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川盆地中部冰雹天氣過程成因診斷分析

      2018-10-10 06:33:44羅玲佘一坤王珊梁蓮
      農(nóng)業(yè)與技術(shù) 2018年17期
      關(guān)鍵詞:冷平流沙坪壩溫江

      羅玲 佘一坤 王珊 梁蓮

      (1.四川資陽市氣象局,四川 資陽 641300;2.四川阿壩州氣象局2,四川 馬爾康 62400)

      引言

      冰雹是在溫濕垂直分布呈強對流不穩(wěn)定層結(jié)、中層有干冷氣流、風的垂直切變大等環(huán)境條件中發(fā)生的一種強對流天氣,持續(xù)時間短、破壞力強,每次冰雹天氣均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給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生命財產(chǎn)受到巨大損失。

      盆地中部地區(qū)地形主要為丘陵,其中簡陽西接龍泉山脈,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在盆地中部為冰雹易發(fā)區(qū),從1961年至今不完全記錄共發(fā)生24次冰雹。但與盆地南部(宜賓、瀘州)相比,盆地中部發(fā)生冰雹的幾率更小,由于冰雹的突發(fā)性強,局地性明顯,并且在盆地中部沒有探空站資料,依賴于溫江站與重慶沙坪壩站判斷盆地中部的大氣層結(jié),使得預報難度更大。傳統(tǒng)天氣分型方法將產(chǎn)生冰雹的天氣形勢分為4類:西北氣流型、高空低槽型、高空冷渦型、南支槽型。2007年4月資陽與簡陽連續(xù)出現(xiàn)冰雹天氣過程,并且已通過傳統(tǒng)天氣分型方法對這2次冰雹過程進行了分析,但隨著經(jīng)驗積累發(fā)現(xiàn)已有分析不足,對其成因分析流于表面形式,本文將對這2次冰雹過程成因,給予產(chǎn)生強對流天氣潛勢條件的相對重要性,按照最新強對流分類重新進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更新資陽冰雹預報經(jīng)驗與方法。

      1 冰雹過程選取與特點

      本文選取2007年4月14日晚、 2007年4月16日晚2次冰雹天氣過程的成因及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初步探討micaps、雷達等資料在冰雹天氣預報、預警中的應用。

      2007年4月14日晚(14日20:00)在成都、眉山、綿陽3市,涉及新都、彭州、蒲江、眉山、平武、江油、三臺、梓潼、簡陽、南江等縣(市、區(qū))出現(xiàn)了冰雹、短時陣性大風天氣,其中簡陽冰雹出現(xiàn)在養(yǎng)馬、石盤附近。繼2007年4月14日出現(xiàn)冰雹后,16日晚上(16日20:00)廣安、達州、資陽等市出現(xiàn)了冰雹,其中資陽冰雹出現(xiàn)在雁江區(qū)中和、丹山、安岳縣馴龍,并伴有7級左右的陣性大風。綜上這2次過程均出現(xiàn)在夜間,突發(fā)性強,局地性明顯,并伴有短時陣性大風,降雨不明顯。

      2 地面氣溫分析

      14日20:00與16日20:00盆地中部地面溫度均達26~27℃,較溫江站的地面溫度更高,不穩(wěn)定能量更顯著。并且2007年入春以后,由于天氣影響系統(tǒng)和冷空氣較弱,導致了資陽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異常氣候。尤其是4月上旬資陽降溫降雨的天氣過程結(jié)束后,天氣迅速轉(zhuǎn)晴,氣溫回升顯著。與歷史同期相比,資陽市在日平均氣溫長期偏高的同時,氣溫呈上升趨勢(表1),11日日均氣溫偏高了2℃左右,12、13日日均氣溫普遍偏高了4.5℃左右。而14日偏高了5.5℃左右,16日普遍偏高了7℃左右,邊界層增溫顯著。

      表1 11—16日實況日均氣溫距平值(單位:℃)

