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琴
摘要: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發(fā)展的時代要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交互性強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等優(yōu)勢,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在作文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也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作文;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57
作文是人們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智力操作技能,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作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表達的方式,更應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愿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恰當?shù)姆諊?,激發(fā)學習和寫作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闭Z文課上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景,可以讓學生從視聽等方面接受與課文相關的教學信息,增加對課文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因為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直接動力,是發(fā)展智力的活躍因素。學生有了內在興趣,可以表現(xiàn)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設置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導入,這對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
譬如在學習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這一課時,課前筆者先用多媒體播放鋼琴曲《秋日私語》,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一張張色彩絢麗的秋天圖畫在大屏幕上自動翻頁,學生在下面不時發(fā)出驚嘆聲,有的還小聲說:“秋天也這么美!”。上課時筆者這樣導入:“同學們,剛才大家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色彩斑斕的秋天圖畫,可以說秋天是一個意蘊豐厚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寫秋的詩文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不同經(jīng)歷、不同心境的人對秋天會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來共同欣賞郁達夫筆下的秋,看看它又具有怎樣的意味。”這樣的情境導入讓學生在領略音樂與圖畫交織的情境之時,產生對秋天的美好想象,學習熱情倍增。上完這節(jié)課后,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秋天的感悟,寫一篇詠秋的散文。因為上課時通過多媒體觀看了那么多秋景,所以學生寫起作文來得心應手。
二、多媒體作文教學能引導觀察,啟發(fā)思維
作文教學必須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只有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寫好作文。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圖、文、聲、像的特點,對要訓練的內容可以形象展示出來。多媒體在顯示中可有定格、重播再現(xiàn)等功能,可為教學提供可控觀察。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漫畫作文時,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啟發(fā)思維。首先要讀懂漫畫的意思,這是漫畫作文至關重要的一步,只有讀懂了畫意,明確了畫旨,才不至于偏題跑題。漫畫的標題是漫畫的眼睛,透過這個“畫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畫的主題。漫畫為了表達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簡意賅或畫龍點睛的語言文字,因此寫漫畫作文時一定要注意這些語言文字,這樣可找出其諷刺、贊揚的對象或行為;其次要抓住漫畫的形象特征。具體來說,在分析畫面時,要注意畫面突出了什么,夸張了什么,或畫錯了什么,只要抓住漫畫的形象特征,才能抓住漫畫的本質所在,正確地構思立意,謀篇布局;再次要善于聯(lián)想和想象,在寫作時,要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對畫意的理解,并獲得大量的寫作材料。
三、多媒體教學可蓄積大量素材,觸發(fā)激情,為寫作做準備
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能給學生簡便、快捷的直觀形象,讓學生感覺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臨其境,進入由印象、色彩等混合構成的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這為豐富學生的表象,開拓學生的思維想象提供了物質基礎。這樣在作文教學時,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開辟了多向立體的思維通道,促進學生觀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里氏8級強烈地震,舉世震驚。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發(fā)生的強度最大、面積最廣、破壞力最強的一次特大地震災害。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一信息,更加深入了解抗震精神,筆者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播放抗震救災的畫面,學生看到這一組組動人的圖片,內心受到了震撼,深深懂得面對生死關頭,大愛在瞬間成為一種本能。這樣在寫有關愛心、奉獻、生命、人性美等作文時,很容易觸發(fā)了他們的激情,素材信手拈來。優(yōu)美的語句躍然紙上。如:“愛是一首心曲,它讓大地變得溫暖;愛是一種堅強,它讓災難變得渺?。粣凼且皇赘刑靹拥氐馁澑?,它凝聚出一個古老民族的力量,它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梁”。
實踐證明,教學時可根據(jù)作文要求,把特定情境和氣氛運用CAI媒體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強化作文材料的感性,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提高信息輸入效率,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以聲、形、景撥動學生心弦、誘發(fā)學生寫作動機。
四、多媒體教學可以展開聯(lián)想想象,拓展寫作思路
黑格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才能就是想象”。多媒體能夠把形象的活動、逼真的音響和變化的情節(jié)展示給學生,并能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以便根據(jù)多媒體中展示的內容再補充獨有的想象世界。所以,多媒體設計的情景能促進學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維發(fā)散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引導學生釋疑解難,有意創(chuàng)設“學貴有疑”的情境,拓展他們的思路,啟發(fā)他們多想、深思。對文章內容反復讀,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情,體會作者的趣。多媒體演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注意力,可以在自然且輕松的狀態(tài)下提高記憶與學習的成效。在平時生活中,學生不乏鮮活感人的習作材料,或看到的、或聽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只是沒有及時記下而輕易地“放”走了。待到要用時,印象淡忘,便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五、多媒體教學可以化解教學難點,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難點,主要是指由于知識的深度、學生的經(jīng)歷以及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問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難點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運用多媒體,就能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一般評論性的作文學生都覺得比較難寫,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寫好這一類作文,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比如:在學小說《失街亭》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寫一篇評論《街亭失守,誰之過?》,歷來人們把諸葛亮看成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把他當做神來看待。但諸葛亮畢竟是人,是人就避免不了犯錯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在上課之前,筆者精心準備了一節(jié)多媒體課。上完課后筆者把電視劇《三國演義》里有關課文節(jié)選的內容搬上熒幕。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更好的理解,突破教學的難點,通過視頻和圖像的刺激,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質疑、思考之中。多媒體教學與高中作文教學相結合,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興趣,為正式的寫作過程打下基礎,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六、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展示作文,靈活修改
憑借多媒體,可以直觀評改,優(yōu)化評改途徑。作文的批改、修訂對教師而言,工作量大且效果不佳,運用電教媒體網(wǎng)絡教學后,作文的批改、修訂就變得直觀、簡捷、高效,學生把它當作學習的好幫手。對于典型問題的作文,筆者詳細批改后,將文章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學生看,既開闊了他們的思路,又可以在互相借鑒參考中學習,共同提高。大綱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電教手段,對學生作文進行直觀評改,能優(yōu)化作文的評改途徑,提高修改的效率。把寫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課件展示出來,進行范例講評;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來,進行分析、推敲。為鼓勵學生習作中的點滴進步,每次作文后,筆者都從學生的習作中找出精彩的詞、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課件,注上姓名,讓大家品味、欣賞,引導學生點評,并廣泛討論,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從而保持學生習作的熱情,體驗習作成功的歡樂,形成良好的寫作內驅力。使寫作成為學生自覺自愿表達情感的一種激情和需要,一種展示才華的機會,一種不斷學習他人和自我挑戰(zhàn)的最佳途經(jīng)。
多媒體作文教學,是一種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多媒體網(wǎng)絡為輔助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形式。它的出現(xiàn)和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但是多媒體教學只能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輔助手段,它不應該也不可能代替教師進行全程教學,教師應該從自我的實際出發(fā),總結經(jīng)驗,利用其優(yōu)點,消除或避免其缺點。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 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