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摘 要】批注式閱讀方法是連接閱讀客體、閱讀主體和閱讀本體的橋梁,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guān)鍵詞】批注式閱讀;探究性;個性化;有創(chuàng)意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280-01
閱讀學原理告訴我們,閱讀是閱讀客體(文本)、閱讀主體(讀者)和閱讀本體(讀者閱讀書本的實踐活動)三者組成。當閱讀主體與閱讀客體之間不是通過閱讀本體,而是通過第三者的閱讀實踐(教師)來構(gòu)成,其效果是低效的。作為語文教師,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批注式閱讀方法正是連接閱讀客體、閱讀主體和閱讀本體的橋梁,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何謂批注式閱讀?劉荃老師提出:所謂批注,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語和注解的形式,即時寫在書頁的天頭、地腳等空白處,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種讀書方法。具體來說,“注”是指以圈點、勾畫的方式對文中關(guān)鍵處、疑惑處標示或解釋;“批”是指于文中奇妙處、動情處進行評點,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抒寫主觀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
以下就是我指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進行語文教學的所思所得。
一、學會批注,自主發(fā)展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批注閱讀的方法,在自主閱讀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批注方法主要有以下七類:
1.清障式批注。
學生閱讀文本時主要是勾畫生字、生詞,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要利用工具書查明白,寫在相應的空白處,為與文本對話掃清障礙。通讀課文,給課文自然段標上序號,整體感知課文,為更深層次的閱讀做好準備。
2.質(zhì)疑式批注。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能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才能真正進入文本,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文本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將問題寫下來,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機會交流問題的機會,如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根據(jù)學生初讀質(zhì)疑,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什么意思?”“春光怎么會染綠我們雙腳呢?”在反復誦讀中領(lǐng)會,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3.深思式批注。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同樣對同一篇文章有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這種獨特的體驗需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挖掘文中有思想價值的段落,反復品讀能觸動自己心靈的片段,深入思考,有針對性批注。學生在學習《愛如茉莉》一文時,指導學生再讀文本時,提示學生找出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如茉莉”的詞句,寫出自己的感受,深入思考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無奇”,為什么媽媽卻說真愛就像茉莉?經(jīng)過閱讀思考,對重點句子“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狈磸推肺?,深入思考,寫出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深刻感悟到爸爸、媽媽互相照顧體貼對方的一片真情。
4.評價式批注。
提倡學生評價作者文章,對文本作出或褒或貶的評價,評點精彩段落,推敲有疑詞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即便理解上有問題,也要鼓勵學生這種敢于評價的精神。例如《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分別對愛因斯坦、小女孩做評價,評點中學生認為愛因斯坦?jié)撔难芯靠茖W,可對一個小女孩很尊重,樂于與孩子相處,受孩子們歡迎;小女孩也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天真直率,伶俐可愛。
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批注式閱讀隨著學生經(jīng)驗的豐富,日積月累,運用就更為自如。
教師在教給學生批注式閱讀方法時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方法。
根據(jù)《課標》對于閱讀的要求,第一學段學生能“喜歡閱讀”,“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主要掌握清障式批注;第二學段的學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要學會質(zhì)疑式、感悟式批注;第三學段的學生要“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边@就需要聯(lián)系自己的知識及生活積累,運用多種批注方法,自主地與文本創(chuàng)造性的對話,在此基礎(chǔ)上展開閱讀交流,體現(xiàn)生本、生生、師生之間的對話。
三、交流互動,即時評價
“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交流互動中,讓學生各抒己見,傾聽別人的見解,碰撞智慧的火花,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賞析學生摘抄的好詞佳句,組織讀書會交流批注心得……使學生批注內(nèi)容的更加準確、深入,自我完善,逐步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薄袄瞄喿x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闭湟晫W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充分展示對文本的理解,享受閱讀快樂。
通過即時、實效的評價,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潛入文本深處,親歷閱讀歷程,觸摸語言,體驗情感,領(lǐng)悟表達。教師關(guān)注的應是學生閱讀的過程,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學生的自主閱讀成果,從中獲得閱讀自信。
四、拓展延伸,靈活運用
課標指出: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學生要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luò)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p>
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把閱讀的范圍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開闊視野,運用所學的批注式閱讀方法充分汲取優(yōu)秀篇章的營養(yǎng)。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幫助選擇必讀書目和自選書目,堅持每天30分鐘以上的課外閱讀,專設(shè)課外讀書交流時間,了解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效果,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其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五、統(tǒng)一符號,規(guī)范閱讀
運用批注式閱讀,要考慮批注符號的統(tǒng)一,這些能代表某種含義的符號在字、詞、句、段上圈點、勾畫,能幫助學生本身進行閱讀,也便于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批注符號最好選用人們閱讀時常用的符號,也可與學生共同商定一套符號系統(tǒng),我們在教學中通常使用的符號有:把生字用圈劃出,關(guān)鍵詞語下用“·”,文章中的重點句或精彩的描寫在句子下畫“~~~”,如果有疑問的詞語或句子則在詞語或句子下面畫“——”,用①②③……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用“‖”“/”,用來劃分段落與層次等。
除符號批注外還有文字批注,根據(jù)寫在文章的“天頭”“地腳”“行間”“旁空”等處的批注,分為旁批、眉批、夾批、尾批(一段或全文之后)。學生如對詞句有獨特感悟,可以采用旁批或夾批,如對段落或全篇文章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則可以眉批或尾批。
“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結(jié)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與文本直接對話,通過圈、點、劃、注,根據(jù)自己不同的生活體驗、認知能力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評價,體現(xiàn)自己的思維軌跡,在親歷的閱讀實踐中有所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梢哉f,批注式閱讀是探究性的閱讀,個性化的閱讀,多角度的閱讀,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