      3 冰雹環(huán)流形勢與中尺度特征分析

      按照熱動力學結(jié)構(gòu)特征將我國強對流天氣的形勢背景分為5類:高空冷平流強迫類、低層暖平流強迫類、斜壓鋒生類、準正壓類和高架雷暴類。對這2次過程開始前20:00 500hPa環(huán)流形勢分型以及中尺度分析,其中14日晚為高空冷平流強迫類,16日晚為低層暖平流強迫類(圖略)。

      圖1 冰雹開始前20∶00中尺度分析

      14日20:00(圖1A)可見200hPa上盆地中部處于偏西氣流的影響中,盆地中部為風速輻散區(qū),有利于上升運動。500與700hPa上青海、甘肅一帶的偏北風勢力較強,達到急流標準, 500hPa在河套地區(qū)南部以及甘肅南部有顯著降溫區(qū), 700hPa在內(nèi)蒙西部有顯著降溫區(qū),說明這2層上的偏北風中均攜帶冷平流南下,同時地面天氣晴好,邊界層增溫明顯,兩者疊加使得大氣溫度垂直遞減率增大,盆地內(nèi)D(850-500)達到29~32℃,低層空氣負浮力加大,有利于強對流天氣出現(xiàn),此為熱力條件。700與850hPa上在盆地中部有切變線存在,水汽條件較差,僅在盆地中部有濕區(qū)。地面上在盆地北部有弱冷鋒,滿足高空冷平流強迫類的動力與濕度條件。16日20:00中(圖1B),可見200hPa上在盆地中部與北部在偏西氣流中的風速輻散區(qū),500hPa川西高原有一低槽,槽后有強盛的偏北風,并且有顯著降溫區(qū)與之配合,說明冷平流較強,有利于低槽發(fā)展,使得槽前的正渦度平流增大,上升運動增強,對應700hPa上有偏北風攜帶冷平流南下與偏南急流在盆地西北部形成切變,850hPa上偏南氣流從重慶以氣旋式入川,在盆地中部形成切變線,地面上在秦嶺附近有一冷鋒。低層輻合、高層輻散以及槽前的正渦度平流產(chǎn)生的強上升運動都為強對流發(fā)展提供動力條件。

      700hPa與850hPa上可見有急流或顯著偏南氣流存在,但其南部濕度很小,水汽輸送較差,說明低空強盛暖平流使得對流不穩(wěn)定層結(jié)增大,同時盆地中低層大部分地方處于濕區(qū)中(t-td≤4℃),滿足冰雹形成的水汽條件。

      2次過程形成的熱力條件與動力條件不同,14日夜間由于西北氣流中攜帶冷平流造成熱力不穩(wěn)定,而高層系統(tǒng)的抬升作用不明顯,主要由于低層輻合提供動力條件;16日夜間是由于低層強烈暖平流造成熱力不穩(wěn)定,并且由于高空低槽得到發(fā)展,槽前正渦度平流疊加低層輻合提供產(chǎn)生上升運動的動力。

      4 t-lnp圖與物理量分析

      單站的T-lnp圖是分析本地大氣環(huán)境熱力穩(wěn)定度、動力穩(wěn)定度的重要手段。T-lnp圖中0℃、-20℃層高度、LCL、逆溫層高度、低空風切變等參量能夠比較顯著的區(qū)分冰雹和對流行短時強降水天氣[1]。0℃層和-20℃層分別是冷暖云分界線高度和大水滴自然冰化區(qū)下界,是表示雹云特征的重要參數(shù),天氣學原理上規(guī)定高度在2者分別在600hPa與400hPa附近有利于產(chǎn)生冰雹;當LCL高度較低時,水汽上升至不太高的高度后就可凝結(jié)為水滴降落至地面,形成降水從而不產(chǎn)生冰雹,那么LCL高度具體在哪個范圍利于產(chǎn)生冰雹。在盆地中部除了0℃、-20℃層的高度可參考外,其他參數(shù)高度在冰雹的預報中是否具有參考價值,下面對2次盆地中部冰雹過程的溫江與重慶沙坪壩站T-lnp圖以及各熱力學參數(shù)進行分析。

