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斌
摘要:在當前的發(fā)展形態(tài)下,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薄弱現狀),通過拓寬教師與學生的知識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來最終提升朗讀教學的效果。朗讀教學是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極為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與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并能夠最終實現語文感染的作用。
關鍵詞:興趣;理解;課題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朗朗的語文課不是好課!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語感形成的一個有效途徑。語文課堂上,我充分讓學生朗讀,一直努力踐行通過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有很多制作精美與便于成誦的詩文,因此,教師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內容為目的,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朗讀教學是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在反復的誦讀中感知文字的魅力。古人的讀書經驗告知現代人,熟讀能夠牢記。
一、要重視朗誦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1.示范朗讀教學
朗讀是一種“口與耳”的運動藝術,因為朗讀直接刺激的感官就是聽覺。因此,示范朗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語文知識并不豐富,很多字詞都不會。而示范朗讀,正好可以教授學生正確的發(fā)音,掃除了學生的生字障礙。同時,在小學課堂上,教師通過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精彩朗讀,不僅可以將精美的課文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還可以將學生們帶入到課文所描述的畫面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作者的悲歡喜怒,感受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小松鼠找花生》時,就可以通過示范朗讀進行朗讀教學。老師通過范讀,可以把書本上的文字通過聲音瞬間變成一幅幅立體的畫面,而學生也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的朗讀節(jié)湊,展開豐富的想象:“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痹诮處煹氖痉独首x下,學生們似乎很快就記住了故事的情節(jié)和內容,并且對于故事的內容展開聯想,可能還會想小松鼠最后到底有沒有找到花生呢?在教師輕重緩急的示范朗讀過程中,學生們的情感也會隨著小松鼠的心理變化而變化,時而高興,時而著急,時而奇怪。最后,學生們的內心也會涌起一股朗讀欲望和學習激情。 朗讀有助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規(guī)范。對于農村小學而言,平時用來交流的語言必然是口語居多,方言與現代漢語相比,不但語音相去甚遠,甚至在詞匯與語序方面也存在著巨大差別。因此,朗讀有助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規(guī)范。
2.反復.朗讀有利于學生沉淀語感。反復朗讀,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眾所周知,重復、反復是較深記憶的重要手段;對于語文而言,朗讀也是較深記憶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課文的朗讀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練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即要做到吐詞清楚、重音突出,字正腔圓、字音準確;輕音簡化,尾音不拖沓。此外,通過反復朗讀,還可以訓練學生有情感的朗讀,避免出現不加思考,也不投入感情的“讀望天書”現象。 豐富語言的積累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語感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能夠給予學生直覺,最終讓學生學會不假思索地駕馭文字。
3.朗讀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在絕大多數農村學生的日??谡Z表達練習與寫作練習中,積累語言的原始材料與情感材料是其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4.朗讀有利于學生感受美與體會美。讓學生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與故事,從而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二、朗讀教育的作用
1.朗讀教育有利于讓學生欣賞到語言美。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文質華美,教師的講解雖然必要,但學生仍然可以通過朗讀去領會課文中的語言美。如,王安石《泊船瓜洲》尾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就需要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來體會江南景色的美好與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2.朗讀教育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意境美。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光要有和諧動人的藝術形象,同時還要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也要指導學生感受情感美。
三、探究與踐行小學朗讀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課堂反饋是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陣地,教師由此要潛心的鉆研教材,精心的設計問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最終讓學生學會體會作者的情感。
朗讀是學生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的唯一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書面語中的語言文字內容、思想、意義、意境與情感,最終讓學生學會聯想。教師在講授有歷史背景的課文時,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文章所涉及的歷史背景,由此更能夠讓學生領會文章中的意境。
2.教師要加強示范型閱讀。教師示范型的進行朗讀能夠幫助學生正音,培養(yǎng)學生朗誦的興趣與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與想象力,并最終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朗讀技巧。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也至關重要,小學生朗讀文章的過程中缺點較多,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朗讀普遍音量小與語速過快的缺點加以矯正與指導,最終讓學生學會獨立,正確與有感情的朗讀文章。
4.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標準的普通話。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先天性、生理性與地方性的不正確的發(fā)音方式,其次還應該讓學生處理好重音,處理好重讀音節(jié),能夠讓朗讀產生抑揚頓挫的感覺。
5.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停頓。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文章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學會使用正確的停頓,正確的停頓既可以讓文章語意鮮明,同時又能夠調節(jié)呼吸。
參考文獻:
[1]伍元超.優(yōu)化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1(06).
[2]張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學周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