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云
[摘 要]新課改強調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宗旨是要為學生服務,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從不會的不教、會的不教、教是為了不教三個角度進行教學研究,真正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運動技術為主線,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練中去,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是為了不教;體育教學;教學效果;分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21-0034-02
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和夸美紐斯的“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可以說是兩句“教經”,教師少教的主旨是為了學生的“多學”乃至“不教”。在當今這個知識更新?lián)Q代頻繁、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多樣快捷的時代,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敖淌菫榱瞬唤獭钡睦砟钚枰谥行W教師中根植。教師教學生學就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能夠獨立地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敖淌菫榱瞬唤獭本褪窃诮虒W過程中,教會的是方法,學生可以通過教的方法來自主學習相類似的知識,以便達到最后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不教。因此,真正的教學活動過程就是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互動過程,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書,也不是在教學生,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教會學生去學。
一、不會的不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情,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內涵,分析教材本身的價值和難易程度,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首先,教師得了解學生在這個階段的身心特點和身體素質基礎,有沒有達到所教內容的學習理解能力,如果還沒有,就不要強壓學生,以免學生學而不精,一知半解。
其次,了解到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與教材本身的難度不相符時,對無須學習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得進行刪減,選擇適合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的內容,才能更好地迎合學生的基礎,使學生更好地主動去學習,適當?shù)慕虒W才是最好的教學。
最后,所教同一水平階段不同年級或不同班級的學生水平差異與所學內容的難度相差太大的教學內容也不可教授。當然教師可以選擇性地教授部分內容,學生也可選擇性地吸收。
二、會的不教
如果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完全達到能自學將要學習的教學內容的水平,對于學生可自主學習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不教。
首先,學生自己已經通過視頻、掛圖或網(wǎng)絡學過的內容,教師無須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講授,這樣的重復教學,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會讓學生感覺到厭倦,導致身心疲憊。比如學生經??碞BA籃球賽;此時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如果遇到諸如突分戰(zhàn)術等問題,再告訴學生怎樣去解決,這樣更為直觀清晰。
其次,教師可以搭建展示的平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一個小組選派學生出來展示,告知學練方法和演示動作技術,各組同學以評價的方式使進行展示的學生在這個內容學習上進一步提升。比如,每一個小組進行五步拳攻防動作的學練時,結合每一個動作都能想出這個動作的防守動作,看哪一組想的防守動作多而且實效大,然后進行展示,以便各個小組繼續(xù)學習其他組實用價值大的防守動作。這樣的效果集聚智慧,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最后,估計學生能夠繼續(xù)努力通過課外的時間,多去瀏覽書本以外要學習的內容,逐漸適應并進行體驗,以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學得更多,更快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三、教是為了不教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教會學生方法而非機械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現(xiàn)在的教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運用已經學過的學練方法進行體驗,適應運動環(huán)境的變化,能獨立地運用,更好地適應社會并且服務于社會。
首先,教師的教一定要尋找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身體素質,讓學生不斷地去體驗,逐漸找適合自己的學練方法,并能熟練掌握。比如,學生在學習正面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時,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整個身體的發(fā)力順序不協(xié)調,那么這時候,就應該告訴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身體姿勢(躺姿、坐姿、跪姿、站姿)等頭上投擲實心球的學練方法,來專門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使其掌握正確的發(fā)力順序,心理上獲得成功的喜悅,又學會了掌握動作技術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介紹學習經驗,來促使全班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學練中去,養(yǎng)成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比如,在學習籃球原地跳起的投籃動作技術時,籃球基礎好且彈跳力強的學生能夠在起跳后的最高點滯空一定的時間,有一定的瞄準籃筐的時間,然后找準機會出手投籃,動作一氣呵成,規(guī)范而且準確度高。這時候請這名學生出來示范,并說出自己原地跳起投籃的體會,有利于其他學生能夠仔細觀察同伴的動作,并能根據(jù)示范者的經驗進行自主模仿,會加快學習進度和掌握動作技術,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最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開發(fā)體育課程資源,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比賽和生活。學生在學會了足球行進間運球動作技術后,可以自己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如運球后的一對一(一對多)傳球、突破、射門,等等,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其在場上的比賽意識和同伴的配合意識更強。
這樣,促使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未來現(xiàn)代化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化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練中去,更快地掌握動作,并能熟練地運用到比賽中,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的情感、格局、胸懷、視野,看待事物的角度,處理復雜問題的方式,都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教師本身才是最好的課程。學校的每一門課程內容都會與這一門課程的授課教師更緊密融合,具有鮮明個性風格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育與教學的“合體”。而學生也不僅僅是在選擇課程的內容,更是在選擇一種價值認同。
[ 參 考 文 獻 ]
[1] 胡永紅.論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教學內容因素[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7).
[2] 顧琴.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 任蘇民.葉圣陶“教是為了不教”的理論意蘊與現(xiàn)實意義[J].教育研究,2017(11).
[4] 任蘇民.科學踐行“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J].江蘇教育研究,2016(35).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