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
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月圓人團圓的佳節(jié),無論是家人團聚,還是三五好友聚會,都少不了在賞月的同時喝上幾杯桂花酒。自古,我國就有中秋節(jié)飲“桂花東酒”的習俗。在老一輩的記憶中,一個傳統(tǒng)的中秋夜,3種元素是不能少的:皓月、月餅和桂花蜜酒。中秋之夜就應該一家人齊齊整整,對月當空,聞著桂花香,品桂花蜜酒,吃最傳統(tǒng)的月餅。
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喝桂花酒?
有了桂花,便能釀制桂花酒。人們對桂花酒特別感興趣,祝酒時常飲桂花酒,詩人們常詠桂花酒。大家可知人間的桂花與桂花酒,從何而來?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她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熱湯,又喂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guī)滋彀??!毕删粕┳訛殡y了,常言說,“寡婦門而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里,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K于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于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后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fā)老人,挑著一擔干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日,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
荒山坡上那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采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來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
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
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fā)芽,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