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類人猿、像袋鼠一樣的獅子、像頭發(fā)一樣的細菌……近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huán)境科學和林業(yè)學院評選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森林中發(fā)現了一種新的類人猿——塔巴努里猩猩。這種猩猩已經成為最瀕危的類人猿,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生活著800只。
從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到中新世,一種有口袋的獅子游蕩在澳大利亞西北部昆士蘭的森林中??茖W家們根據化石證據發(fā)現了這種新獅子。這種體重大約為23公斤的獅子還可以上樹,是一種雜食動物。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美國圣迭戈水族館發(fā)現了一種“自成一派”的單細胞原生生物,它屬于早期的真核生物,與任何已知譜系都沒有親緣關系。它用鞭毛來運動,用像叉子一樣的細胞器“刺住”其他原生生物供自己享用。
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yè)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哥斯達黎加發(fā)現一種1.5毫米長的“克羅瑙爾蟲”,這種甲蟲的大小、形狀和顏色與工蟻的肚子一模一樣,它們用嘴吸住工蟻的肚子,“搭乘”在工蟻身上隨之四處活動。
中國科學家也貢獻了新物種。華南農業(yè)大學田明義教授在廣西喀斯特溶洞中發(fā)現了一種生活在漆黑洞穴里的蟲子。這種蟲子的前胸和鞘翅高度延長,體長大于體寬的5倍。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漆黑深淵中發(fā)現了一種“獅子魚”。它們生活在7000米到8000米深的海底,體長112毫米,形似蝌蚪,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是目前已知的“住所”最深的魚。
2011年,當一座海底火山從加納利群島附近的海底隆起時,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海底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3年后,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科學家在水下發(fā)現了新的“殖民者”:一種變形菌出現在水下130米的火山口,形成約2000平方米的白色墊子??茖W家們將這種纖維狀的細菌稱為“維納斯的頭發(fā)”。
入選的新物種還包括南冰洋中被稱為“卡西莫多”的蝦,它的名字取自小說《巴黎圣母院》中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因為這種50毫米長的蝦也是“駝背”,但它的樣子并不“丑”。它色彩艷麗,其冠頂裝飾讓人聯(lián)想到神話中的“龍”。
▲果子長半米的大樹(圖/網易科技)
這種發(fā)現于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中的古樹高達40米,重約5.6噸。這種樹全世界僅剩下25棵,樹結出的果碩大,長度可達半米。
科學家在日本石垣發(fā)現了一種植物“杉本”,它是一種靠從真菌中吸取營養(yǎng)而非光合作用生存的“異養(yǎng)花”。不過,它的做法倒也不傷害它的真菌小伙伴。(據新華社、《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