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已經步入了網絡時代。新時代下,我們需要牢牢抓住時代機遇,充分利用和借助網絡這個大平臺。在當代高校,網絡平臺是高校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傳播思政思想,弘揚政治文化的一個陣地,網絡文化對思想教育實效性的影響也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本文主要圍繞網絡文化展開,分析了當前新時代下網絡文化如何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產生影響。
【關鍵詞】網絡文化;思政工作;實效性;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23-02
一、前言
互聯網像一張無形的網,聯絡了很多人,把方面方面的事物都包含起來,有著巨大的作用。自從其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誕生以來,發(fā)展之勢一發(fā)不可收拾,迅速在全國普及和流行起來,并蔓延到了全球,它的觸角伸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影響。的確,互聯網的發(fā)展很快,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互聯網其實就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使用者如何運用它。據不完全的統(tǒng)計,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越過八成,成為了繼報紙、廣播、之后的第四大媒體,并且由于網絡具有的眾多優(yōu)點,正逐漸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運用面最廣,適應性最強的一大網絡媒介。網絡時代,大學校園是新時代下網絡文化的傳播和發(fā)揚的陣地,很有必要對網絡文化如何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行研究,為進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
二、網絡文化的特點
網絡文化是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媒介,以知識為載體,在網絡構成的開放而又虛擬的空間內進行文化的下載、傳輸、交流及一系列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的現代社會人的行為與思維智慧的文化內核。它屬于一種新興的快餐式文化,和傳統(tǒng)的文化相比,具有其自身獨有的一些特質。第一,開放性,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可以通過設置VPN服務就可以訪問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網絡,和當地的網絡進行連接,超越地域和時空的限制,人們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的獲取和傳輸信息,全球的每一個使用互聯網的用戶都可以瀏覽到你留下的信息,并和你進行一個線上的交流和互動。第二,虛擬與現實的交互性,網絡還具備虛擬性和現實性的交互,人們在網上看到的產品,都是線下存在銷售的,做快遞直接運送到你需要的地方。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信息傳遞單一的局面。讓你實實在在感受到網絡不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也是聯通現實世界的一扇大門。第三,參與的自由和平等性,網絡里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并具備極大的自由,不存在階級、身份、職業(yè)、等級之間的物化差異,大家的身份都是可以自由隨意的切換。第四,廣域性和參透性,網絡文化的有一大特點就是廣域性和參透性,它表示網絡文化不受到時空的阻礙,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系起來,網絡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文化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會受到它們的影響,改變原有的文化形態(tài)。
三、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產生的影響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fā)展,其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來說,網絡文化的出現增強了它的趣味性,也給高校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和沖擊。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我們需要對其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網絡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道。
1.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產生的積極影響。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會對高校學子產生積極的影響,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首先是積極的方面。第一,網絡文化有助于擴寬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和范圍。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模式比較單一,只能通過教師的授課和布置作業(yè)效果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的效率不高,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但是在網絡世界里面,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打破連被動的學習局面,轉變成主動地搜索知識,進行學習,也不需要把書本全部翻看一遍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知識漏洞,只需要通過互聯網查詢一下就可以實現,大大方便了學生們的學習。此外,通過電腦,學生還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進行學習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第二,網絡文化擴寬了大學生的交往范圍和交往空間。在虛擬世界里面,學生可以尋找到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士,并且和他們進行互動和交流,避免了線下見面交流困難的情況。可以這樣說,網絡這個工具為那些性格內向、不善于在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自由、便于交流的一個平臺,擴寬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范圍,有利于他們心靈的成長和互動。隨著網絡各大交友學習論壇或者平臺的數量越來越多,為學生們提供和搭建了一個個更加有利于交流的環(huán)境。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和他們興趣愛好相同的伙伴或者好友。第三,網絡文化有助于舒緩大學生心理壓力并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大學生的心智發(fā)育還遠沒有成年人那般成熟,也存在著來自學業(yè)或者初臨社會的壓力,不知道如何化解。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發(fā)泄壓力的渠道。同時,網絡中還有著許許多多的有經驗的長輩或者心理咨詢專業(yè)的人員為大學生提供免費的疏導和減壓,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
2.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產生的消極影響。
網絡文化不止全都是好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消極的影響,需要我們了解并避免。網絡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實效性的增強帶來了挑戰(zhàn),我們應該知難而上,克服消極因素。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治觀。意識形態(tài)西化,網絡空間給人們展示豐富多彩、復雜多變的多維立體虛擬網絡。各種西方文化的雜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青少年的政治意識,打破了青少年的意識思想和固有傳統(tǒng)觀念,比較明顯的就是90后和80后之間的觀念上的差距。第二,自由觀,網絡提供了一個讓大多數人能夠自由表達自我觀點的平臺,當然對于暴力色情的言論,網絡安全文明管理部門會對其進行監(jiān)控,只能說在道德和法律允許的層面,網民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但是,網絡中自由化難以得到全面的控制,存在著不少網絡噴子、網絡水軍,對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一定的侵蝕,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第三,交往觀,網絡交友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但是由于網絡對于青少年來說是極具有吸引力的,對于涉世未深,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危害,他們很容易對網絡上癮,不能自拔,并且花大量的時間在網絡空間里面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現實世界的學習、交友和生活。在網絡的大世界里面,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美好的,也存在著網絡詐騙、網絡婚姻、網絡謠言、網絡病毒等一系列的東西,這些負面的東西很容易引發(fā)道德淪喪的事件發(fā)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受到了影響。
四、建議與對策
1.積極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
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簡單的把它當做一項走形式的教育講座和活動完成,它需要發(fā)揮它的實質性的功效,使得大學生能夠認識網絡、了解網絡、運用網絡。通過網絡形成富有自我特色的網絡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面對網絡的是與非、紅與黑具有自己的辨別能力和評判標準。
2.加強思想理論隊伍和高校網站建設。
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以身作則,完善和扎實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思想政治覺悟,對網絡文化的特點,青少年的學習特點有著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夠為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提升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此外,高校應該把網絡網站建設放到一定的高度上來,引起足夠的關注。高校的網站建設是代表高校文化的一張名片,必須緊緊圍繞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師資力量、重點學科、科研項目,調動起全校師生的積極性,為學校宣傳,營造好的業(yè)內口碑,爭取奪下高校思想政治的制高點。
3.健全網絡立法,規(guī)范網絡運行和管理。
建立健全系統(tǒng)而完善的網絡法律體系規(guī)則,對于網絡文明的建設以及網絡文化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不斷提高網絡的技術水平,借助網絡手段提高網絡的監(jiān)管水平,保證網絡的健康長遠發(fā)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網絡文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媒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我們很有必要在了解網絡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觀能動性,通過提升自身的政治教育水平來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與此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如何影響的,我們應該要緊緊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的實效性這樣一個關鍵點,并正確認識到網絡文化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并適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證高校網絡文化,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長遠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世明.技術·網絡文化·文化變遷[J].情報雜志,2004(4).
[2]唐超文,劉軟.校園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
[3]劍汪華,張遠登,涂運祥,談朝陽.網絡文化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對策研究[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