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嬌嬌,萬光明*
(上海市胸科醫(yī)院急診,上海 200030)
咯血是指聲門以下呼吸道或肺組織出血,經(jīng)口排出。大咯血是指患者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或24h內(nèi)咯血量在600mL以上[1]。大咯血常見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的患者。臨床上在治療大咯血常采用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有氨甲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垂體后葉素注射液等[2]。手術治療主要采用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包括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和非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在非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參與大咳血的介入治療的預后中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當?shù)刂行尼t(yī)院非支氣管性體動脈參與大咯血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已確診為非支氣管動脈栓塞術介入治療大咯血患者②無精神病史③依從性好,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3±3.4)歲。按照學歷分類:大專及以下學歷62例,本科15例,碩士及以上3例;按照疾病類型分類:支氣管擴張42例、肺癌38例。吸煙者39例,飲酒者4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學歷、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術前健康教育,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遵醫(yī)囑進行護理,出院后與患者保持溝通,定期健康檢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充分尊重患者,認真傾聽患者訴求,給予適當?shù)男睦碇笇?,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防止腹腔壓力增大,引起大咳血,注重患者隱私的保護。(2)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清淡、高蛋白飲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忌煙酒,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術后康復。(3)用藥指導:遵醫(yī)囑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回音必集團(江西)東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H36020302)+氨甲苯酸注射液0.6 g(揚州中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H32024041,0.1g)+酚磺乙胺注射液2.0g(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H31021895,0.25g)進行靜脈滴注,1次/d;0.9%氯化鈉注射液50mL(山東齊魯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H20063622)+垂體后葉素注射液18 U(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H32026637,6U),24h靜脈微泵維持注射。告知患者藥物的名稱、用量、不良反應、療程。(4)病情觀測:注意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尿量、血壓、臥位等。每半小時變換體位,預防壓瘡。頭偏向一側(cè),保持呼吸通暢,防止窒息。
①效果比較。根據(jù)臨床大咳血評判標準,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Ⅰ級(藥物治療48h,大咯血癥狀消失)、Ⅱ級(用藥72h大咯血基本停止,或仍存在少量咯血)、Ⅲ級(用藥72h大咯血基本停止,但仍反復發(fā)作)、Ⅳ級(服藥72h大咯血無明顯改善)。其中Ⅰ級表示效果顯著,Ⅳ級表示無效。總有效率=Ⅰ級率+Ⅱ級率。②生存質(zhì)量評分:采用WHO的QOL測定量表進行生存質(zhì)量評分,包含心理、生理、社會、環(huán)境4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好。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之后,總有效率為87.5%,由于對照組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效果比較(n,%)
觀察組的WHO的QOL量表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比較(±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2周 干預后6周 干預后10周觀察組 45.20±4.13 54.84±4.11 56.32±3.93 58.10±3.37對照組 45.54±4.11 46.84±4.11 48.12±4.03 49.10±3.36 P 0.001 0.032 0.0015 0.031
引起大咯血的疾病有肺部疾患、全身疾患、氣管、支氣管疾患、心血管疾患。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有支氣管擴張(30%)、肺癌25.0%和肺結核(15%~20%)。人體肺臟有肺循環(huán)和支氣管循環(huán),其中肺臟95%的血液供應來源于肺動脈。支氣管提供5%的血液,有研究表明在大咯血的患者中90%的出血量來源于支氣管循環(huán)[4]。大咯血患容易導致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張、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在傳統(tǒng)管的治療大咯血中,主要采用支氣管動脈栓塞,忽視了非支氣管動脈的栓塞,導致止血失敗,反復咯血。這主要由于非支氣管經(jīng)常參與大咯血的血液供應,在治療時未考慮進去。非支氣管性體動脈參與的大咯血主要是利用明膠海綿對非支氣管進行栓塞,減少因非支氣管出血而造成的咯血。全面考慮咯血的因素,從根本上杜絕咯血[6]。有研究[7]表示70%的咳血患者容易出現(xiàn)煩躁,焦慮,不良的心理應激反應對患者咳血有直接的影響,加重咯血,誘發(fā)猝死等。在對非支氣管動脈栓塞干預治療大咯血的護理中,個體化護理應用而生,在大咯血術后預防中已經(jīng)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顯示,在大咯血術后干預中,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臨床效果(87.5%)優(yōu)于于對照組(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黃春蘭、林茂華[6]等的研究致。在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個體化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jù)病人的實際情況,為促進病人術后康復的,提高護理質(zhì)量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護理措施[8]。個體化護理從患者的心理、飲食、健康教育等出發(fā),改善患者術后咯血反復發(fā)作,疏導患者不良心里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在促進大咯血患者術后身心康復具有顯著效果,有實際意義,可以在臨床護理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