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瓊蘭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學的難點。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呢?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創(chuàng)設(shè)形象有趣、活潑生動的教學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教學時,可結(jié)合所學的漢字來設(shè)計各種游戲,如打牌、摘果子、走迷宮、抓特務(wù)、抽大獎、開火車、魔法變變變、踩地雷等游戲。如打牌的游戲,可讓同桌或小組同學把生字卡當作撲克牌玩,學生一邊打出生字卡,一邊念出字音并組兩個詞語,念錯了生字讀音或不會組詞的要把生字卡收回去,游戲到最后,有的同學手里還拿著不會的生字卡,也就是打不出去的“牌”,這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向同學請教,直到把手上的牌全部打出去為止。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識字教學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樂園,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授之以漁,提高識字效率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和運用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識字。
1.加一加。就是用學生掌握的字加偏旁的方法組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如:讓一組同學扮演偏旁,另一組同學扮演另一半字,其他的同學都拍手大唱“找朋友,找朋友,我要找個好朋友”,當偏旁和另一半字組合在一起時,指名學生認字,然后再讓扮演偏旁的小朋友繼續(xù)去尋找還可跟誰組成好朋友,接著讓學生繼續(xù)認字。
2.減一減。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如“對”去掉“又”就是“寸”?!鞍帧比サ簟鞍汀本统闪恕案浮?。識字的過程也可以演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字,讓他們說一說去掉這個字的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另一個什么字。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記住的生字也就多了。
3.猜一猜。就是把生字組成一個字謎讓學生來猜。如:“一加一不是二(王)”,“一減一不是零(三)”,“三人同日去看花(春)”;在學習“手”字時,可以出一道謎語“一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讓學生猜。如教“暖”字時,學生很容易把“暖”字和“愛”字混淆,這時,可以通過字謎讓學生猜一猜:“爪字頭下一個小朋友,坐在地上曬日頭(暖)”, “爪字頭下禿寶蓋,小朋友團結(jié)多可愛(愛)”,從而讓學生把這兩個字進行區(qū)分。如學習“碧”字時,讓學生編字謎:“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頭上。”這樣,學生在參與編字謎和猜字謎的過程中,不僅記住了漢字的音、形、義,同時還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4.講一講。就是讓學生把生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出來。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聽故事,同時也喜歡講故事。如果把字的演繹活化成一個個活潑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在聽故事、講故事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如在教學“烏”字時,可以這樣講故事:一天,小鳥從樹上飛下來落到教室外面的窗臺上,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的“烏”字,急得立刻大叫起來:“喂!怎么搞的?把我的眼睛弄到哪去了?”旁邊的一只小蜜蜂忍不住笑出聲來:“你仔細看一下,那個字是你嗎?你看到的那個沒有眼睛的“鳥”是烏鴉的‘烏呀!”小鳥趕緊揉揉眼睛,仔細一看,可不是嘛!都怪自己馬馬虎虎。又如教學生字“清、晴、情、請、睛”時可以這樣設(shè)計:先出示“青”,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生字寶寶嗎?這個生字寶寶可有趣了。有一天,他待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啊走啊,在路上碰到了“三點水”。小“青”說:“三點水,咱們做個好朋友吧!”三點水說:“好啊!”于是,他們倆手拉手變成了“清”字。(出示卡片:清。學生認讀)“清”字說:“我們變成了清清的河水。”教師接著問:小“青”繼續(xù)往前走,他又遇到了誰?變成什么字呢?(出現(xiàn)“日”字。隨后出示“晴”,學生組詞:晴朗)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把故事說下去……這樣講述小“青”找朋友的故事,不但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詞的意思,還初步了解了形聲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
5.畫一畫。簡筆畫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且內(nèi)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學生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生字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一個個單調(diào)的生字配上圖畫,讓字形在學生腦海里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如“亭”字與生活中見的亭子的樣子很像,就可以讓學生看字畫圖后再與生字進行比較,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
6.讀一讀。讀兒歌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富有兒童情趣的兒歌,讓他們反復(fù)誦讀,加深印象,提高識字效率。如在學習“這、遠、近、逃”字時,可以引導學生編兒歌:文字走路在這里,元字走路路很遠,斤字走路靠得近,兆字走路逃得遠。學習“螞、媽、碼、罵”時,可以引導學生編兒歌:有蟲小螞蟻,有女是媽媽,有石數(shù)號碼,張口不罵人。學習“霧、妙”時,可以引導學生編兒歌:雨加務(wù),起大霧;女加少,真美妙。這樣,通過兒歌童謠,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地記住“霧、妙”這樣比較復(fù)雜的字。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識字空間
生活是很好的識字課本,社會也是很好的識字課堂。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生活,如店牌名、超市名、物品標價牌、路標、廣告牌等都是學生識字的資源。教師在教學時一是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在各種課外實踐中識字,拓展識字空間。二是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開展剪貼字報的活動,做一個識字有心人。即要求學生每天從家人讀過的報紙或使用過的包裝盒上,將自己認識的字或喜歡的圖案剪下來,然后貼在準備好的紙上;也可以將自己在識字過程中積累的字、詞寫下來進行裝飾。這樣,一份份稚嫩的貼字報便誕生了。每天語文課上抽出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字報。看,讀者神氣十足,聽者羨慕三分。這樣一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讀書看報的好習慣,還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達到高效識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