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楊詩源
今年7月,北京博物探索學(xué)校兩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帶領(lǐng)包括筆者在內(nèi)的大大小小20名團員,包了一艘專業(yè)極地抗冰三桅桿帆船倫勃朗號,前往挪威斯瓦爾巴群島,進行為期10天的北極之旅。這艘船上的兩位不同領(lǐng)域的外國科學(xué)家作為向?qū)?,陪伴我們。我們踏上了億萬年之久的古老土地,看到了正在融化的藍色冰川以及古生物化石。
在冰川表面行走
夏季,是探索北極最好的時間,氣溫大約攝氏零度。因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北極地區(qū)每次登陸人數(shù)不能超過100人。如果是大型游船,就意味著游客得分批下船。但我們乘坐的是小型船,所以可以一次性全部登陸,有更長的登陸時間、更深度的登陸體驗。同時,船身小也可以深入到峽灣深處,尋找更多的北極秘密。
到達冰川附近,我們再換乘沖鋒艇行至冰川,并在向?qū)У膸ьI(lǐng)下,由特定路線小心地向上攀登——冰川表面非常濕滑,即使穿著專門的橡皮靴,走起來也要萬分謹(jǐn)慎、絲毫不能分神。向?qū)Ц嬖V我們,冰川始終處于一種運動狀態(tài)——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冰川每年會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不過,即使最快的冰川運動速度,我們?nèi)庋垡彩强床怀鰜淼摹?/p>
行走中,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以及微小的結(jié)晶在靴底咯吱咯吱碎裂開來的聲音。這座在遠(yuǎn)處船上看起來潔白的冰川,實際顏色是發(fā)黑的。即使看上去冰清玉潔的北極冰雪,也可能很臟——聽說北極有全世界含汞量最高的雪,它們附著了北半球飄來的各種污染物,因此被稱為“北極臟雪”。這些雪失去了反射陽光的能力,吸收了陽光中的熱量,并在北極的夏天完全融化;而它們下方失去了保護物的冰,也會加速融化。
我們登陸的這座冰川就正在融化。筆者看到,從冰川頂部融化的冰雪先是形成涓涓細(xì)流,然后匯聚成一條小河;之后速度越來越快,水量越來越大。越是到冰川底部,攜帶、沉積的泥沙和深色碎石越多。這些年氣溫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我們的向?qū)?,研究冰川的英國科學(xué)家弗洛倫斯說,很多10年前連在一起的巨型冰川,現(xiàn)在已相隔甚遠(yuǎn)。
每塊巖石都藏著化石
這一天登陸的是一片1億5000萬年前、侏羅紀(jì)時期的古老土地。在某一片巨型巖壁下,我們停了下來,向?qū)Цヂ鍌愃怪钢@些石頭,眾人驚呼起來:因為這層層疊疊的紅褐色巖石里,每一塊幾乎都藏著化石,像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館,保留著地球生長的痕跡。
小朋友們熱情高漲地開始“發(fā)掘活動”,不一會兒就收獲了豐富的成果:上億年前的珊瑚等海洋生物、昆蟲以及其他曾和恐龍一起活躍在這片陸地上的奇異生物。在它們稱霸地球的時代,世界上的陸地還是一整塊。弗洛倫斯指著腳下的土地,意味深長地說:“所以現(xiàn)在你的每一步,都正行走在至少百萬年的歷史之上?!?/p>
人們驚訝于地球的豐富。不過這些“發(fā)掘”的化石,最終都要放歸原處。因為探索北極的準(zhǔn)則之一是:什么都不帶來,什么也不帶走。
苔原上的動物骸骨
北極的夏天并不單調(diào):苔原地區(qū)生機勃勃,綠色的苔蘚、地衣和紫色的小花鋪滿地面。向?qū)嵝汛蠹?,走路的時候要盡量小心,不要踩到這些堅強的植物上。它們長在厚達五六百米的永久性凍土之上——在這樣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生長,相當(dāng)不容易,只能利用夏季短暫的營養(yǎng)期,生長非常緩慢。等到冬季,整個苔原將被冰雪覆蓋,一片荒涼。
筆者走在一片苔原上,前方突然出現(xiàn)一些動物的骸骨。有著豐富極地經(jīng)驗的西班牙向?qū)е斓细嬖V我們,這是兩只北極熊,稍遠(yuǎn)一些的則是一只馴鹿。朱迪像是一位嚴(yán)謹(jǐn)?shù)姆ㄡt(yī),告訴隊員這些分別是動物身體的哪一個部分,并把這幾具凌亂的骸骨大致恢復(fù)了原有的順序?!氨睒O熊的牙齒已經(jīng)開始腐蝕,因此能夠判斷這具骸骨已經(jīng)年代久遠(yuǎn)。從這些證據(jù),也許可以追溯到荒原上曾經(jīng)有過一次激烈爭斗?!敝斓险f。這種自然界中的“福爾摩斯探案”,可比坐在教室里的生物課有意思多了。
北極熊是斯瓦爾巴群島的明星動物和“代言人”,但游覽北極能否看到這位“代言人”全憑運氣,馴鹿則是這里最常見的動物。這里生活著大約1萬頭馴鹿,這種馴鹿比其他地方的體型小一些。夏天是馴鹿覓食的好時節(jié),它們一天會花上20個小時“就餐”。在食物相對豐富的夏季,馴鹿們可能會挑剔地只吃苔原上嬌嫩的花朵,盡情享用上天給予它們的美食饋贈,以抵御漫長艱苦的北極寒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