      圖 2 14 日 20∶00t-lnp 圖

      14日20:00K溫江=38℃,K重慶=11℃,SI溫江=-3.8℃,SI重慶=-0.57℃,CAPE溫江=1495.2,CAPE重慶=1590.8;16日20:00K溫江=33℃,K重慶=38℃ ,SI溫江=3.54℃,SI重慶=-3.02℃,CAPE溫江=0,CAPE重慶=1708.3。僅 16日20:00溫江站無cape值,但從t-lnp圖上看溫江站均有中層干冷侵入,低層也有“喇叭口”形狀,這種上下喇叭口有利于大風天氣產(chǎn)生;14日20:00溫江站0℃層高度位于600hPa附近,-20℃層位于418.5hPa,在靠近-20℃層附近有相對濕度≥80%的水分累積區(qū),有利于水汽凝結(jié)為雹云;16日20:00溫江站僅在700hPa附近有濕層,但在-10℃層至-20℃層之間相對濕度在70%~75%范圍內(nèi),0℃高度在556hPa,略高于600hPa,-20℃的高度位于400hPa附近,有利于雹云生成,但沒有14日冰雹的層結(jié)特征明顯。

      圖 3 16 日20∶00t-lnp 圖

      重慶站t-lnp圖形狀上喇叭口非常明顯,0℃以上無濕層,更偏向于大風的層結(jié)特征。

      對2次過程溫江站與重慶沙坪壩站計算0~-20℃層之間的CAPE值,14日20:00溫江為107.8J/kg,重慶沙坪壩站位331.8 J/kg,16日20:00溫江站無CAPE值,重慶沙坪壩站為294.2 J/kg。再根據(jù)公式計算0~-20℃間的最大上升速度,分別為14日20:00溫江站14.6m/s,重慶沙坪壩站為25.8m/s,16日20:00重慶沙坪壩站為24.3m/s。說明0~-20℃間有較強的上升運動,且東部上升速度強于西部。資陽市與相鄰簡陽處于溫江與重慶沙坪壩站之間,因此即便某一站點的層結(jié)特征并不完全滿足降雹的特征,但在至少一站高能的情況下預報員仍需高度警惕。

      2次過程中LCL均位于濕層以下,因此不利于顯著降雨,0、-20℃層高度均為溫江站更分別接近降雹標準600hPa與400hPa,但高度并不標準,CCL與LFC(表略)在這2次過程中無指示意義。

      2次過程東部不穩(wěn)定能量高于西部,均有較強垂直風切變。14日20:00可見沒有低空急流,但中高層(500hPa與700hPa上)有西北風急流,垂直風切變很大,溫江站850~500hPa風向順轉(zhuǎn)達120(超過90),風速切變約20m/s,沙坪壩站850~500hPa風向順轉(zhuǎn)接近180(超過90),風速切變約16m/s。16日20:00溫江站與沙坪壩站的850~500hPa風向順轉(zhuǎn)均超過了90,風速切變也較大,具備了對流向強對流的轉(zhuǎn)換條件。

      5 垂直速度場

      利用FNL資料分別對14日20:00,16日20:00垂直速度、靜力能分析。

      圖4 沿30N 緯向剖面圖垂直速度場

      圖5 850hPa靜力能分布(單位k)

