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蒙 李 強 劉 平 許利軍 蘇 坤 王德賀 周榮艷 陳 輝*
(1.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保定071000;2.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保定071000;3.河北大午農牧集團種禽有限公司,保定071000;4.保定市畜牧工作站,保定071000)
蛋雞育成后期的質量與其產(chǎn)蛋期的生產(chǎn)性能密切相關[1]。育成后期是蛋雞消化能力日益健全、骨骼發(fā)育旺盛的時期,飼糧中的營養(yǎng)素水平直接關系后備雞的質量。有研究表明飼糧能量水平能顯著影響蛋雞對飼糧中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2],能量水平偏高易誘發(fā)蛋雞易感脂肪肝出血型綜合征[3],能量水平偏低將減少蛋雞的啄羽行為[4],且有研究表明育成后期蛋雞飼糧中能量水平能顯著影響產(chǎn)蛋期卵巢促卵泡素受體(FSHR)mRNA的表達量[5];飼糧中蛋白質水平偏高時,蛋雞啄羽和采食行為降低,趴窩和修飾行為顯著增加[6],蛋白質水平降低后盲腸前段對磷的消化吸收率降低[7],排泄物中氮的含量顯著下降[8];此外,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能顯著影響蛋雞消化器官和腸道的形態(tài)[9]。家禽生產(chǎn)中,飼料成本約占總成本的75%[10],精確飼糧中營養(yǎng)素水平是降低家禽生產(chǎn)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11]。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產(chǎn)蛋率高、抗逆性強,是2013年我國自由培育的蛋雞品種,因此,確定其育成后期飼糧中適宜的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針對育成后期蛋雞飼糧中能量和蛋白質適宜水平的研究眾多,但不同的雞品種不盡相同。研究顯示,紅腹錦雞飼糧中適宜的能量水平為12.14 MJ/kg,蛋白質水平為18.75%[12];珍珠雞飼糧中適宜的能量水平為12.96~13.38 MJ/kg,蛋白質水平為19%~21%[13];略陽烏雞飼糧中適宜的能量水平為12.43 MJ/kg,蛋白質水平為17.18%~17.52%[14];固始雞飼糧中適宜的能量水平為12.74 MJ/kg,蛋白質水平為16.03%[15];海蘭灰飼糧中適宜的能量水平為11.60 MJ/kg,蛋白質水平為16.03%[16]。Van Wyhe等[17]研究表明,蛋雞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為NRC(1994)推薦標準的60%時,蛋雞的生長減緩,骨硬度增加。本試驗以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為研究對象,研究育成后期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以及二者的互作效應對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生長性能、器官指數(shù)、小腸發(fā)育以及產(chǎn)蛋高峰期產(chǎn)蛋性能和蛋品種的影響,通過回歸方程確定其育成后期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的適宜水平,為其營養(yǎng)標準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jù)。
選取810只體重接近、健康狀態(tài)良好、遺傳背景相同的64日齡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隨機分為9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5只。本研究共分為2個試驗。試驗1:采用2因子(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3水平[代謝能水平:11.77(高)、11.27(中)、10.77 MJ/kg(低);蛋白質水平:16.50%(高)、15.50%(中)、14.50%(低)]試驗設計,共配制9種試驗飼糧,即高能高蛋白質飼糧(Ⅰ組)、高能中蛋白質飼糧(Ⅱ組)、高能低蛋白質飼糧(Ⅲ組)、中能高蛋白質飼糧(Ⅳ組)、中能中蛋白質飼糧(Ⅴ組)、中能低蛋白質飼糧(Ⅵ組)、低能高蛋白質飼糧(Ⅶ組)、低能中蛋白質飼糧(Ⅷ組)和低能低蛋白質飼糧(Ⅸ組),分別飼喂上述9組試驗雞。試驗飼糧均為粉料,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之外的其他營養(yǎng)素水平保持一致,試驗期為8周(10~17周齡)。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試驗2:保持試驗1的分組情況,所有的試驗雞均飼喂相同試驗飼糧,試驗期共14周(18~31周齡)。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2。
飼養(yǎng)試驗于河北大午農牧集團國家蛋雞種禽良種擴繁推廣基地進行。蛋雞在縱向通風的密閉雞舍中采用A字型3層全階籠養(yǎng)(45 cm×40 cm×45 cm),每籠3只。雞舍內溫度維持在10~25 ℃、相對濕度為55%~70%、光照強度為10 lx,光照時間為10 h。雞舍內每天10:00和16:00清糞。試驗期間采用人工喂料模式,蛋雞可自由采食和飲水。
1.3.1 育成后期生長性能的測定以及產(chǎn)蛋高峰期生產(chǎn)性能和蛋品質的測定
試驗期間,每天記錄死淘情況。試驗1:以周為時間單位,每周最后1天20:00清理料槽,禁食不禁水,以重復為單位統(tǒng)計耗料量,計算10~17周齡蛋雞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每周第1天08:00,每個重復選取5只育成雞測量體重、脛骨長、胸寬和龍骨長,并記錄。試驗2:蛋雞27~31周齡時每天16:00—16:30以重復為單位撿蛋,記錄產(chǎn)蛋數(shù),以重復為單位統(tǒng)計蛋雞耗料量和產(chǎn)蛋量,計算27~31周齡蛋雞ADFI、平均日產(chǎn)蛋量、產(chǎn)蛋率及料蛋比(F/E)。蛋雞189、196、203和210日齡時,每個重復隨機取2枚雞蛋測定蛋品質。蛋重、蛋白高度、蛋黃顏色、哈氏單位均由SONOVA蛋品質分析儀檢測,蛋殼強度由蛋殼強度分析儀檢測,蛋殼厚度由蛋殼厚度分析儀檢測。蛋形指數(shù)、蛋黃比例和蛋白比例通過計算得出,計算公式如下:
