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 青海 西寧 812100)
小兒支氣管炎是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小兒呼吸系統(tǒng)內科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多見,尤其是春、冬兩季,患兒數(shù)量往往非常之多,對患兒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患兒死亡[1]。所以在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過程當中,我們應當對患兒予以更加優(yōu)質、干預范圍更加全面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和促進患兒的治療。本研究通過對42例小兒支氣管炎患兒予以綜合護理,顯著的提高和改善了其療效,以下為具體的研究情況報道。
從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小兒支氣管炎患兒總,篩選84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排除合并其他類型呼吸系統(tǒng)炎癥及并發(fā)癥者。按照隨機的方式將84例患兒劃分為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兩組患兒均等各42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患兒最大年齡為5歲,最小年齡為4個月,平均(2.12±0.26)歲,最短病程1天,最長病程5天,平均(2.26±0.37)天,男22例,女20例。護理對照組患兒最大年齡為5歲,最小年齡為5個月,平均(2.34±0.52)歲,最短病程1天,最長病程4天,平均(2.18±0.31)天,男23例,女19例。兩組患兒各項資料基本保持一致(P>0.05),臨床可比性充分。
對護理對照組患兒予以治療輔助、病情觀察、對癥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護理研究組患兒則予以干預范圍更加全面的綜合護理措施,具體的方法與內容如下。
1.2.1 呼吸道護理 在嚴密觀察患兒病情的基礎之上,注意隨時保持患兒的呼吸道暢通,預防肺不張。定時幫助患兒拍背、排痰,清除呼吸道總的分泌物,痰液過于粘稠或不能自主排痰的患兒,應當進行吸痰。加強對患兒血氧飽和度的檢測,如果低于了90%,要及時予以吸氧,環(huán)節(jié)缺氧癥狀。再者是要對患兒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預防口腔黏膜潰爛等情況。
1.2.2 發(fā)熱護理 發(fā)熱是小兒支氣管炎的普遍性癥狀,且對患兒的健康影響非常大,可能給患兒帶來長期性傷害。所以必須要針對性的加強對患兒的發(fā)熱護理,例如要加強患兒體溫的測量和記錄,合理應用物理降溫方法幫助患兒控制體溫,但如果患兒發(fā)熱溫度過高、持續(xù)時間過長的話,則應當立即告知醫(yī)生,予以患兒退熱藥物,防止高熱驚厥。
1.2.3 飲食護理 為了平穩(wěn)患兒病情,促進其治療,在護理中還要對患兒的飲食進行干預,指導患兒家屬為其準備清淡、營養(yǎng)且易消化、易吸收的飲食,提高飲食的熱量和高蛋白含量,少吃多餐,日常多飲水,但要注意防止嗆咳、窒息。
1.2.4 心理護理 安撫好患兒家屬的情緒,消除他們不必要的顧慮,使其能夠理解和配合醫(yī)護工作的開展。另外,患兒對病情和治療的耐受力非常低,所以其情緒可能非常不穩(wěn)定,容易大哭大鬧,拒絕配合治療,針對這樣的情況,對于已經(jīng)具備理解、溝通能力的患兒,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勇敢的配合治療,對于年齡尚小還不具備理解、溝通能力的患兒,要通過環(huán)境控制和撫觸等方式,來使他們保持平靜、減少哭鬧[2]。
1.2.5 健康教育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之外,還要對患兒家屬進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提高他們對小兒支氣管炎的客觀、正確認識,知道應如何預防、治療、護理小兒支氣管炎。
對患兒的治療效果評價依據(jù)以下指標: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發(fā)熱等癥狀完全消失,X線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完全吸收,為治愈;相關臨床癥狀顯著改善,X線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吸收80%以上,為顯效;相關臨床癥狀可見改善,X線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吸收50%以上,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患兒例數(shù)+顯效患兒例數(shù)+有效患兒例數(shù))/患兒總例數(shù)。
對于觀察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采用專業(yè)的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分組實施不同護理措施的干預下,護理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護理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表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小兒支氣管炎的發(fā)病率高,對患兒的健康、安全危害大,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尤其是在小兒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過程當中,我們還應當要予以其更加優(yōu)質和全面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促進患兒治療,更有力的保障患兒健康安全[3]。
本文的臨床研究結果證明,在綜合護理措施的干預下,小兒支氣管炎的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值得加強推廣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