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麗,李 迪
(成都市雙流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200)
維持性血液透析療法是臨床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有效方法。此病患者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易出現(xiàn)透析中高血壓 (IDH)的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其死亡的風險隨之升高6%。因此,明確導致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出現(xiàn)IDH的影響因素,據(jù)此開展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了探討導致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出現(xiàn)IDH的影響因素,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成都市雙流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55例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平均年齡為(45.69±10.36)歲,其平均病程為(5.36±1.07)年;其中,原發(fā)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有21例,為高血壓腎病的患者有13例,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21例。
這些患者入院后,使用AK95S型血液透析機對其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時的血流量為200~250 ml/min。使用透析液的pH值為7.0~7.8。在透析液中包括32 mmol/L的 HCO3—、1.5 mmol/L的Ca2+、2.0 mmol/L的K+、138 mmol/L的Na+。將低分子肝素(占18%)與普通肝素(占82%)的混合溶液作為抗凝劑。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頻率為9~12 h/周,共治療4~18個月。
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數(shù)據(jù)庫,錄入這些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情況、血壓的控制效果、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頻率、機體鈉代謝的情況、血紅蛋白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尿素清除指數(shù)、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超濾率。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患者血壓升高持續(xù)的時間>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間的一半,即可判定其出現(xiàn)IDH。
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將IDH設為因變量(Y),將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情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頻率等調(diào)查項目設為自變量(X),并進行賦值(詳情見表1)。先用非條件單因素Logistic模型對自變量進行分析,再用非條件多因素Logistic模型逐步回歸法(α入=0.10,α出=0.15)對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的各個變量進行篩選,使用最大似然法計算回歸系數(shù),用Wald法檢驗在進行多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變量的系數(shù)。
表1 對因變量和自變量進行賦值的情況
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情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頻率、機體的鈉代謝情況、病程、血壓的控制情況是誘發(fā)IDH的可疑影響因素(P<0.05)?;颊叩男詣e、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尿素清除指數(shù)、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超濾率及白蛋白、血紅蛋白的水平尚不能作為誘發(fā)IDH的可疑影響因素(P>0.05)。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頻率較高、機體處于正鈉代謝的狀態(tài)、血壓的控制情況較差是誘發(fā)IDH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詳情見表2、表3。
表2 對非條件單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jié)果
表3 對非條件多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jié)果
調(diào)查的結(jié)果顯示,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中,有74%~85%的患者可出現(xiàn)IDH的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嚴重影響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及預后[1]。
為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可促進其體內(nèi)內(nèi)皮素的釋放,提高其血液的黏稠度和紅細胞壓積的水平,增加其外周血管的阻力,從而使其血壓升高?;颊叩难萘棵拷档?個百分點,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前后,其收縮壓可降低1.5~2.6 mmHg?;颊叩臋C體處于正鈉代謝的狀態(tài),可增加其血容量,進而引發(fā)高血壓。對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進行規(guī)范性的血液透析治療,可清除其體內(nèi)代謝的廢物,維持其機體的酸堿及電解質(zhì)平衡,從而間接地穩(wěn)定其血壓。因此,在此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對其實施有效血壓管理的意義重大[2]。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機體處于正鈉代謝的狀態(tài)、血壓控制情況較差是誘發(fā)IDH的獨立危險因素,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頻率較高是誘發(fā)IDH的保護因素,臨床上應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