表1 10~17周齡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1)多維和微量元素為每千克飼糧提供Multi-vitamin and trace elements provid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diets:VA 11 700 IU,VD33 600 IU,VE 21 IU,VK34.2 mg,硫胺素 thiamine 3 mg,VB110.2 mg,葉酸 folic acid 0.9 mg,泛酸鈣 calcium pantothenate 15 mg,煙酸 nicotinic acid 45 mg,吡哆醇 pyridoxine 5.4 mg,VB1224 μg,生物素 biotin 150 μg,Cu 6.8 mg,F(xiàn)e 66 mg,Zn 83 mg,Mn 80 mg,I 1 mg。表2 同 The same as Table 2。
2)飼糧中營養(yǎng)水平除粗蛋白質外均為計算值。表2同。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were all calculated values, expect for the CP. The same as Table 2.
蛋形指數(shù)=蛋的縱徑長/蛋的橫徑長;
蛋黃比例(%)=(蛋黃重/蛋重)×100;
蛋殼比例(%)=(蛋殼重/蛋重)×100。
表2 18~31周齡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1.3.2 器官指數(shù)
蛋雞119日齡時,每個重復隨機抽取1只蛋雞屠宰,分離心臟、肝臟、脾臟、胸腺、胰腺、法氏囊,去除其上附著的脂肪組織,用濾紙吸干血水后稱重,計算器官指數(shù);分離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用精確度為0.01 m的米尺測量長度后計算其相對長度。
器官指數(shù)(%)=(器官重/屠體重)×100;某腸段相對長度(%)=(該腸段長度/小腸總長)×100。
1.3.3 飼糧樣品測定
飼糧中粗蛋白質含量采用GB/T 6432—1994中凱氏定氮法測定。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 2016整理后,采用SPSS 22.0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程序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一般線性模型(GLM)程序中多變量模型進行主效應和互作效應分析,各組間采用LSD多重比較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顯著。互作效應顯著時通過回歸程序中曲線估計建立多元線性方程,互作效應不顯著、主效應顯著時擬合關于主效應的二次方程,曲線達到二次顯著效應時,根據(jù)所得二次函數(shù)性質求出獲得最大效應值時,的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即為飼糧適宜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
由表3可知,Ⅰ組蛋雞的胸寬顯著高于Ⅸ和Ⅷ組(P<0.05);Ⅴ組蛋雞的脛骨長顯著低于代謝能水平為11.77和10.77 MJ/kg的各組(P<0.05);Ⅱ組蛋雞的ADFI、F/G顯著低于Ⅷ和Ⅶ組(P<0.05)。飼糧代謝能水平對蛋雞的胸寬、龍骨長、體重、ADG沒有顯著影響(P>0.05),但能顯著影響蛋雞ADFI、F/G、脛骨長(P<0.05),且隨著飼糧代謝能水平的升高,蛋雞ADFI、F/G呈下降的趨勢,且中能和低能組顯著高于高能組(P<0.05)。飼糧蛋白質水平對蛋雞脛骨長、ADFI有顯著影響(P<0.05),且低蛋白質水平組蛋雞ADFI顯著高于中、高蛋白質水平組(P<0.05),對所測的其他生長性能指標均沒有顯著影響(P>0.05)。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對育成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的ADFI、ADG、F/G均有顯著影響(P<0.05)。
由表4可知,Ⅰ和Ⅱ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ADFI顯著低于Ⅸ組(P<0.05);Ⅱ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F/E顯著高于Ⅰ、Ⅲ、Ⅴ和Ⅸ組(P<0.05);Ⅱ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產(chǎn)蛋率顯著高于Ⅰ組(P<0.05),與其他組則無顯著差異(P>0.05)。育成后期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生產(chǎn)性能均無顯著影響(P>0.05),隨著育成后期飼糧代謝能水平的升高,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ADFI呈下降趨勢。育成后期蛋雞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顯著影響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ADFI、平均日產(chǎn)蛋量及F/E(P<0.05)。
由表5可知,Ⅰ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蛋殼強度顯著高于Ⅶ組(P<0.05)。Ⅳ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蛋重顯著高于Ⅴ組(P<0.05)。Ⅴ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蛋白高度顯著低于Ⅰ和Ⅴ組(P<0.05)。Ⅰ、Ⅱ、
