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關于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詮釋是:語文學科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審美情趣和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和有效途徑。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優(yōu)秀文章的閱讀、學習、理解、分析和研究,讓學生切實體會文章語言所表達的多種情感,感受多元的情感體驗、理解其中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觀念,同時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學會運用文字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審美意識及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
一、高屋建瓴,感知文本
一篇美文如同一座美麗的房子,需要我們整體感知,架起整體把握與重點理解的橋梁。依據各種文章特征之間存在的差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不同文章做出不同理解和感知。
例如學習老舍的《想北平》》,可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老舍思念北平會想得掉眼淚?如何表達對北平的愛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課文尋找答案,便很快從整體上感知到:通過類比手法,作者把對北平的愛比成是對母親的愛;通過這些細節(jié)寫出了北平的美好;通過描寫音樂以及圖畫來表達自己對北平深深的思念及愛戀,對北平的情感早已深刻在老舍的骨髓和生命當中。一九三六年,日本侵略者正在覬覦古老的北平,老舍雖不在北平,但作為一名愛國知識分子,老舍通過此文表達了強烈的愛國和思鄉(xiāng)之情。
二、以情會文,進入情境
每一篇經典名作都是作者通過語言文字來抒發(fā)自己思想情感的成果。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文章整體感情基調有一個足夠的掌控,同時應運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來調動學生情緒,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切實地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文章內涵。
如顧拜旦的《奧林匹克精神》,先講述了中國第一個奧運會體操冠軍——馬燕紅的介紹:1963年7月5日生于北京。8歲時進業(yè)余體育學校練體操,15歲的馬燕紅獲得高低杠冠軍,成為我國第一位在世界體操錦標賽中獲得金牌的人,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還以她的名字命名了她完成的一個高低杠動作。鮮花、掌聲、贊美聲一齊涌來后,在一連串國內外大型比賽中,她一再受挫,甚至屢屢從杠上跌下。很長一段時間她抬不起頭,再加上傷病的折磨、青春期的焦慮,眼看著連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勇氣也要喪失了。在“為國爭光”精神的激勵下,馬燕紅決心參加對中國運動員來說意義重大的洛杉磯奧運會。當來到洛杉磯賽場時,臨比賽前她的胃痛發(fā)作起來,按摩、打止痛針都不管用。臨上場前10分鐘,她堅強地站了起來,心中默默地念著“為國爭光”,就這樣她一路領先進入決賽,征服了裁判,成為中國第一個奧運會體操冠軍。我們可以讓個別學生復述文本內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領會奧運精神,感受精神鼓舞。
三、刻章琢句、品讀細節(jié)
刻章琢句、精讀文本、品讀細節(jié),是揪心痛苦的,也是幸福愉悅的。人的一生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引導學生精讀優(yōu)秀的文章,不僅能夠拓展學生視野和知識面、豐富生活閱歷,也能讓學生通過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受到積極的精神感召。
馬克爾斯說:“我全部的人生都被概括進了我的小說。”的確,李清照正是將那一時一瞬的離愁,那份痛苦,寫進了《聲聲慢》的詞句里,才能千百年來在讀者的心頭共鳴不已,才能有著強大的穿透力,成為滋補當時和后世大眾心靈的精神養(yǎng)分。
學習《一滴眼淚換一滴水》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抓住加西莫多的“笑和哭”兩處細節(jié)進行精讀。學生經過反復讀,再三吟詠,在互相討論中總結出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心理陰暗、行為偏激的人,體會整個人性發(fā)展變化和成長的全過程。他的眼淚包含了其靈魂的善性忽然開啟,包含著純潔、真摯和開心。他從這一滴淚水開始,他的心靈有了一種神圣的超乎功利的追求,他已經明白了人世間確實有該用生命去愛護的東西。順著學生閱讀精神的漸漸明朗,學生精讀深思的層次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自然看到當克洛德作為他的養(yǎng)父毫無垂憐地離他而去的時候,愛斯美拉達一言不發(fā)地走近了這個丑陋無比的人物。隨著葫蘆的慢慢舉起,加西莫多干裂的心田亦如干裂的嘴唇,喝下了寬容和仁愛的雨露,他的淚自然溢出了眼圈兒,在場所有的群眾不由叫好。這些群眾的心靈受到了光的照射,頓時,所有的哀怨、報復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渺小至極。老師和學生都從中看到了作家雨果那堅持不懈地追求人類向善的崇高的人道主義情懷、浪漫主義風格和永恒的人文價值。
在語文的教學天地間,對文本的精讀就是搭建我們走向崇高心靈境界的平臺,只有借助有效的精讀隧道,我們才會領悟出文本表面所看不到的珍珠瑪瑙,那些都是促進我們更加積極投入生活,展示生命所需要的寶貴精神血液。精讀讓我們洞察了古今中外的人類生生不息所永遠追隨的夢想和艱辛,精讀也是我們進入有效閱讀空間的期待!
作者通聯(lián):山東棗莊八中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