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洪濤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微課開始在日常的生活中頻繁出現(xiàn)。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充分的學習和運用知識。教學中使用微課作為輔助是很有必要的。微課,可運用信息技術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不一樣的知識構建。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使用新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微課學習這種方法,使得其更喜歡學習,更樂于參與課堂。本文通過對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特征和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這兩個方面來闡述微課在當今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引言: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網絡成為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但是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泥沙俱下,學生如果無法做到自控,就會出現(xiàn)上網成癮,荒廢學業(yè)的情況。微課的出現(xiàn)可以使這種現(xiàn)象得到減輕,學生通過在網上學習微課,減少其他娛樂的時間,科學合理上網,利用網絡去學習。
一、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特性
(一)資源使用的便利性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在課堂上學生學生自身對知識知識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導致了其掌握程度的不一樣。所以優(yōu)秀的教師教師需要依照個體的不同,選擇其對應的教學方法,找出主要問題。因材施教,所以老師老師會對學生進行抽問,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判斷判斷教學質量。以及運用一些教學措施,比如講解PPT的使用時,PPT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圖片和音頻,學生可以根據(jù)PPT更加生動的理解其具體操作方式。教師在播放PPT的同時進行錄屏做成微課,抽問學生各種相關知識,獎罰分明,在講解的最后進行疑問解答,有問題的學生通過舉手的方式向老師提問,老師可以通過播放微課中的不同內容進行相應的解惑[1]。
(二)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微課是用簡短的視頻生動的展現(xiàn)學習的內容,然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開始學習。微課是課堂正式開始之前的一味調味劑,調動學生的味蕾,讓學生可以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微課的便利性決定了,它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所以在課下,學生也可以自行學習[2]。比如C語言的學習,因為內容比較復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能無法完全十分全面的講解,所以教師支持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觀看微課自行學習,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重復,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學生在通過微課自學的過程中,也減少了其上網娛樂的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提高自身素質能力,也改正學生對游戲上癮等不良習慣[3]。教師應該對合理利用微課自學的學生進行大力嘉獎,激發(fā)其他同學對微課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豐富學習方式。讓學生化主動去學習,享受學習,不再一味的被動接受“填鴨式”的教學知識。
二、微課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在課堂上加入了微課,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去對學習感興趣,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自主學習。視頻的內容是與課堂的知識點緊密相連的,可以由書本上的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切入,微課在這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利用微課,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到知識還可以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興趣[4]。如學生通過教師講解基本的word軟件的操作后,微課再生動的演示的word文檔的各種功能,通過看到word制作的漂亮海報,使學生即鞏固了知識又對加深了對word軟件的興趣,所以會更努力的學習,而且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
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對新的知識進行預習,通過預習后對新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不明白的知識點做標記。在觀看微課時,仔細聽這些疑難點,這些就是學生最為困惑的問題。學生在觀看完微課時應做好相應的筆記,在觀看結束后,對依然存在的疑難點向教師同學請教。教師收集學生的問題,對其中重點疑難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教師對這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內容作出總結,獎勵表現(xiàn)得好的學生,鼓勵其好好努力。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有許多課堂上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點或者是困惑,微課作為一個學習的輔助工具可以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的去理解知識點。微課的便利性決定了學生可以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反復多次的觀看,最終達到完全理解的并合理運用目的。
(二)微課應用的實例
第一個實例:九年級語文下冊二單元第一課“寫作:秋”。以秋天的圖片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秋,激起學生對秋的情緒。學生先自行對秋進行回憶和想象。然后播放寫作技巧的微課,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掌握寫作技巧,開始寫作。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修改,把其中高分作文作為范文進行表揚。學生觀看微課學習了寫作技巧,又通過寫作和教師的批閱掌握了寫作技巧。
第二個實例:高一地理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行星與地球”。課堂開始先通過微課視頻向同學們展示地球和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同學們通過微課更加了解他們的特質和相互關系。在進行“地球公轉”的學習中,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是一個比較難以講解的知識點,它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做微課的時候,就不能簡單的用文字描述,需要加上視頻或者地理道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應該在用地球儀進行演示的同時播放微課,轉動地球儀并且保持地軸不傾斜,觀察太陽直射點變化。再讓地球圍著太陽轉一圈,觀察太陽直射點點的改變情況,最后,畫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表格。
在“陸地與海洋”這一課時,其中的問題“跨經度和緯度最廣的大陸分別是哪個大陸”如果僅僅這樣問,學生很可能無法理解。單靠微課教學就無法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所以教師的講解起到很大作用。教師通過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后告訴學生,跨經度最廣的大陸就是最寬的大陸穿過經線最多,而跨緯度最多的大陸就是最長的大陸跨緯線最多。這樣學生在充分理解題目后,做題就更加輕松了。
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不斷的進步和發(fā)展中,教學模式要順應歷史潮流,微課以及其他新型的教學方式應該合理的應用于教學中,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日益顯現(xiàn),國家應該大力支持,學生也應該自主運用微課等各種學習方式去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惠明超.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22):30-31.
[2]李三平.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1):54-54.
[3]劉剛.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J].時代教育,2018(2):7-7.
[4]林小玲.有關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J].考試周刊,2016(44):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