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英
摘要 農藥減量使用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論述了農藥減量使用的必要性,分析了農藥經營使用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強化農藥質量監(jiān)管、加強植保體系建設、應用防控集成技術、做好病蟲監(jiān)測預警、推廣綜合防控措施等方面總結了農藥減量使用控害策略。
關鍵詞 農藥;減量使用;控害策略;湖南新化
中圖分類號 S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124-03
新化是一個農業(yè)大縣,現有耕地面積49 053.33 hm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4 133.33 hm2,農藥年使用量在600 t以上。農藥對控制農作物病蟲草害、提高糧食產量水平、保障農業(yè)穩(wěn)產增收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20年來,農藥的大肆使用,已嚴重破壞了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土壤、水、空氣等造成了直接污染,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給人類健康帶來了長期和潛在的危害。為此,開展對新化縣農藥減量使用策略的探討,對減少使用化學農藥、推廣生物農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資江水域、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新化縣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
1 農藥減量使用的必要性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強烈要求
農藥是一種有毒的特殊生產資料,每一種藥劑的防治對象、施藥方法、安全間隔期等均有所不同,如使用不當,不僅不能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還可能產生藥害,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危及人類的生命安全。如近幾年報道的“毒豇豆”“毒韭菜”“毒西瓜”等事件,引起了社會和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擔憂。根據對新化縣各醫(yī)院調查可知,2014年、2015年、2016年也分別出現了6、4、3起因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而住院的病例。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工作刻不容緩。
1.2 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的迫切需求
化學防治方便、快捷、高效,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化縣目前病蟲害防控的主要方法。近10年來,經營利潤可觀、市場操作性好的農藥品種如80%吡蚜酮·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燕化掃飛)、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康寬)、20%氟蟲酰胺水分散粒劑(壟歌)等,由于經銷商的大力推廣和農田的長期單一過量施用,加劇了病蟲抗藥性的產生,增加了農業(yè)面源污染,大氣、水、土壤中的農藥殘留逐年增多。據有關農業(yè)技術員測算,目前新化縣農藥每年平均施用量在9.17 kg/hm2以上,其中只有小部分農藥產生殺蟲防病效果,大部分散落在田間,富集在土壤中,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探討新化縣農藥減量使用對策、控制環(huán)境污染勢在必行。
1.3 病蟲防治措施亟待改進
前幾年,由于大面積、不科學使用農藥,給新化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一些高毒有機磷殺蟲劑和低含量復配制劑的翻倍使用,不僅在農產品、土壤中造成殘留與污染,導致防治效果降低、用藥量加大,還易使病蟲產生抗藥性,縮短農藥產品的使用周期,同時對天敵也造成毀滅性打擊。近年來,一些除草劑的廣泛大量使用,引起的作物藥害事故時有發(fā)生,如新化縣水稻上的“蔥管苗”已連續(xù)幾年較大面積發(fā)生;特別是施了玉米除草劑的土地,后作幾個月內難以種活蔬菜。新化縣農民的用藥陋習亟須改變、病蟲防治措施亟待改進。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藥經營點多而亂,質量難以保證
