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并深得學生的喜愛。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能夠在組內進行探討與交流,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合作精神,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學習初中歷史這門學科時,教師既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探討交流的平臺。本文通過分析歷史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關措施,以此完善并推動歷史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歷史;小組合作;課堂教學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團結意識
縱觀當前初中歷史教學情況,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應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師在小學合作學習模式當中,充當著引導者與指揮者的角色,將學生按照一定比例與特點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時,應首先完成大致的教學任務,通過組內成員交流探討之后,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幫助與引導,將合作學習中的潛在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逐漸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二)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課本作為課堂教學核心與重點,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從以往被動的接受知識,過渡為主動的汲取,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內成員還應將認知、行為、思想等有機相互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還能夠鍛煉并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歷史教學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討論內容缺乏意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通過在組內相互學習與交流探討之后,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意識。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會為學生提出一些缺乏討論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學生通過翻閱課本就能夠找到明確的答案,只需要簡單的組織語言,就能夠給出明確的結論,但是教師依舊會讓學生進行轟轟烈烈的討論,合作學習的意義也會因此完全喪失。
(二)合作方法流于形式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由教師提出問之后,學生通告交流探討的方法將問題進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組內的每位成員都應積極參與其中,展現出自身的潛能,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假如教師所采取的方法缺乏科學性,那么合作教學只是流于形式,學生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只是相互議論,缺乏組織性與紀律性,甚至有些學生還會交流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并沒有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交流,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無效討論。
(三)喪失合作本質意義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一直存在一個潛在問題,就是成績教學優(yōu)秀的學生,在組內具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能夠十分自信的不斷發(fā)表自身意見。但是學習能夠較差的學生,在其中幾乎是一言不發(fā),即使他們提出了自身的觀點,但是因為自身成績不好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更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但是成績欠佳的同學學習能力依舊原地踏步,這樣的合作學習方法必定是失敗的,所產生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
(一)豐富合作交流形式
善于挑戰(zhàn)、好奇心強、樂于競爭等都是當前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豐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相對而言歷史這門學科的知識點十分繁瑣,但是教學可以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由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過度,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最終提高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發(fā)散自身歷史思維。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視頻欣賞、感想交流、詩詞朗誦等環(huán)節(jié),既能夠提高組內成員的合作交流能力,還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制定明確交流目標
無論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應具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使學生向著這一目標共同努力,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展開。學習歷史這門學科時,學生既要學習相關知識,還應具備一定能力,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組內進行積極討論,充分凸顯出其中的價值,教師還應適當的增強一些情感教育與價值觀教育。制定出目標之后,就應將其落實到實處,進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學目標的落實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息息相關,教師不僅要控制好問題的難以程度,更要把握好大局。
(三)合理分工明確分組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是最基本的單位,小組的建設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最終效果。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明確分組。通常情況下,組內成員的數量以四至六人最佳,這樣能夠充分調動每位成員參與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并且起到相互監(jiān)督的作用,教師也能夠更好的控制,使組內成員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合作學習的方式屬于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出最佳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全新的教學思維與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調整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完善并改進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初探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在實踐中總結與反思[J]. 陶揚. 新課程學習(中). 2012(11)
[2] 關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法的有效運用的思考[J]. 姜春媚.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07)
[3]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歷史課堂教學——新課程歷史課堂教學點評[J]. 葉敬玉.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2012(Z1)
作者簡介:
陸義猛,出生年月:1983.9.13—,性別:男,民族:布依族,籍貫:貴州省羅甸縣,當前職務:中學歷史教師,當前職稱:中學歷史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作者單位全稱:貴州省羅甸縣民族中學,單位所在地:貴州省羅甸縣龍坪鎮(zhèn),單位所在地郵編: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