Ⅲ及Ⅳ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蛋黃顏色顯著高于Ⅴ、Ⅵ、Ⅶ、Ⅷ、Ⅸ組(P<0.05)。育成后期飼糧代謝能水平能顯著影響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蛋黃顏色和蛋形指數(shù)(P<0.05),且蛋黃顏色隨著飼糧代謝能水平的升高而顯著升高(P<0.05),但對所檢測的其他蛋品質指標沒有顯著影響(P>0.05)。育成后期飼糧蛋白質水平對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蛋黃顏色有顯著影響(P<0.05),但對所檢測的其他蛋品質指標沒有顯著影響(P>0.05)。育成后期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顯著影響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蛋殼厚度和蛋形指數(shù)(P<0.05),但對所檢測其他蛋品質指標沒有顯著影響(P>0.05)。
表3 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育成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續(xù)表3項目 Items胸寬Chest breadth/mm龍骨長Keel length/mm脛骨長Tibia length/mm體重Body weight/g平均日增重ADG/(g/d)平均日采食量ADFI/(g/d)料重比F/G代謝能水平×蛋白質水平 ME level×protein level 0.2890.4400.7210.2120.037 <0.0010.003
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下表同。
In the same column, values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hile with the same or no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me as below.
表4 育成后期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產(chǎn)蛋高峰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由表6可知,所檢測的育成后期蛋雞器官指數(shù)各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且飼糧中代謝能、蛋白質水平及二者的互作效應對所檢測的育成后期蛋雞器官指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5 育成后期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產(chǎn)蛋高峰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蛋品質的影響
表6 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育成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器官重及器官指數(shù)的影響
由表7可知,Ⅴ組蛋雞的回腸、空腸、小腸長度及空腸相對長度顯著高于Ⅷ組(P<0.05)。飼糧代謝能水平顯著影響蛋雞的空腸、十二指腸、小腸長度,對其他所檢測的腸道發(fā)育指標均沒有顯著的影響(P>0.05)。低能組蛋雞的十二指腸長度顯著低于中能組(P<0.05)。飼糧蛋白質水平對所檢測的腸道發(fā)育指標均沒有顯著影響(P>0.05)。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顯著影響蛋雞的空腸和小腸長度(P<0.05),對其他所檢測的指標沒有顯著影響(P>0.05)。
表7 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育成期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小腸發(fā)育的影響
續(xù)表7項目 Items空腸長度Jejunum length/cm回腸長度Ileum length/cm十二指腸長度Duodenum length/cm小腸長度Small intestine length/cm空腸相對長度Jejunum relative length/%回腸相對長度Ileum relative length/%十二指腸相對長度Duodenum relative length/%蛋白質水平 Protein level0.2430.7780.4840.4440.6160.7530.997代謝能水平×蛋白質水平ME level×protein level0.0190.1670.1460.0290.1400.3260.862
2.6.1 根據(jù)二元回歸模型估測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中適宜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
以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能顯著的檢測指標的測量值為因變量(Y),以飼糧代謝
能水平為自變量1(X1),蛋白質水平為自變量2(X2),以Y=AX1+BX2+C為數(shù)學模型進行二元回歸分析。由表8可知,所得到的關于蛋黃顏色和育成后期F/G的線性方程中關于飼糧蛋白質水平均不顯著,因此,所得到的二元曲線方程無意義。
表8 根據(jù)二元回歸模型估測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適宜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
X1代表飼糧代謝能水平,X2代表飼糧蛋白質水平,Y代表估測指標。
X1represented dietary ME level,X2represented dietary protein level, andYrepresented estimated parameter.
