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磊,董琨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 南科大社康,廣東 深圳 518100)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易產(chǎn)生心、腦、腎等多器官功能或器質(zhì)性損害,預后較差[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有效措施控制血壓水平,但僅針對高血壓危險分層及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進行干預,缺乏對不同高血壓人群特點的了解及針對性的個體化干預措施,導致無法較好的控制患者血壓水平[2-3]。因此,本研究對本社區(qū)不同年齡段高血壓患者展開調(diào)查,旨在探討影響不同年齡段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相關因素,為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將2016年3月‐2017年11月本社區(qū)內(nèi)250 例高血壓患者納入研究,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4]中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且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年齡不同分為A組(35~59歲,100例)、B組(≥60歲,150例)。A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35~59歲,中位年齡53歲;合并癥:糖尿病23例,腎病16例。B組男80例,女70例;年齡60~80歲,中位年齡76歲;合并癥:糖尿病35例,腎病24例。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①采用標定過的水銀血壓計測量患者血壓水平,間隔6 min后進行再次測量,取其標準值為患者血壓值。②采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患者情況,該表Cronbacha's為0.86,包含服藥依從性、睡眠情況、家庭情況、運動情況、飲酒情況、飲食情況、吸煙情況、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BMI)。
服藥依從:下述問題中有一個問題答案為“是”即為依從性差:①是否在服藥自覺癥狀改善不大時停藥;②是否在自覺癥狀改善時停藥;③是否有時不愿服藥;④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jīng)歷。睡眠良好:①夜間少夢;②入睡時間≤30 min;③總睡眠時間≥6 h。運動情況:有業(yè)余時間參加體育活動,且每次時間≥30 min,每周至少3次運動。飲酒:每次飲酒≥50 ml白酒,平均每周至少1次,飲酒年數(shù)至少1年。飲食情況:包含油炸食品攝入及鈉鹽攝入,其中油炸食品攝入包括經(jīng)常食用和不常食用;鈉鹽攝入主要分為攝入量 >12 g/ d、攝入量 6~12 g/d 及攝入量 <6 g/d。吸煙:吸煙 ≥1 支 / d,且持續(xù)時間≥3個月為吸煙。BMI: 肥胖為 BMI≥28 kg/m2;超重為BMI在24~27 kg/m2;正常為 BMI<24 kg/m2。
①血壓控制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無合并癥患者收縮壓降至140 mmHg、舒張壓降至90 mmHg以下為控制;合并腎病或糖尿病患者收縮壓降至130 mmHg、舒張壓降至80 mmHg以下為控制。②單因素分析:統(tǒng)計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并行多因素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方程行多因素分析(OR值<1為保護因素,OR值=1表示對疾病發(fā)生不起作用,OR值>1為危險因素);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血壓控制38例(38.00%),血壓未控制者62例(62.00%);B組血壓控制58例(38.67%),血壓未控制患者92例(61.3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11,P =0.915)。
A組血壓控制患者服藥依從性差、飲酒、吸煙、攝入油炸食品發(fā)生率均低于未控制患者,運動、鈉鹽攝入<6 g/d及BMI正?;颊咚急壤哂谘獕何纯刂苹颊?,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血壓控制患者中服藥依從性差所占比例低于未控制患者,家庭和諧、睡眠良好、運動、鈉鹽攝入<6 g/d及BMI正常者所占比例均高于血壓未控制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經(jīng)Logistic分析,服藥依從性差、吸煙、飲酒及攝入油炸食品為A組血壓控制的危險因素,運動、鈉鹽攝入<6 g/d及BMI正常為保護因素;B組中,服藥依從性差為血壓控制的危險因素,睡眠良好、家庭和諧、運動、低鈉飲食及BMI正常為保護因素。見表2。
表1 影響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單因素分析 例(%)
表2 影響不同年齡段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目前積極有效的社區(qū)干預是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全科醫(yī)生數(shù)量少、工作量大等因素將對干預管理效果造成影響,進而無法較好地控制血壓水平。因此,本研究調(diào)查分析影響不同年齡段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相關因素,為針對性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jù)。有關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群高血壓的治療率及知曉率均呈上升趨勢,但其血壓控制率卻呈低-高-低分布[5]。本研究中,A組與B組血壓控制率比較未見明顯差異,與上述結(jié)果不同。分析其主要原因為隨著對社區(qū)醫(yī)療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加大了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宣傳及教育,增加對高血壓的了解程度,有效減少控制率間的差異[6-7]。
本研究中,服藥依從性差是影響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的共同影響因素,而BMI正常、低鈉飲食及運動為共同的保護因素。分析其原因為長期規(guī)律服藥及行為因素的改變是良好控制血壓的基礎,而不規(guī)則服藥易造成血壓波動及脈壓變化,促使靶器官損傷加重,增加控制血壓水平的困難程度[8]。而適量的運動可保證患者心臟功能及血管功能良好,有助于控制血壓水平;攝入過量的食鹽將造成水鈉潴留,進而對血壓控制造成影響,而超重及肥胖將明顯增加慢性病發(fā)生,加重高血壓患者病情發(fā)展,故控制患者體重及低鈉飲食為血壓控制的保護因素[9-10]。本研究中,飲酒及吸煙為影響A組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因素,睡眠良好及家庭和諧為B組患者保護因素。酒精可加快患者心率,促使血壓升高,長時間飲酒使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煙草中含有煙堿將使人體動脈血管收縮,升高血壓,還可對心臟造成刺激,造成心跳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促使心臟負擔加重,引發(fā)多種病變[11-12]。老年患者家庭矛盾及睡眠問題將使患者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而對老年高血壓控制造成影響,故在老年人護理干預中應強化睡眠質(zhì)量干預[13-14]。針對上述因素,社區(qū)干預過程中應采取綜合措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患者體重,做到適量運動、規(guī)律服藥、合理膳食,并根據(jù)不同年齡段患者的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15]。本研究進行橫斷面調(diào)查,僅反映高血壓患病和因素間的關聯(lián),無法確定各因素間的因果關系。
綜上所述,高血壓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有關,且不同年齡段患者影響血壓控制的相關因素不同,故應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防治高血 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