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瑜
摘 要 本文以七年級歷史教學為例,從家國情懷教育的詮釋、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國情懷教育策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三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和綜述,希望能對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歷史教學;家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9-0198-01
一、家國情懷教育的詮釋
所謂“有家而有國,次亦是人文化成……化家而成國,家國一體”,所以,“家國一體”就是“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凹覈閼选焙唵蝸碚f,就是學生能夠從歷史學習中認識到中國國情,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文化,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從而反思歷史,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論述對古今問題的看法,進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人格。在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關注國情,熱愛祖國,從而懂得為自己和夢想而讀書,更為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學習。
二、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性
(一)課標及《綱要》要求
根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教育理想與中考考查能力的要求“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認識到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歷史責任感。”除了課標要求外,國家教育部在2014年3月頒布的《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了“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辈⒅笇е袑W要開展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yǎng)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二)中考考題出現(xiàn)
福建省的教育與時俱進,2017年進行中考改革,采用了省考形式。分析2017年中考卷試題,不管是閉卷或開卷,兩套試題都不約而同地體了對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考查,2017年的歷史學科對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考查比往年有所增多。
(三)學生現(xiàn)狀分析
然而面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初中生心中的家國意識并不樂觀。我們對本校(我校為鄉(xiāng)鎮(zhèn)學校,70%為外來務工家長的孩子)七年級的兩個班級學生進行了一次家國情懷教育情況的調查問卷,結果發(fā)現(xiàn)我校七年級學生普遍對于家國情懷概念理解模糊,其中有4.76%的同學認為“愛國”不屬于家國情懷。此外,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中學生對時事政治了解較少,對民間疾苦缺乏關注。有44.55%的學生不知道現(xiàn)在中國的經濟總量世界排名而選錯;只有13.86%的學生會密切關注時事政治,有3.96%的學生從不關注時事??梢姡獙崿F(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實施家國情懷教育刻不容緩。
三、家國情懷教育策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設置每課一得,升華學習主題
教師可以挖掘書中每課有關家國情懷教育的閃光點,在教學中結合生活或時事政治,將本課知識升華,讓學生能夠每學一課都有所收獲,即每課一得。例如在學習《秦末農民起義》這一課時,提問“從強大的秦朝僅存在15年,最后因暴政而亡,而楚漢之爭中劉邦懂得收買人心最后贏得了戰(zhàn)爭,從這兩件事中你有何啟發(fā)?”問題提出后,教師適當?shù)匾龑W生,嘗試讓學生歸納出觀點。比如“得民心者得天下;統(tǒng)治者要關注民生,實行仁政”等觀點。這樣,每學完一課,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教材,有所收獲,有所感知,又升華了本課主題。通過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岳飛抗金”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表演“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這個片段,既有利于學生的課堂參與,也更能感受岳飛及岳母的愛國之心,從而潛移默化的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在學習唐宋時期的文化時,可以模仿央視節(jié)目,開展一場《中國詩詞大會》,讓大家對古代詩歌進一步了解,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其內心的文化自信和祖國自豪感。
(三)關注時事政治,滲透家國情懷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讓中學生做到這點確實有些難度。一方面,“家國情懷”的內容一般只局限于書本,而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所偏離。另一方面,許多與“家國情懷”有關的教育內容陳舊老套,并不切合人們的實際生活,導致有些人對該類教育活動產生厭煩情緒。教師可以設置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關注“歷史上的今天”或者一些重要的節(jié)假日等。在到來之際,上臺講述,以古鑒今,從而激勵他們的學習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增加他們對歷史的了解,又關注了最近的時事政治,再次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四、結束語
家國情懷是人內心一種情感,必須由學生自身主動去進行知識的構建。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不僅僅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灌輸,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內容,更需要結合當?shù)貙W生生源情況,充分挖掘教材與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之前進行教學設計,既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基本要求,還要使學生有所感悟,受益終身。通過運用趣味性的、感染性,時效性的語言,進行講解,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或活動等,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樂于參與,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善勇.歷史核心素養(yǎng)之“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初探[J].教師,2017(16).
[2]教育部.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Z].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