目前農藥經營門檻過低,新化縣許多代銷點都在銷售農藥,經營門店點多面廣,分散在各個村落,監(jiān)管難以到位;經營者素質良莠不齊,有的法治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薄弱,唯利是圖,使一些“三證”不全、冒用農藥登記號、隨意更改產品名稱、擅自擴大使用范圍的假冒偽劣農藥流入新化市場;有的缺乏農藥常識和植保知識,不了解農藥特性和使用技術,只推銷高利潤專營產品,而不管最佳防治配方,從而導致農民用藥不對口,降低了防治效果,增加了防治次數,加大了農藥用量。
2.2 病蟲害防治壓力大,農藥使用次數增加
由于新化縣地域廣闊,作物種類多,種植結構復雜,病蟲草害發(fā)生種類也多,發(fā)生規(guī)律復雜。近年來,新化縣土地流轉加快,部分水田被種糧大戶集中承包,種植面積較大,請工成本較高,耕種質量較差,田間管理粗放,病蟲草害基數較高,發(fā)生危害加重;一些常見病蟲害連年呈重發(fā)態(tài)勢,次要病蟲害演變成主要病蟲害,新的病蟲害不斷出現,嚴重威脅著新化縣的農業(yè)生產安全,如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年年均達偏重發(fā)生程度,稻曲病、稻薊馬等常有發(fā)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等病害在局部暴發(fā),造成新化縣病蟲害防治壓力大,用藥次數增加,有時一季中稻噴施藥劑5~7次。
2.3 施藥器械陳舊落后,農藥利用率降低
目前,新化縣農田大部分以分散種植為主,生產規(guī)模小,大部分農戶使用價格低廉的老式手動噴霧器,而此類噴霧器多數未按國家標準生產,器械陳舊,質量低劣,噴灑部件單一,霧化效果差;尤其是一些再生塑料制造的噴霧器,使用1~2年,就出現了滴水漏氣、過濾網堵塞、壓力不足、開關擰不動、霧化效果差等故障,造成藥液噴灑不勻,影響了防治效率,降低了農藥利用率,嚴重的會出現使用者中毒和作物藥害現象。
2.4 施藥技術水平較低,農藥使用量加大
農業(yè)生產組織化程度低,一些遷飛性害蟲和檢疫性病蟲,難以集中撲滅,分散防治農藥用量增加。留守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是老人和婦女,知識和技術水平相對偏低,對農藥使用技術難以掌握,片面追求價格和效果,忽視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任意擴大農藥的使用范圍,加大使用濃度,降低防治指標,不注意安全使用間隔期,不根據防治對象、防治作物和用藥時間等對癥用藥;有的為追求田間無病無蟲無雜草,亂噴保險藥,5 d噴1次藥治蟲、7 d施1次藥防病;有的只關注防治效果,不管農藥是否有殘留;有的跟風防治,只要有部分人噴藥,不管自家農田有無病蟲、是否達到防治指標都會噴藥,結果造成農藥使用量增加。
2.5 禁限用農藥違規(guī)使用,農產品安全隱患多
部分農民因循守舊,認為只要價格便宜、效果好,不管是什么類型農藥均可使用,一些高毒、高殘留、禁限用農藥仍在違規(guī)使用。如一些禁止下田的菊酯類農藥,被部分農民用于水稻上;衛(wèi)生用藥氟蟲腈制劑,因效果突出又被重新應用于作物上;高殘留限用農藥如水胺硫磷等,在桑梓鎮(zhèn)等地仍在蔬菜和水果上使用;一些劇毒殺鼠劑如“聞到死”等,仍在奉家鎮(zhèn)偏遠的村代銷點銷售;中高毒農藥如甲拌磷、呋喃丹等,目前全縣銷量仍有10 t以上。禁限用農藥的違規(guī)使用,不僅影響了防治效果,殺害了天敵,還增加了農產品安全隱患,威脅人畜生命安全。
3 農藥減量使用控害對策
3.1 強化農藥質量監(jiān)管,落實屬地管理職責
縣、鄉(xiāng)、村要高度重視農藥減量使用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屬地管理職責,強化農藥質量監(jiān)管,不定期進行執(zhí)法檢查,杜絕假冒偽劣等問題農藥用于農業(yè)生產。對高毒農藥進行定點經營,實施專柜銷售、實名購買、建立可追溯制度,加強對中高毒農藥使用的技術指導。做好農藥使用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減少農作物藥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fā)生[1]。
3.2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技術培訓
