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銳,李 建,史根生,郝華正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陽 032200)
“汾核1號”是從汾陽綿核桃實生后代群體中選出的優(yōu)良單株,屬雌先型晚實類型品種,植株干性較強,生長勢較旺,該品種耐瘠薄,豐產性、抗病性較強。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作為果實發(fā)育和成熟的重要調節(jié)因子而被廣泛研究[1]。目前關于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核桃光合特性的影響少有報道,而在其他樹種上已有報道[2-7]。筆者選用IAA、6-BA這2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分別將其噴施于“汾核1號”核桃葉面,研究其對核桃光合特性的影響,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調控作用,以期為核桃生產經營中豐產栽培提供依據。
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核桃園進行,試驗地海拔747.6 m,年均降水量472 mm,年均氣溫9 ℃,無霜期為150 d,年均日照時數為2 615 h;試驗地pH 8.45,有機質含量21.4 g/kg[8]。
1.2材料“汾核1號”核桃,從汾陽綿核桃實生后代群體中選育而來,適宜在山西西部黃土丘陵區(qū)栽培。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為IAA和6-BA。
1.3方法試驗設計為單株小區(qū),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試驗田核桃樹株行距為4 m×5 m,樹勢較為相似。試驗共設3個處理,處理①噴施200 mg/L的IAA;處理②噴施 200 mg/L的6-BA;以噴施清水作為對照(CK)。各處理于坐果期噴施,15 d噴施1次,共4次,如果出現降水,則延遲處理。
1.4指標測定噴施結束后第4天,08:00—18:00每2 h測定1次光合特性日變化,重復3次。取從基部數第5片功能葉進行測定,每次測定3株。選用美國CID公司研發(fā)的CI-301PS光合儀開路系統(tǒng)測定葉片凈光合速率。
1.5數據分析各項測定數據采用Excel及SPSS 20進行分析。
2.1不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的光響應曲線由圖1可知,3個處理葉片凈光合速率(Pn)隨著光合有效輻射(PAR)變化出現不同的變化傾向。PAR在400~600 μmol/(m2·s)時,CK組的Pn呈直線上升趨勢;PAR>600 μmol/(m2·s)時,其Pn變化不大,較為穩(wěn)定。處理①,當PAR為400~1 800 μmol/(m2·s)時,Pn呈快速上升趨勢。處理②,當PAR為0~400 μmol/(m2·s)時,Pn變化趨勢與其他2組相同;當PAR為400~1 200 μmol/(m2·s)時,Pn以較慢速率增長;而當PAR>1 200 μmol/(m2·s)時,Pn處于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總體來說,處理①的Pn在不同PAR條件下均高于CK組和處理②,而處理②低于CK組。
圖1 不同處理的光合有效輻射(PAR)-凈光合速率(Pn)Fig.1 Photosynthetic effective radiation-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2.2不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的光合特性日變化
2.2.1凈光合速率(Pn)日變化。由圖2可知,處理①與CK組的Pn日變化趨勢較為相似,為單峰曲線,無“午休現象”,其差異體現在峰值上,處理①的峰值(14:00)為26.896 μmol/(m2·s),高于CK組(12:00)的16.389 μmol/(m2·s)。處理②與CK組的Pn日變化有明顯不同,處理②為雙峰曲線,有明顯“午休現象”,共出現2次峰值(10:00和14:00),峰值分別為13.892、17.962 μmol/(m2·s)。
圖2 不同處理凈光合速率(Pn)日變化Fig.2 Daily change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2.2.2氣孔導度(Gs)日變化。 由圖3可知,處理②與CK組的Gs日變化基本一致,呈現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趨勢,下降速度由快變慢,08:00—10:00下降較快,10:00以后變化不大。處理①的Gs從總體上也呈現下降趨勢,但在12:00—14:00,其還有緩慢回升,總體Gs均高于其他2個處理。
圖3 不同處理氣孔導度(Gs)日變化Fig.3 Daily change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2.2.3胞間CO2濃度(Ci)日變化。由圖4可知,處理①、②、CK組的Ci有著相似的變化趨勢,即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步上升。在8:00—12:00時,處理①的Ci與其他2組相近;其他時間段,處理①的Ci高于CK組和處理②。
圖4 不同處理胞間CO2濃度(Ci)日變化Fig.4 Daily change of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2.2.4蒸騰速率(Tr)日變化。 由圖5可知,處理①與CK組的Tr日變化不同,前者為單峰曲線,數值明顯高于后者。而處理②與CK組的Tr相似,無明顯變化,且數值較小。
圖5 不同處理蒸騰速率(Tr)日變化Fig.5 Daily change of transpiration rate(Tr)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環(huán)境因子與植物種類是影響植物光合特性日變化的2種主要因素。由于噴施方式不同,處理①與處理②的“汾核1號”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存在明顯差異,前者為單峰曲線,后者為雙峰曲線;前者的值高于CK組,而后者與CK組較為一致。處理①凈光合速率大幅度增加,氣孔導度和蒸騰速率也趨于增加,而處理②的幾項指標與CK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