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燃
【摘 要】目的:觀察不同治療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療效和預后影響。方法:選擇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診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人。觀察組采取恩替卡韋治療,對照組采取抗乙肝病毒拉米夫定治療。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ALT和AST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和AST指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ALT和AST指標,組間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HBV DNA 組間、組內比較,差距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恩替卡韋治療,可以降低對患者肝功能的損傷,而且對抗結核治療的效果影響較小,適合在臨床工作中推廣。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乙肝病毒拉米夫定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042-01
我國的乙型肝炎和肺結核患者很多,并且很多患者同時患有兩種疾病,這兩種疾病導致患者的治療更困難[1]。采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患者肝功能的治療,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肝功能的損傷對之后的乙型肝炎的治療會有影響[2]。本文就是對不同治療方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的研究,本文研究選擇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診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診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其中觀察組75例,男54例,女19例,年齡18歲~68歲,平均年齡(45.21±3.25)歲。對照組75例,男56例,女21例,年齡19歲~68歲,平均年齡(45.84±3.12)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同意。②患者患有兩種疾病。③患者不嗜酒。④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不少于1.0*104/m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一般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2HRZE/4HR/4H方案??诜玫乃幬镏饕獮楫悷熾?、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藥物,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的劑量為0.3g、0.45g、1.5g、0.75g。維生素C每次服用0.3g,每天3次,護肝片每次服用1.4g,每天服用3次[3]。
對照組采用抗乙肝病毒拉米夫定治療,治療中需要口服抗乙肝病毒拉米夫定,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一次。
觀察組采用恩替卡韋治療,在結核化療之前7天進行抗病毒治療,采用口服恩替卡韋治療方式每天服用0.5mg,口服之前不能食用食物,需要空腹服用。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嚴重的肝功能損傷需要停止用藥,患者服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的監(jiān)控肝功能。
1.3 療效判定 檢測兩者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計量數(shù)據(jù)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肝功能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ALT和AST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和AST指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ALT和AST指標,組間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HBV DNA 定量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HBV DNA量為(5.2±0.8)lgU/mL,治療后,HBV DNA量為(3.2±0.9)lgU/mL。對照組治療前,HBV DNA量為(5.1±0.9)lgU/mL,治療后,HBV DNA量為(6.1±0.7)lgU/mL。兩組患者的HBV DNA 組間、組內比較,差距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血清中HBV DNA檢測為陽性的患者[4]。我國的乙型肝炎的患者較多,而且患者的肝功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相對于普通人,患者更容易染上其他疾病,如肺結核,這也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結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也比較多,對患者的用藥也需要十分的注意,避免藥物作用的抵消或是相互影響。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ALT和AST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和AST指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ALT和AST指標,組間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HBV DNA 組間、組內比較,差距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恩替卡韋治療,對患者的肝功能的影響更小,而且患者HBV DNA量更低。相對于抗乙肝病毒拉米夫定治療,恩替卡韋治療效果更好。恩替卡韋藥物的副作用小,而且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都表明恩替卡韋作用由于抗乙肝病毒拉米夫定,本文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采用恩替卡韋治療,可以降低對患者肝功能的損傷,而且對抗結核治療的效果影響較小,適合在臨床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蔣福明,李秀芬,程書權,劉平香,黃成軍,冼永超.83例輕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結核患者肝組織病理學與血清生化學及T細胞亞群相關性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43(01):66-71.
[2] 朱紅欣.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結核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14):97-99.
[3] 秦道新,張弦麗,徐珍.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結核患者不同化療方案的臨床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4,14(11):1469-1471+1491.
[4] 曾秀忠,麥群娣,曹麗紅,洪婉媚.肺結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使用抗病毒藥物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2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