一是利用報刊、短信、微信、電視媒體、農業(yè)信息網、開通直通車、送科技下鄉(xiāng)等多種形式宣傳農藥減量使用工作,增強農民合法用藥與合理用藥的意識。二是在病蟲防治季節(jié),組織農民開座談會、辦培訓班,解答防治疑點,講解病蟲防治知識;或開辦田間學校,推薦先進植保藥械,展示防治效果,培訓內容盡可能深入淺出、生動易懂,實用技術可操作性強,使農民能把學到的新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三是組織農藥監(jiān)管人員、農藥經營人員和農業(yè)基地或合作社的負責人進行技術培訓,使農藥安全使用技術深入基層,提升全縣整體病蟲防控水平[2]。
3.3 加強植保體系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近幾年,新化縣積極加強農業(y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基層技術人員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廣機構進行深造,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努力打造業(yè)務過硬、服務一流的農業(yè)科技推廣隊伍。借鄉(xiāng)鎮(zhèn)農技體系建設的東風,縣、鄉(xiāng)均建設了站所,配齊了電腦、檢測儀、摩托車等設備,植保網絡體系和基礎設施基本健全。積極爭取植保項目,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加快建設運轉高效、執(zhí)行有力的植保體系,提升農作物病蟲疫情監(jiān)測預警、防控處置能力,不斷提高全縣抗災減災能力[3]。
3.4 發(fā)展防治組織,開展減量控害示范
根據“政府支持、部門引導、規(guī)范管理、市場運作、民辦公助”原則,扎實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大力扶持專業(yè)化防治組織,努力創(chuàng)建“三贏”(農民、機手、防治組織)村級服務站,積極推廣新型植保器械,進行安全用藥技術培訓,指導合理應用低毒、低殘留環(huán)保農藥。在孟公、維山、游家、石沖口、西河等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基地,開展病蟲防治集成技術示范,向廣大群眾展示防治效果,引導當地農民實施綜合防控技術,逐年輻射到周邊鄉(xiāng)鎮(zhèn),最終達到減量控害、節(jié)本增效的目標,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4]。
3.5 做好病蟲監(jiān)測預警,指導農民適期用藥
植保技術人員要嚴格按照測報工作的要求,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蟲情調查,準確掌握病蟲發(fā)生發(fā)展動態(tài);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召開蟲情研討會,分析、總結全縣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準確預報發(fā)生趨勢,分區(qū)域提出科學合理的防治技術意見;編輯和發(fā)放《病蟲情報》,指導農民適期用藥,提高防治信息入戶率,避免盲目用藥,確保防治效果[5]。
3.6 推廣綜合防控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3.6.1 西北豐水中山區(qū)。奉家、水車、文田、金鳳、古臺山等海拔較高的山區(qū),雨水豐富,春寒霧重,梯田較多,是稻瘟病等病害和稻稈潛蠅重發(fā)區(qū),病蟲防控以抗病栽培為主。一是推廣種植高抗稻瘟病、緊湊型抗倒伏的水稻品種,減少用藥次數;二是推廣健身栽培技術,適當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及微肥,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三是及時冬耕浸田,鏟除田邊、溝邊、山坡邊的雜草,消滅越冬蟲源;四是利用3―4月暴雨多的特點,灌深水滅蛹,降低蟲源基數;五是選用黏著性和展著性好的內吸性農藥,如噻呋酰胺、戊唑醇、醚菌酯等,在無雨時施用;六是控制稻瘟病等病害的蔓延危害,發(fā)現一片兼治全丘,發(fā)現一丘需治全壟;七是水稻幼穗分化期和破口抽穗期,尤其是樹林邊稻田,注重稻稈潛蠅的防治,以防稻穗“禿頭”;八是嚴禁使用三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對水生生物毒性較強的農藥,以免梯田水串流毒殺水生生物。
