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亞君 蕭山區(qū)黨灣鎮(zhèn)初級中學 浙江杭州 311221
初中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復習課上,能不能避免日復一日的背單詞,翻譯句子,講解試卷呢? 能不能讓學生擺脫逐字逐句翻譯的不良習慣呢?本文以語塊教學為切口,以語塊為英語學習的基本語言單位,通過建構語塊教學框架、配置語塊教學資源等措施使舊知識變新臉,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復習課的效率和趣味。
對于語塊,不同的學者使用了不同的術語,Becker (1983)認為他們是具有可分析空間的公式化框架;Lewis (1993) 認為是詞匯組塊;Pawley & Syder (1983) 認為是詞匯化句干;Newell (1990) 則把語塊定義為:語塊是一個記憶組織的單位,它由記憶中已經(jīng)形成的組塊組成并鏈接成更大的單位。
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語塊是一種現(xiàn)成的并作為整體保存在記憶中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是集詞匯、語法與語用為一體的語言板塊。學習者在學習語塊時不僅僅是學習詞匯本身,還包括它的語法結構和與其語境相關的語用功能。每個語塊均作為整體記憶,這樣既不會增加記憶的負擔,使用時又可直接提取。由此可見,以語塊為單位學習語言在語言儲存與輸出時都具有優(yōu)勢,可以大大減緩運用語言的壓力,保證了語言運用的流利性和正確性。
秉持《新課程標準》及“整體教學”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始終關注教學雙方彼此積極情感的調(diào)配,關注4 個“新”:耳目一“新”,建構語塊教學框架;煞費苦“新”,配置語塊教學資源;推陳出“新”,調(diào)控語塊教學情感;別具匠“新”,擷取語塊教學策略。堅持教學活動依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展開;堅持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語境中展開教學;堅持遵循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原則展開教學;堅持通過人際互動來展開教學,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
本文中關于構建語塊教學課堂教學框架,即以語塊文本為載體,以語塊習得三步曲(如下圖)為基本教學模式,依托相關情境,以任務鏈為線索,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建立學習的自信;累積語塊學習的量,為達成質(zhì)的飛躍做好充分的準備。
下面就以七年級上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這個分話題的教學為例,來闡述筆者對于語塊的教學模式及理念吧。
老師可以要求大家快速默讀文本2 遍,找出此文本的重難點,并引導學生給認為是重點的語塊加上下劃直線,給認為是難點的語塊加上下劃波浪線。
然后筆者就和大家齊讀了這幾組句塊。
——What color do you want?——Blue.
——How much is it?——Nine dollars.
——I’ll take it. How much are those yellow socks?
針對句塊中出現(xiàn)的it,筆者發(fā)現(xiàn)因為有大語塊中具體情境做依托,學生們毫不費力地就得出是指文本中的sweater。
筆者引導學生們將逐個的單詞、詞組放置在具體的句子中去猜測,即是在顧客與售貨員對話這些語塊當中。鑒于這樣的提示,再加上筆者課前的預設準備(各種標有價格標簽的服飾)及當場演示(顧客與售貨員角色對話),文本中的難點語塊(What color do you want? How much is it?I’ll take it)就這樣被輕松化解了。
因為對教材全面地梳理整合與科學重組,使得語塊教學復習模式的展開有條不紊,克服了曾經(jīng)因“課時緊,任務重”而造成的慌亂與惶恐。
配合語塊教學復習模式的展開,筆者精選已有教輔材料當中的部分內(nèi)容,改編或創(chuàng)編了部分針對性極強的或口語或書面練習,供同學們做相關鞏固與操練,夯實了同學們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語塊的把握與運用。
伴隨著語塊教學研究的實施,筆者真切地感覺到:課堂已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變化,變得那么溫潤、那么平和:學生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敏捷,他們在聽聽說說中學會思考、樂于交流,在讀讀背背中學會積累、形成語感,在玩玩演演中展示自我、找回自信。
回顧語塊教學研究的這段歷程,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最終使語塊教學的課堂成為了師生共同學習與探究知識、智慧展示與能力發(fā)展的殿堂。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快樂、獲取自信、尊嚴與勇敢,這應該是筆者在實施語塊教學課題研究中最大的收獲。
如果筆者在重視開展實踐研究的同時,能夠?qū)嵺`中開展的相關活動情況及其量化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更及時、更完整地收集、整理、存檔,可能會使本研究結果的闡述更詳實、更客觀。這也是筆者欲改進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