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曉晶
(齊齊哈爾市公安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慢性膽囊炎治療時,選擇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式比較常見。由于手術治療之后患者在康復期間容易遭受病痛,影響到生存質量。本研究中,選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慢性膽囊炎患者60例,按照數(shù)字分組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2.3±1.4)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2.8±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從入院(出院)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主管護師以及全體一線護理人員。循證護理小組成立后,開會討論并制定護理實踐方案,就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出應對措施,尤其是患者術后疼痛難點的解決,并將其特定化和結構化。(2)查閱相關文獻。查閱文獻的目的是了解國內外在慢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治療中疼痛方面護理的研究,以獲取來源用于作為護理的依據(jù),并對其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應用在后續(xù)護理中。(3)術后指導。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可以對常規(guī)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措施進一步優(yōu)化,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積極地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適當通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以此減輕患者的疼痛感。(4)針對性護理。根據(jù)不同患者的疼痛反饋,給予針對性護理,采用藥物止疼和心理止疼的方式,并協(xié)助患者做相應的運動恢復,做好并發(fā)癥、感染預防工作,減少客觀因素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5)評價護理效果。護理措施實施之后,循證護理小組應當組織開展會議,就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分析護理干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可以通過自評、互評、評審等方式進行評價。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1]評價患者的術后疼痛,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選擇StGeorge′S呼吸問卷(SGRQ)[2]對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分值為0~100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VAS評分和SGR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VAS評分和SGRQ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和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和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SGRQ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30) 7.13±0.82 4.29±0.53 78.03±8.24 53.68±6.74觀察組(n=30) 7.15±0.76 2.97±0.41 78.22±8.15 39.87±5.34 t 0.098 10.790 0.090 8.796 P 0.922 0.000 0.929 0.000組別 VAS評分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很大的影響,并且發(fā)展到急性期時治療的難度會增加。目前,臨床對于慢性膽囊樣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方式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便是其中之一。雖然腹腔鏡手術治療帶來患者的創(chuàng)傷比較小,但是一系列的手術操作仍舊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病痛,使得患者在術后恢復過程中造成一定的痛苦。
循證護理是現(xiàn)代醫(yī)學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產物,該護理模式已經被大量的實踐研究是行之有效的[2]。循證護理應用在慢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中,能夠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堅持為患者服務的原則,針對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術后疼痛,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疼痛發(fā)生后,給予患者及時的止疼和消疼痛,減少患者的疼痛感[3]。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術后疼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比常規(guī)護理的應用效果更佳,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和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慢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治療中,采用循證護理的護理模式,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