3.6.2 東北干旱石灰?guī)r區(qū)。田坪、溫塘、坐石、吉慶、曹家等石灰?guī)r區(qū),土壤蓄水能力較差,梅雨季節(jié)過后,農田經常缺水干旱,不利于病蟲害的防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薊馬、葉蟬等害蟲發(fā)生嚴重,病蟲防控以撲殺為主。一是開展農作物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應用先進的植保器械,實行統(tǒng)一防治,減少害蟲轉移遷飛;二是搞好種子消毒和苗床處理,可預防和減輕苗期病蟲危害;三是安裝頻振式殺蟲燈等設備誘殺水稻螟蟲、稻飛虱等;四是在秧苗移栽前2~3 d噴施“送嫁藥”,可預防或減輕大田分蘗期病蟲的發(fā)生危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盡力抓住稻田有水時機,選用觸殺型、胃毒型和持效性農藥,交替輪流使用,確保防治效果;六是在7—10月稻田干旱無水時,可應用敵敵畏等有機磷農藥拌土撒施;七是注意安全合理用藥,嚴格按操作程序施藥,以免干旱高溫時產生藥害和人畜中毒。
3.6.3 中部混栽區(qū)。游家、白溪、瑯塘、榮華等資江沿河鄉(xiāng)鎮(zhèn),一季稻和雙季稻混合種植,土壤肥沃,水利條件較好,水淹田多,病蟲發(fā)生種類多,世代重疊嚴重,其中細菌性病害和“坐蔸”現象較為普遍,病蟲防治應采取“治前控后”的技術策略。一是在有養(yǎng)魚習慣的地方,推廣稻田養(yǎng)魚高效模式,既可增加經濟效益,又可治蟲除草防紋枯??;二是在資江沿岸示范稻田養(yǎng)鴨互利模式,鴨子可吃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降低害蟲基數,減輕危害程度,減少農藥的使用;三是在面積較大的種糧大戶生產基地,適當采取物化補助的方式,選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農用鏈霉素等生物農藥,建立適用技術核心示范片,實地展示應用效果,轉變農民的傳統(tǒng)用藥習慣,逐步淘汰高毒高殘留農藥,提高生物農藥的覆蓋率;四是被大水沖過或洪水淹過的水田,噴施葉枯唑等藥劑,預防水稻細菌性基腐病,減少暴發(fā)時的大量用藥;五是冷浸田、深水田采用半旱式栽培,排水曬田,增施磷、鉀肥,補充鋅肥或灰肥,增強抗逆性,注意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涣钱敳∠x害達到防治標準時,必須采取藥劑控制的方法,選擇高效低毒農藥,提倡科學合理混用,一藥多治,達到迅速、有效、安全控制水稻病蟲害的目的。
3.6.4 南部雙季稻區(qū)。近年來,爐觀、科頭、上梅、洋溪、槎溪等鄉(xiāng)鎮(zhèn)大面積推廣雙季稻,且以機耕機插機收為主,病蟲發(fā)生期長,發(fā)生程度重,常年用藥量大,其中南方黑條矮縮病和稻曲病發(fā)生較嚴重;病蟲防治應以綜合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一是選擇種植抗南方黑條矮縮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種;二是選用低樁收割和秸稈粉碎還田的機械作業(yè),消滅稻稈中的病菌和害蟲,降低病蟲基數;三是推廣使用“優(yōu)拌”等種衣劑拌種,可預防和減輕苗期病蟲及南方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生危害;四是利用病蟲較為集中發(fā)生的特點,在發(fā)生高峰期放置性引誘劑誘殺螟蛾,或配制糖醋液誘殺成蟲,降低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螟蟲基數;五是種植一定比例的誘殺田,增施氮肥,至禾嫩綠,集中誘殺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六是田邊種植大豆、瓜類、芝麻等作物,在成蟲羽化后噴藥毒殺成蟲;七是在防治關鍵時期,“治上代壓下代”,作物生育前期施用持效性藥劑,作物生育后期施用速效性藥劑。
4 參考文獻
[1] 李建群,潘秋波.淺析農藥使用及其減量控污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15(5):79-81.
[2] 劉銀發(fā),陳煒,顏繼爛,等.淺談農藥減量使用的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2):107-108.
[3] 宋巧鳳,袁玉付,仇學平,等.試論“五項對策”強化農藥減量應用[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4(5):168-169.
[4] 馬冬梅.昌吉州農藥使用現狀及農藥減量控害使用對策[J].新疆農業(yè)科技,2016(4):3-4.
[5] 吳定邦,王東明,馬勇.淺談農藥減量使用的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