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宜,魏西娟
(新疆昌吉市人民醫(yī)院,1.檢驗科;2.肝膽泌尿外科,新疆 昌吉 831100)
門診靜脈采血室是醫(yī)院對外服務的重要窗口,人流量密集、流量大等特點使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大幅度增加[1-2],不僅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全面的采血知識,同時對護理質量也有所要求。本文主要分析門診靜脈采血護理干預對策,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門診靜脈采血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齡7~65歲,平均年齡(30.53±10.31)歲;學歷:小學20例,中學30例,大專以上28例。對照組(72例)男49例,女23例;年齡8~70歲,平均年齡(30.96±10.28)歲;學歷:小學29例,中學28例,大專以上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常規(guī)的采血操作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主要措施為:①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采血環(huán)境;②實時開展健康宣講;③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④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性別及特點等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針頭與方法進行穿刺;⑤采血結束后,輕緩地撥出針頭,同時引導患者準確按壓采血部位,避免因手法不當而引起淤青或血腫等現象。
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包括局部淤血、血腫、局部發(fā)紅、出血疼痛、回血障礙、神經損傷等;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項,通過向患者發(fā)放護理滿意程度調查表[3]進行調查。
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0.26%,低于對照組的38.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研究組非常滿意60例、滿意16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非常滿意25例、滿意28例、不滿意19例,總滿意度為73.61%。由此可知,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護理的質量也開始有所要求,因此,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者進行護理。優(yōu)質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4],把患者作為主體,有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采血,提高護理滿意度和采血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不利于采血工作的順利進行。優(yōu)質護理注重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具體體現為:首先,保持采血室的干凈整潔,并將綠色植物擺放于室內[5],有效控制合適的室內溫度與濕度,有利于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采血環(huán)境。其次,通過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等方式向患者詳細介紹采血的主要目的、方法和相關器械、疼痛程度等,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認真傾聽患者的意見和建議,積極解答,并進行鼓勵與安慰,有利于消除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加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從而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靜脈采血。最后,提高靜脈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并指導患者對采血部位進行準確按壓,有利于減少采血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使護理工作人性化、專業(yè)化。對進行靜脈采血的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有利于緩解其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升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促進良好的采血效果,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