      6 2次冰雹過程中雷達資料分析

      14日22:00新都附近有強度為30~35dBz層狀云回波向東南方向移動,并且移動迅速。22:13可見回波移動至成都龍泉驛,并且中心強度增大至40dBz,為積云狀、層狀云混合性降水回波,對應強回波頂高最高達11~12km(圖略),22:30回波繼續(xù)發(fā)展中心強度達50dBz以上,移入簡陽境內(nèi),但回波頂高降低(圖略)。22:43回波強度達55dBz,對應回波頂高10.5km(圖略),對應垂直累積液態(tài)水含量增大至20kg/m2以上, 22:50中心強度仍維持在55dBz以上,但回波頂高降低,最高為8km,VIL值維持在20 kg/m2以上,之后回波強度減弱,回波頂高降低,VIL值降低。

      16日21:11在雁江區(qū)西北部有回波發(fā)展并向東擴展,回波頂高達11km ,21:28回波在雁江區(qū)北部強度達50dBz,之后繼續(xù)發(fā)展并東移,VIL增大至19 kg/m2以上,21:34回波中心強度達55 dBz,對應回波頂高達10~11km(圖略),VIL繼續(xù)增大至30 kg/m2,21:40回波略有減弱,但21:46雁江區(qū)境內(nèi)回波又有所增強,VIL值維持在20 kg/m2以上,21:58回波東移減弱,17日00:34回波中心強度在安岳境內(nèi)增強至40dBz,成都雷達在資陽東部有衰減,因此比實際回波強度弱,對應回波頂高達10km(圖略),但對應VIL值很小。

      在這2次過程中強反射率因子對應頂高10km附近,說明回波高度達0℃層以上,有利于雹云生成,而VIL值約20 kg/m2,因龍泉山脈遮擋,比常用的VIL閾值(45 kg/m2以上)偏低,回波垂直分布圖上可見2次過程中回波懸垂結(jié)構(gòu)明顯(圖略),并且3KM上均有強回波存在。徑向速度在這2次過程中僅能判斷風速大小,以及預測回波移動防向,無法用來判斷回波發(fā)展趨勢。

      7 小結(jié)

      2次冰雹天氣過程中14日夜間為高空冷平流強迫類,16日晚低層暖平流強迫類。

      11—16日地面氣溫明顯偏高,說明邊界層增溫顯著。

      2次過程均有較強的不穩(wěn)定能量,垂直風切變較大,溫江站0~-20℃層間有相對濕度大于70%的水分累積區(qū),并且在此范圍內(nèi)溫江與沙坪壩站均有較強的上升速度,有利于形成冰雹,上下喇叭口形狀有利于大風。

      在2次降雹過程前20:00,上升運動區(qū)與靜力能分布對簡陽、資陽的降雹大致落區(qū)有較好的指示意義。

      2次過程中雷達回波的組合反射率因子中心強度均達50dBz以上,且對應回波頂高在10km附近,而VIL值約20 kg/m2,垂直方向上有懸垂結(jié)構(gòu)。徑向速度在這2次過程中無法用來判斷回波發(fā)展趨勢。

      猜你喜歡
      冷平流沙坪壩溫江
      抓娃娃
      套海獅
      “小貝廚房”日記
      從“溫江花工”到“村播創(chuàng)客”的探索
      白鶴灘水電站壩區(qū)兩次寒潮大風天氣對比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區(qū)一次寒潮霜凍天氣過程分析
      高鐵開進沙坪壩
      阿拉山口市寒潮天氣過程成因及影響
      溫江地區(qū)職業(yè)學?,F(xiàn)狀分析
      Mixing matrix estim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signals①
      威远县| 绥江县| 濮阳县| 嵩明县| 惠东县| 桦南县| 乌兰浩特市| 曲水县| 莎车县| 汤阴县| 鱼台县| 蓬溪县| 华阴市| 锡林浩特市| 聂荣县| 泰宁县| 简阳市| 余姚市| 张家界市| 保定市| 靖江市| 邻水| 安泽县| 前郭尔| 竹山县| 长丰县| 巴彦县| 葵青区| 易门县| 炎陵县| 芜湖县| 当阳市| 凤台县| 高雄市| 中江县| 海南省| 东兰县| 阿城市| 双牌县| 惠州市|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