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林
一首籍籍無名的小詩最近火了。
這就是300年前清代大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碧μ\對我們來說,是平常之物,生活在陰暗潮濕的角落,算不得啥稀罕物。苔蘚雖小,但它所體現(xiàn)的精神一點也不小。我們在古詩中可以覓見它的身影,如“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初遇苔,便從古詩開始。
我喜歡苔。向陽花木早逢春,而苔卻向陰而生。林間小道上,汩汩溪流邊,水之南,山之北。它雖不向陽而生,心中卻擁有一輪太陽。
在鄉(xiāng)下老家,隨處可見隨遇而安的苔,在石階小徑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初春之時,石階上萌生出星星點點的綠,似寶石般晶瑩,在石階上勾勒出一條綠色的邊。漸入深春,苔已鋪滿了石階,如藝術(shù)家在石階上渲染的一筆綠,又似高端儒雅的天鵝絨綠毯,把我家后門裝飾得宛如 一幅畫。苔的綠耀眼、透明,卻不俗氣。走在青苔裝飾的石階上,如同走在翡翠鑲嵌的臺階上,讓我不忍心踏上去,怕踩壞了它瘦小的身體,所謂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
沒有陽光的眷顧卻開得如此盎然、生機(jī)勃發(fā)。如此清純,沒有任何瑕疵。它生長在如此陰涼處,心里卻向著陽。我贊美您!
也許苔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低端、卑微。而這毫不起眼的綠卻并不自慚形穢,依然奏出青春的色彩。
一朵飄落的花瓣,幾顆野菇,還有動物們的嬉鬧,便可以使單調(diào)的苔充滿活力。苔可以是紅葉的伴侶,蟋蟀的舞臺,蟈蟈的摔跤場、螞蟻的足球場……我時常看入了迷,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石階苔上的常客,盡情地在這片小小的綠色天地里,盡享快樂、撒野。
誰說苔微不足道?它為動物們搭造了絕美奢華的天地。在石階上行走,撲面而來的苔香沁人心脾,充滿青春的味道,自由、活力、美好。苔好似身處在單調(diào)的二維世界,卻給自然界帶來別有的體驗,它心中的小太陽從未停止燃燒過,它綻放了青春。我不由得為如此微不足道的生命所折服。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碧σ稽c也不遜色于牡丹,在沒有陽光的天地里生長出了自己的情懷。只要我們內(nèi)心擁有著一顆大大的太陽,努力前行,一定會像牡丹一樣開放,為大地增添一處生機(jī)的!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