2.6.2 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中適宜代謝能水平
以飼糧代謝能水平為自變量(X),以飼糧代謝能水平能顯著影響的檢測指標的測量值為因變量(Y),以Y=AX2+BX+C為數(shù)學模型建立一元二次回歸方程。所得到的關于飼糧代謝能水平顯著的二次回歸方程如表9所示,結合蛋黃顏色、育成后期F/G和ADFI以及空腸、十二指腸、小腸長度,得出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中適宜代謝能水平為10.720~11.760 MJ/kg。
2.6.3 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中適宜蛋白質水平
以飼糧蛋白質水平為自變量(X),以飼糧蛋白質水平能顯著影響的檢測指標為因變量(Y),以Y=AX2+BX+C為數(shù)學模型建立一元二次回歸方程。由于擬合得到的蛋雞育成后期ADFI關于飼糧蛋白質水平的二次回歸方程的擬合度較小,方程預測結果與實際發(fā)生情況的吻合度較差,因此,該方程得到的最佳值未能被采用。所得到的關于飼糧蛋白質水平顯著的一元二次回歸方程如表10所示,結合育成后期脛骨長,得出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中適宜蛋白質水平為15.300%。
3.1.1 飼糧代謝能水平對育成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飼糧代謝能水平與動物腸胃道的緊張程度相關,可使消化道中食糜顆粒發(fā)生變化,進而造成胃腸道對飼糧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發(fā)生改變。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飼糧代謝能水平的升高,育成后期蛋雞F/G、ADFI逐漸下降,ADG逐漸升高,與Guzmán等[18]、柳迪等[19]、Harms等[2]、Frikha等[20]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家禽具有因“能”而食的本能,當?shù)半u攝取的能量滿足自身的需求時,將會停止采食,因此,隨著飼糧中能量水平的升高蛋雞的采食量下降。
X代表飼糧代謝能水平,Y代表估測指標。
Xrepresented dietary ME level, andYrepresented estimated parameter.
表10 根據(jù)一元二次回歸模型估測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飼糧適宜蛋白質水平
X代表飼糧蛋白質水平,Y代表估測指標。
Xrepresented dietary protein level, andYrepresented estimated parameter.
通過二次回歸曲線擬合育成后期蛋雞ADFI(Y)與飼糧代謝能水平(X)間的關系,得到Y=-33.224X2+724.405X+3827.66(R2=0.526),發(fā)現(xiàn)蛋雞育成后期ADFI隨著本試驗所設的代謝能水平的上升呈下降的趨勢,當飼糧代謝能水平達到10.902 MJ/kg時,育成后期蛋雞的ADFI達到最大值。
3.1.2 飼糧蛋白質水平對育成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Halle[21]研究表明飼糧蛋白質水平是影響育成后期蛋雞采食量的重要因素。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飼糧蛋白質水平的升高,育成后期蛋雞ADFI、ADG、F/G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與Baker等[22]的研究結果不同,與田亞東等[15]、莊宏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造成不同的試驗結果可能的原因有:蛋雞生長的環(huán)境不同;試驗中設計的蛋白質水平的范圍不同;蛋雞的品種不同。脛骨長是評價蛋雞生長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24]。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蛋白質水平對育成后期蛋雞的脛骨長有顯著影響。這表明飼糧蛋白質水平的升高可能有助于鈣的沉積,進而促進骨骼生長。通過二次回歸曲線擬合育成后期蛋雞脛骨長(Y)與飼糧蛋白質水平(X)間的關系,得到Y=-0.858X2+26.254X-95.502 (R2=0.861),發(fā)現(xiàn)隨著飼糧蛋白質水平的升高脛骨長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當飼糧蛋白質水平為15.300%時,育成后期蛋雞脛骨長達到最大值。
3.1.3 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對育成后期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Moraes等[25]研究表明種雞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能顯著影響其子代的生長性能。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能顯著影響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的ADFI、ADG、F/G,與De Persio等[26]、張敏等[27]的研究結果不同。不同的試驗結果可能是因為不同的蛋雞品種對能量和蛋白質的需求不同。通過建立二元回歸方程發(fā)現(xiàn),所檢測的指標與飼糧蛋白質水平均沒有顯著相關性。
