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鋼
摘要:群眾文化是人們長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節(jié)日文化、游園、燈會等等。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有利于群眾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識、歷史知識、政治知識的鞥等,促進社會主義建設與和諧發(fā)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需要在堅持本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促進群眾文化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22-01
一、前言
群眾文化工作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培養(yǎng)其藝術學習意識以及豐富人民的業(yè)余生活都有著重要意義。就目前來看,政府部門對群眾文化工作越來越重視,一些地區(qū)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到基本要求。各地政府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時,要注意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將鄉(xiāng)土民俗很好地融入群眾文化工作中,既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又要符合當地經濟建設的需要。
二、發(fā)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首先就要建設一支穩(wěn)定的群眾文化隊伍。街道、社區(qū)干部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他們能夠有效的組織、策劃、管理群眾文化,從群眾中發(fā)現善于組織文化活動的骨干分子,建立一支年齡相當、專業(yè)技能、知識結構都合理的社區(qū)文化管理干部隊伍。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引導管理人員與群眾進行更好地溝通與交流,保證廣大群眾積極支持與參與群眾文化。管理人員應該為群眾文化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群眾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群眾文化中來,挖掘群眾的潛能,豐富社區(qū)文化,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在新的形勢下,對于群眾文化地位、價值與作用,只有認清形勢,人們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文化建設。從當前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來說,群眾文化建設投入比較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資金保障不全,隊伍不穩(wěn)定,這些都是比較主要的問題。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領導,促進文化體制不斷地變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建立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隊伍成員必須不斷地學習知識,緊跟時代潮流,保證群眾文化的先進性。其次,干部成員必須對思想觀念進行更新,摒棄落后思想,順應時代需求,不斷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號召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發(fā)動群眾的力量來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增加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群眾文化工作的公益性較強、規(guī)模和影響力較大,因此,政府部門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時,要合理地利用工會的力量,強化各組織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不斷進行新元素的融入,使群眾文化保持鮮活性,更好地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作出貢獻。要盡可能地對群眾文化進行空間釋放,利用各種資源進行空間整合,拓展群眾文化的內容,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發(fā)展。
在開展群眾工作的過程中,正確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精神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一些教育文化的宣傳或者是演講比賽等形式,來帶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引起群眾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文化培訓,提高群眾的理論水平和文化內涵,保證建設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多元化的方法來推動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設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要包括當地特色,還要適當地添加新元素,滿足不同階級、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可以通過開展一些詩歌朗誦或是歌唱比賽,組織書法、繪畫展覽等形式來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擴大受眾人群,不斷提高建設隊伍的凝聚力。
四、加大群眾文化的資金建設
文化是一個民族血脈中生生不息地流淌著的血液,始終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國家繁榮發(fā)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當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所以,我們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不失時機的抓好文化建設,把我國從一個文化大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偏遠地區(qū)、農村等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圖書館、閱覽室、文化服務站等,讓文化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有發(fā)展壯大的“大本營”,為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吸引企業(yè)投資,文化投入單憑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吸引更多的企業(yè)投資,才能為文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動力。
創(chuàng)建一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干部隊伍,作為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領頭羊。利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黨員大會等加強各基層黨員干部文化知識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他們能協助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能在群眾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建立優(yōu)質的教師隊伍,教師教育的都是祖國的花朵,因此他們傳播文化的質量直接關乎我國未來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