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工筆人物畫的構圖創(chuàng)作到最后畫成作品,直接反應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念與表現(xiàn)技法,我們需要結合當下的創(chuàng)作理念來尋找出自己的繪畫語言。本篇文章簡要的描述了整個工筆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對創(chuàng)作過程的感悟及體驗。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技法;感悟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189-01
一、繪畫步驟
工筆畫人物畫在中國的繪畫歷史長河中具有璀璨的光芒,在表現(xiàn)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其特點就是造型嚴謹,畫風工整細膩,耐人尋味,從線條語言到色彩語言都將工筆畫細致特征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以下是整個工筆畫人物的繪畫步驟。
(一)定稿
定稿就是制作畫的底稿,在古代被稱為“粉本”。底稿大都是用鉛筆畫出的,也可用毛筆畫出?!啊堵迳褓x圖》開啟了工筆人物畫對境界的追求,把意境作為至高的審美理想?!痹诋嫷赘鍟r要求人物形象細致精確,沒有精確底稿,畫出的形象不生動,以后的程序就很難進行了。準確的線條表現(xiàn)要求每一步都要交代的清楚?!扒G浩的《筆法記》提出了外在的形似不等于真實,真實就是要表達出內在的氣質韻味”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將底稿畫成明暗素描,從而忽視工筆人物畫的特點,用線條表現(xiàn)就要做到有粗細輕重的變化,以便過稿時的畫落墨更加成熟。
(二)落墨過稿
過稿是一個很細致的過程,畫的時候不可以太過于草率粗糙,過稿的工序決定著這整幅畫的成敗。但是,拷貝的精細不能等同于底稿的精細,落墨就是用筆勾勒時體現(xiàn)出來結構的變化呼應,要求用筆要連貫、流利、生動、一氣呵成,線條要有變化而又和諧統(tǒng)一。在墨色深淺輕重變化時也要求表現(xiàn)出結構的變化,不但在造型上有體積感,質量感,還要有表現(xiàn)力,韻律感等等的裝飾美。
(三)上底色
所謂的上底色就是用墨或顏色進行渲染,表現(xiàn)出形體的明暗關系來加強形體的立體感與空間感。上底色時要根據形體的明暗凹凸變化進行渲染,并采取凸淺凹深遠淡近濃的方法。在上色之前可以多用小稿來做設色時的參考,選出最合適的顏色進行渲染(在上底色時要預想到后期的畫面效果)。而人物臉部的凹凸變化和冷暖關系都要在上底色時塑造出來,古人是以“三白”來襯托“三庭”的著色方法處理面部,例如眉眼的暗處、嘴唇、兩頰的冷光、脖子的陰影、在上底色時都要表現(xiàn)出來。在上底色這一步驟時,要把基本的色彩效果與色調關系表現(xiàn)出來,同時要注意不同年齡段人們的膚色差別。
(四)著色
著色就是在已經上過的底色基礎上進行罩染。因為底色薄,再用比較鮮艷和比較濃的色彩罩一次或多次,以達到自己想要的工筆設色要求。但是在進行罩染時要注意顏色的限度,如果色色求鮮就會失去景物之間的對比度;色色求濃的話,透不出底色反而顯得厚重,所以在罩染中要以底色為度。在給面部罩色時,要注意三庭的變化區(qū)別。額頭的顏色要些微偏黃,面頰稍微偏紅,下額適宜赭灰,頸部顏色要淺一些。嘴唇和面頰的紅色要適當不宜過重,應達到與整個面部色彩的和諧。手與腳的色彩比面部要簡單一些,用色的程度也不用超過頭面。
在衣服,飄帶等的用色上要根據畫面而定,色彩在變化程度上都要比面部簡單一些。一副畫面要有主有次,如果面面俱到畫面就會顯的平淡,形象就不突出了。頭發(fā)、眉毛的染色和罩色,大多使用花青加墨,但是赭石加墨的效果會更好,并且面部與頭發(fā)之間要對比協(xié)調。眼珠和瞳孔的色彩偏暖,著色要注意色水的飽滿。著色的重點在于加強所繪景物的體積感和質量感,如果這些都描繪出來的話,畫面的整體效果和空間感也就表現(xiàn)出來了。
(五)加工調整
在整幅作品基本完成之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調整這幅畫面顏色和線條的關系。在最后勾勒線條時要生動流暢,也要注意在勾線時把畫面之間的相互關系調整處理好,要把重要的部分再加強,這樣畫面的重點就突出來了。如果處處加工就會沒有重點,在加工時面部又是重點中的重點,尤其是眼睛和嘴唇,眼睛和嘴唇的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整個人物神情的生動與準確,古人把加工整理臉面稱為“開臉”,而加工整理眼睛稱為“開窗”,好畫面的人物形象就會顯得神采奕奕,生動形象。
二、創(chuàng)作感悟
“畫工筆人物的用線和造型在中國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具有造型嚴謹、刻畫生動等特點,能夠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畫面存在著各種問題,但是通過創(chuàng)作的磨礪和經驗,相信在今后能夠繪出更加成熟的畫面。工筆畫人物創(chuàng)作是一個苦中作樂的過程,當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自己的畫面時,燦爛的藝術之花會在辛苦的汗水中茁壯成長。
三、結語
縱觀從古到今的中國工筆人物畫時代的發(fā)展,各種表現(xiàn)技法得到完善。中國傳統(tǒng)工筆人物的特質在于它的概括性,畫家用簡單的線條和顏色表達出豐富的內容,用筆法的虛實來表現(xiàn)畫面的層次感,以及畫家運用散點透視的技法來描繪所畫對象和對意境的追求等,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髓,也對后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各種思潮的影響下,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只有具有敏銳且有個性的藝術眼光,加強藝術審美,以及熟練的技法才能夠將自己心中的作品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