧子的兩面性
從斧子本身的造型來看,斧背厚重,斧刃鋒利,隱喻著拉斯科利尼科夫的兩面性,竭盡所能的善意和冷酷無情的殘暴。他自己一直在思考摸索一套判斷和評價體系,并貫穿執(zhí)行。上大學時曾用他自己最后的一點錢幫助過一位害癆病的窮同學,長達半年之久,并且在同學死后照顧亡友體弱多病的父親,直至去世并安葬;在素不相識的少女遭受欺凌時,他仗義出手相助;在酒館認真傾聽馬爾梅拉多夫的傾訴并在其被馬車軋死后解囊相助。這些都鮮明的體現(xiàn)出拉斯科利尼科夫人性善良的一面。在拉斯科利尼科夫收到母親的來信后,內(nèi)心的痛苦與矛盾又體現(xiàn)出了他靈魂深處的善良?!拔仪宄?,……即便盧任先生是用純金做的,或者全部是用金剛做的,她也根本不會去做盧任先生的合法情婦!那么現(xiàn)在為什么她又同意了呢?”“您的犧牲太大了,杜妮婭,我不要。母親,只要我不死,這樣的事情就絕不能發(fā)生,決不會有,決不會有!”這些內(nèi)心獨白都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拉斯科利尼科夫復雜的心理:不忍心親愛的妹妹為了自己放棄應有的幸福;善意責怪母親的偏心,為了兒子寧愿犧牲女兒;對自己的無可奈何深深的自責。這些不僅僅表現(xiàn)的是他對母親和妹妹的愛,更表現(xiàn)出人性善良的一面。
然而另一面,他又顯得殘忍冷酷,甚至到了毫無人性的地步。在砍殺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時,“他用出全身的力量又擊了一斧頭,兩斧頭,始終是使斧背,并且都擊在腦袋正上方?!薄八匆娏怂隳弥酉蛩龥_來……這個不幸的麗沙維塔竟能老實到這般田地,她被嚇傻了,完全嚇昏了,她甚至沒有舉起手來遮住自己的慘淡的臉……斧刃剛好劈在她的頭蓋骨上,一下子就把前額的上部全部劈開,幾乎劈到天靈蓋?!睂τ诶咸虐⒘文染谷蝗瑑纱蔚睾莺菘橙ィ鐨⑺酪恢弧笆印薄ⅰ俺粝x”般殘忍。無辜的麗沙維塔甚至沒能發(fā)出最后的呻吟便倒在了血泊中。陀氏讓拉斯科利尼科夫用斧背砸爛了老太婆的腦袋,鈍器擊打帶來極為強烈的畫面感和沖擊感,也足以顯示人物性格的殘暴,接著又讓他用斧刃一下劈開了麗莎維塔的頭蓋骨。如果說厚重的斧背表示拉斯科利尼科夫并沒有太強的進攻性,純粹是為了踐行自己懲惡揚善理想的英雄行為,那么鋒利的斧刃則是其內(nèi)心難以駕馭的惡的體現(xiàn)。
在兩方面矛盾沖突之中,拉斯科利尼科夫創(chuàng)造了一種理論:人可以分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他認為后者有權殺人,而不受懲罰。因此,在他的“理論”中,殺死阿廖娜并沒有罪,甚至他覺得他沒有殺人。拉斯科利尼科夫無論是在殺人前還是在殺人后,始終是矛盾的心理,不斷的動搖在對自己“理論”的肯定和否定之間。殺人前,前者占上風;殺人后,兩者呈現(xiàn)緊張的相持狀態(tài)。對拉斯科利尼科夫來說,如果做一個“平凡的人”,那么等他的是馬爾梅拉多夫的悲慘結(jié)局;如果做一個“不平凡的人”,那就會與惡俗的盧仁之徒同流合污。最終在殘酷的現(xiàn)實和道德良心的譴責面前,他向索尼婭坦白:“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為我和大家一樣不過是一只虱子?!彼罱K否定了自己的“理論”。雖然面對走投無路的窘境,不得不做出違背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殺人就是違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二、斧子的文化涵義
斧子是最古老的人類工具之一,起源于石器時代,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斧子既是人類改造大自然的利器同時也逐漸成為人類構建社會秩序的工具。古羅馬的執(zhí)法官吏就用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作為權力的象征,被稱為法西斯,后來成為強權、暴力、恐怖統(tǒng)治的象征,尤其是二戰(zhàn)前后法西斯主義對人類文明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但是“斧子”作為審判的象征長期存在西方文化中,陀氏在《罪與罰》中選擇讓主人公用斧子做兇器殺人,明確表示了拉斯科利尼科夫?qū)Π⒘文鹊膶徟幸馕丁8优c拉斯科利尼科夫噩夢中抽打小馬的轅木、鐵棍共同組成了法西斯的符號,只不過這里不是統(tǒng)治者的集權,只是審判權力的象征。同時,在俄羅斯文化中斧子還被視為普通民眾的象征,平安無事時劈柴燒火是生活的工具,暗無天日時斬斷鎖鏈就是革命的武器。在陀氏的其他作品中也出現(xiàn)過“斧子”的意象,比如在《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二卷伊凡·費多羅維奇哥哥第09節(jié)魔鬼伊凡費多羅維奇中奇思妙想著“斧子在遼闊的空間將成為什么樣的?”會不會變成繞著地球轉(zhuǎn)的衛(wèi)星,被天文學家觀測寫進歷書。斧子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文化涵義,“斧:形聲字。字從父,從斤,父亦聲?!钢干富蛄x父,引申為‘一家之長?!锉玖x指‘砍伐工具,轉(zhuǎn)義指刑具?!负汀锝Y(jié)合起來就是‘家長的生產(chǎn)工具和治家的刑具”。對于這個解釋有這樣的說明:古代的醫(yī)療水平不高,救治條件差,一家之長往往因為參加戰(zhàn)爭、勞役或者瘟疫死去。丈夫死后,婦女只有帶著子女改嫁。組成的新家庭中父親和子女會有不融洽的情況,子女不服從父親的情況,父親只有憑借刑具“斧”,才能樹立起自己的威嚴。推廣至國家,就是治理國家所用的刑具,建立國家的權威。《刑書釋名》中記載:“黃帝五刑,四曰斧鉞。按五刑即甲兵、刀鋸、鉆鑿、斧鉞、鞭撲、是也?!秉S帝時不僅用作兵器,還用作刑罰的工具。
普通的斧子就像普通的拉斯科利尼科夫,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發(fā)揮哪一面的作用主要看握著斧柄的是什么力量。拉斯科利尼科夫在用“超人”理論揮動斧頭時,斧頭就是刑具和兇器,用宗教力量揮動斧頭時,斧頭就是贖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