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今年5月5號,鄭州順風車司機劉某華強奸殺害空姐事件后,滴滴下線了順風車產品,之后,滴滴推出了一系列針對順風車的整頓措施。
其中重要的一項,是將乘客的個人信息,由默認公開,變成了默認關閉。默認關閉后的乘客頭像,全都變成了虛擬圖像。
這樣一來,司機就不再能夠看乘客的性別,年齡,職業(yè)和容貌。然后,滴滴順風車宣布回歸。
但是,這一措施并沒有維持多久,有眾多順風車司機證實,滴滴在重新上線一段時間后,將默認關閉的乘客個人信息,重新又變成了默認開放。而乘客的頭像,也再次變成了真實照片。
一家提供出行服務的公司,為什么對開放乘客的個人信息如此心心念念?
2015年4月,滴滴正式進軍順風車市場。最開始,滴滴順風車的理念更多地強調公益性,但很快,順風車的宣傳,就把社交,準確地說,是把異性社交作為宣傳的核心理念。
有投資界的人士講,滴滴的這一策略,是希望自己由一個提供出行服務的公司,變成一個更有想象力的企業(yè)。
作為一個從互聯(lián)網企業(yè)出身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他們太了解國內資本市場的需求了。滴滴并不滿足自己做一家成功的打車企業(yè),他們需要為資本講述更有吸引力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異性社交。
許多乘客并不知道,順風車有司機評價客戶的體系。年輕的姑娘打一次順風車,她的照片就已經被無數男性司機瀏覽,評價。這些評價包括貌美,溫順,胸圍等等。而且,這些評價,乘客自己無法更改也無法取消。
窮兇極惡的鐘某,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連續(xù)找到年輕漂亮的獵物?
可以這么講,滴滴順風車的技術邏輯,必然導致性犯罪的頻繁發(fā)生。
互聯(lián)網產品大師周鴻祎曾說過,好的互聯(lián)網產品要滿足人性的七宗罪:淫欲、懶惰、貪婪、饕餮、傲慢、暴怒和妒忌。
琢磨用戶的人性,成了全中國產品經理們的信仰。如何設計令人“上癮”的產品?如何設計出跟黃賭毒擦邊的產品?成了產品經理手冊上的熱門話題。
程維曾經說過:“資本會投票,他們會選擇那些被用戶喜歡的公司。”而現(xiàn)實是,資本也在用錢,引導創(chuàng)業(yè)者,逼著他們去尋找用戶喜歡的東西。
百度上市用了5年,滴滴成為獨角獸用了3年,校園貸到巔峰用了3年。中國互聯(lián)網產業(yè)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資本的耐心也似乎越來越短。
一代年輕人的人性弱點被充分地研究透徹,那七宗罪,無論是懶惰,還是淫欲,都被嵌入到一個個產品場景中去:
電商公司制造出無數讓你剁手的優(yōu)惠,游戲公司制造出無數讓你上癮的游戲,直播公司用主播讓你荷爾蒙上升,資訊公司用算法讓你沉迷消耗時間,訂票平臺用隱私讓你不明就里地掏錢……
投資要投黃賭毒,這是用戶骨子里喜歡的東西。一位互聯(lián)網人士這樣說。
連支付寶也沒能忍住,在2016年做了一款打擦邊球的“校園/白領日記”,試圖賦予社交屬性,被網友戲稱為“支付鴇”。
那些使用這些產品的用戶,并不知道他們的人性都被產品背后的人研究清楚,也不知道在他們拇指滑動的時候,周圍伸過來一根根鉤子,閃著寒光,把人性的惡都鉤出來。
于是,魏則西事件后,李彥宏經歷了最糟糕的本命年。如今,滴滴又成為那只千夫所指的獨角獸。
技術能夠改變世界,但無法改變人心。人性的漏洞如果被技術加以利用,精準犯罪甚至都有可能成為一種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