蛋雞在育成后期的質量與其產(chǎn)蛋期的生產(chǎn)性能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育成后期飼喂不同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飼糧對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ADFI、平均日產(chǎn)蛋量和F/E有顯著影響,這與Nahashon等[13]、Latshaw[28]的研究結果相同,與張敏等[27]的研究結果不同。不同的試驗結果可能與蛋雞的品種有關。Tahmoorespur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肉種雞腹部組織脂聯(lián)素mRNA的表達有顯著影響。本試驗研究表明,Ⅰ組蛋雞產(chǎn)蛋高峰期的產(chǎn)蛋率低于其他組,可能的原因是Ⅰ組蛋雞育成期采食高代謝能水平高蛋白質水平飼糧造成蛋雞腹部脂肪過度囤積,進而導致產(chǎn)蛋高峰期產(chǎn)蛋率下降。
蛋黃顏色取決于家禽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飼糧中攝入的類胡蘿卜素的種類及數(shù)量。有研究表明,飼糧中的脂肪含量過高將導致色素的結構變化,進而失去著色功能,但在飼糧中添加3%~5%的動物脂肪可以提高蛋黃的著色效果[30]。本試驗結果表明,育成后期飼喂高代謝能水平飼糧能夠提高蛋雞在產(chǎn)蛋高峰期時的蛋黃顏色。但飼糧中類胡蘿卜素的代謝較為迅速,且蛋黃顏色不只受到飼糧的影響,還與蛋雞的生理狀況、生長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飼糧中的類胡蘿卜素在家禽體內以棕油酸二酯的形式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在小腸被吸收后以游離脂肪酸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重新以棕油酸二酯的形式在蛋黃中沉積[31]。造成本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育成后期蛋雞飼喂不同代謝能水平飼糧導致蛋雞小腸生理狀況發(fā)生變化,進而導致產(chǎn)蛋高峰器蛋雞對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利用率不同。
健康的器官對家禽的生長發(fā)育、抗病性以及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至關重要,器官指數(shù)則反映了家禽的發(fā)育情況。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對育成后期蛋雞的胰臟重和胰臟指數(shù)有顯著影響,與多樂等[32]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這說明蛋雞胰腺的發(fā)育受到飼糧中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雙重影響。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能顯著影響育成后期蛋雞的ADFI,胰腺分泌的胰液用于消化飼糧中的蛋白質、脂肪和淀粉,隨著采食量的增加,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液以滿足蛋雞對消化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進而反射性的促進了蛋雞胰腺的發(fā)育。
小腸是家禽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同時發(fā)揮著重要的免疫功能。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的互作效應能顯著影響育成后期蛋雞的空腸和小腸長度。根據(jù)二元回歸方程分析可知空腸、小腸長度在蛋白質水平上不顯著。飼糧代謝能水平對蛋雞的空腸、十二指腸以及小腸長度有顯著影響,與趙向紅[33]的研究結果一致,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隨著飼糧代謝能水平的降低,蛋雞的ADFI呈上升的趨勢,進而促進了腸道的發(fā)育。通過二次回歸曲線擬合空腸、十二指腸以及小腸長度與飼糧代謝能水平間的關系,分別得到Y=-25.369X2+578.602X+3 242.964(R2=0.604)、Y=-5.411X2+123.864X-687.594(R2=0.464)和Y=-49.263X2+1 120.601X-6 248.725(R2=0.509)。后備雞的消化道發(fā)育程度決定其在產(chǎn)蛋期對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及吸收程度,當空腸、十二指腸以及小腸長度分別達到最大時,飼糧代謝能水平分別為11.404、11.446、11.374 MJ/kg。
結合蛋黃顏色、育成后期ADFI和F/G以及空腸、十二指腸、小腸長度、脛骨長,推薦大午粉1號商品代蛋雞育成后期(10~17周齡)飼糧代謝能水平為10.720~11.760 MJ/kg,蛋白質水平為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