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偉
紀曉嵐是清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乾隆年間歷任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他作為乾隆皇帝的第一御用文人,侍君數(shù)十年,之所以能長期受到皇上的重用,除深厚的文化功底外,還得具備出口成章的超常能力以化解皇帝面臨尷尬困境。從紀曉嵐在無字白紙上讀求雨禱文事件上就可窺一斑。
乾隆五十五年(1790)夏天,久旱無雨,田地龜裂,禾苗凋枯,百姓人心惶惶。乾隆皇帝也很著急,要親自祈雨,便擇定黃道吉日,率領(lǐng)文武百官,乘鑾駕出正陽門,到大祀殿前的天壇,舉行祭禱儀式。典禮莊嚴隆重,在贊禮官依祭祀儀制高聲唱禮下,乾隆皇帝行過三獻禮,下面就該禮部尚書宣讀祈雨禱文了。這時,皇帝鄭重其事地從自己的袖筒里取出一卷紙,交給紀曉嵐宣讀。紀曉嵐打開紙卷,清了清嗓子,正準備宣讀,突然發(fā)現(xiàn)紙上只字全無,白紙一張,頓時大為驚恐。此時,臺階前大臣們跪了一地,乾隆皇帝正手持香火莊嚴地站在那里,目不旁視,全場鴉雀無聲,正靜靜地等著,只等他開口宣讀。這求雨禱文若念不出來,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紀曉嵐心里明白,這是乾隆這個好逞能的皇上遇到了麻煩,要他在緊要關(guān)頭打一下圓場。于是他略一鎮(zhèn)定,腦海中忙集書經(jīng)中的句子,對著白紙高聲宣讀道:“帝曰:咨爾龍,歲大旱,用汝行甘雨,汝其往,欽哉!”聽他這篇現(xiàn)場急就的求雨禱文,氣勢非凡,別具風(fēng)格,十分得體,乾隆皇帝滿意地笑了,也博得大臣們一片喝彩聲。而只有乾隆皇帝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心中更是嘆服紀曉嵐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和出口成章的文采。
原來,按照清朝慣例,凡屬國家的祭祀典禮,都由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司儀,求雨禱文都由他們負責(zé)準備。然而乾隆皇帝愛舞文弄墨,隆重的場面,太常寺輕易不敢出示準備好的文稿,只等候旨意。這次求雨禱文,乾隆皇帝為顯示自己的誠意和自己是位飽學(xué)之士,決定親自撰寫祈禱文。可真正拿起筆動手寫的時候,又總找不到合適的句子,因此費了好大的勁也沒把求雨文章寫成。眼看選定的日子到了,他很是著急,如果隨便寫寫或者照抄往年的文章,又怕群臣笑話??稍街痹綄懖怀鰜恚雭硐肴?,他想起了紀曉嵐,還是讓這個大學(xué)士臨場發(fā)揮去吧。
紀曉嵐急中生智,臨場發(fā)揮把無字白紙念成一篇氣勢磅礴、恰如其分的文章,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思敏捷、博才飽學(xué)和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