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杰
摘 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笨v觀歷史的發(fā)展過程,歷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對于個人而言,我們可以在時代的交替中總結(jié)經(jīng)驗,積累教訓,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通過對歷史進程中各大決策者的決策方法以及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事項,結(jié)合現(xiàn)代國家發(fā)展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促進國家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由此可見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學習和鞏固歷史知識,學生們在學習歷史激勵個人的進步的同時,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們書籍人生目標,促進國家的進步和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主動學習;分析史料;積累總結(jié)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4-084-01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xiàn)實,也照亮未來?!睔v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對象,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tài),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但是現(xiàn)如今對于許多初中生來說,往往不重視歷史的學習與實踐,在歷史這門學科上所投入的學習時間也較少。甚至于一些理科生因為所學學科和教育培養(yǎng)方案中并沒有安排歷史學科,輕視歷史學科學習時間的投入,甚至不愿意投入時間學習歷史。除此之外,老師們的歷史教學方法的不恰當以及歷史教學意識不強,以至于不能很好的督促促進學生們的歷史學習興趣。而對此,關(guān)于初中學生歷史學習方法的探討,我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習方法的基礎——主動學習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由于歷史學習的單調(diào)枯燥以及學生的歷史意識不強,許多學生都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而將學習的重點側(cè)重于其他學科的研究。甚至于有些同學認為歷史學科的學習是一種沉重的壓力,對于以后的發(fā)展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導致學生學習歷史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沒有真正的去考察研究歷史知識。由此可見,學號歷史的基礎是學生的主動學習。首先,應當改變對歷史學習的偏見,摒棄歷史學習的壓力,主動了解歷史相關(guān)知識。例如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認真聽課集中注意力,以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找尋歷史的閃光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老師講解的同時也應當記下重要信息,例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侵略斗爭;最后在老師講解完的課后時間還應當養(yǎng)成多思考的習慣,多聽多記多看促進歷史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學習方法的重點——分析史料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注重史料的分析,根據(jù)史料了解分析歷史發(fā)展過程。然而一道史料題應當如何分析,具體從幾個方面分析?解答歷史題一般都要首先以事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為切入點,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有所理解在解答歷史題目時也可以事半功倍;其次應當弄清楚題目大意,題目的真正所問的是什么,帶著問題去史料顯示中找尋;第三是仔細閱讀史料,解讀史料,對史料中所包含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把握,對史料所提供的表格內(nèi)容每行每列對比分析;最后再結(jié)合所學知識,進行適當?shù)陌l(fā)揮。通常史料分析題在初中試題中所占的比例較大,例如:董仲舒對儒家思想做出了巨大貢獻,宣揚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兒子即天子,代表天統(tǒng)治人民等,結(jié)合材料皇帝是天子以及課本知識可知這則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君權(quán)神授。由此可見,史料分析題要求學生掌握史料分析能力與辨識能力,增強史料分析能力,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三、學習方法的核心——積累總結(jié)
偉大的鄧小平曾說過:“少說空話,多做工作,扎扎實實,埋頭苦干?!睂W習提高歷史意識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當多聽多記多看,踏踏實實,加強對歷史學習的積累總結(jié)。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除了通過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課后對所講內(nèi)容多思多問的方法來提高歷史意識,還應當加強對課外史料知識的積累。課堂上的學習時間總是有限的,學生們應當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加強對史料的收集和積累。
四、學習方法——總結(jié)
歷史學習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學生們應當主動學習,主動學習歷史知識,而不要把歷史作為一種學習負擔,增強學習興趣;其次,學生們還應當加強對史料的分析,掌握史料分析答題技巧,提高解答正確率;最后應當注重對歷史史料的收集和積累,通過收集積累提高歷史意識,提高歷史學習水平。
總結(jié)
總而言之,要以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回答問題。所謂歷史的眼光就是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提高辨別能力和歷史意識。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歷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有利于為國家培養(yǎng)歷史人才,從而促進國家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樹明.《歷史之用》,學術(shù)期刊《考試(高考文科)》2013年1期.
[2]李洪.《再析中國歷史課素質(zhì)教育職能》,學術(shù)期刊《重慶與世界(學術(shù)版)》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