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
中午回家,兒子找我要50元錢。我問他要錢做什么,兒子說:“別的同學手里都有錢,就我沒錢!”
我說:“給你說多少遍了,路邊的垃圾食品不能買?!?/p>
兒子很委屈:“我說買零食了嗎?”我追問,那要錢做什么呢?
兒子躺倒在沙發(fā)上,眼淚汪汪地哭訴:“我的壓歲錢都在你們那,那是我的錢,要還我!你們天天像偵探一樣盯著我,就怕我亂花錢!人家手頭都幾十元幾百元,就我最窮!你們天天說為我好,卻總是壓迫我……”
我覺得疑惑,不就是不給錢嗎,值得那么情緒激烈?再說了,沒正當理由,我怎么隨便給錢?他爸看兒子如此大動肝火,給了兒子50元。兒子拿起錢,歡快上學去。為此,我和他爸還小吵幾句,我說他太沒原則,他說兒子要錢,肯定有他的理由,信任他吧。
幾天后,我們碰到兒子的班主任。班主任說,為了鍛煉兒子的管理能力,讓他當了生活委員。
班主任又說,前幾天讓他收班費,每人50元。交來的名單上差個女生,這個女生說她交了,講了交錢的時間、地點,還有別的同學可以作證。班主任讓兒子再找找。第二天,兒子拿來50元給班主任,說是找到了。班主任問他:“是不是真找到了?若是沒找到,就算了,下次注意,千萬別拿自己的錢墊進去。”兒子確定地說:“在書包的夾層里找到了?!?/p>
我和他爸的嘴都張成了O型。
我情不自禁地小聲道:“難怪上次……”他爸馬上道:“是的,他是要了50元,說是交班費,只要了一次?!蔽倚念I神會,也點頭。
他爸又補充道:“他還和我說了,同學交來的50元不見了,后來在書包的夾層找到了?!卑嘀魅吸c點頭,然后開始說別的事。
和班主任分開后,我和他爸默默走著,好半天不說話。
兒子自尊心極強,同學交了錢,名單上卻沒有,想必這個女同學會咄咄逼人地質問,想必同學們會投來不信任的目光,想必老師對他也會有疑惑。四面楚歌,他多么無助。可是,又不能承認自己將錢丟了,只好自己想辦法。面對我們的追問,他的委屈大爆發(fā)。那顆敏感的心啊,經歷了怎樣的煎熬!想到這些,我真是心疼不已!
他爸說,他腦海里翻騰的一個詞是“成長”。兒子剛到一個新環(huán)境,就發(fā)生這樣的事,的確讓他很為難。但兒子總算獨立解決了,也還算圓滿,各方都滿意。能將棘手的事情辦好,這就是成長。
不過,做媽媽的心總是更敏感更細致。這事在老師、同學那算是圓滿了,可在我們這如何“圓滿”?我想主動跟兒子表明我們的態(tài)度,給他一個定心丸。他爸反對:“千萬別!這是孩子的秘密,你千萬別戳破。人家處心積慮,就是不想讓人知道,你自作聰明,那會讓他多沒面子?!?/p>
可關于這50元的下落,他如何向我們交待?他會不會忐忑不安?他爸說:“他的忐忑,他的緊張,他的不安,都是他撒謊要付出的代價,都是他必須經歷的,外人不能幫。”他爸還叮囑,這事就到此為止,誰也不許再提。
我點點頭。不過,好幾天心里都放不下。我反復琢磨,有三個疑惑需要梳理:
一是立場問題。相比誠實地承認“對不起,這個錢我弄丟了”,和選擇一個謊言來解決,是否有明顯的對錯?
二是家長的態(tài)度。明知兒子撒謊了,家長是尊重客觀事實,還是成全孩子的秘密?
三是家長是否參與。明知孩子對此事仍然心懷不安,家長是否主動介入,給他心理支持,幫他卸下包袱?
我和他爸反復討論,形成的一致意見是:孩子在慢慢長大,終要去獨立面對生活,獨自處理各類關系。對于他現(xiàn)在的處事方式,我們最基本的原則是:尊重。只要不明顯違背三觀,只要不侵害他人利益,我們都不作過多干涉,讓他自己在生活中撲騰。
孩子長大,我們的教育理念也要“與齡俱進”。他不再是兩三歲無知無畏的幼童,我們不能再將他當作翅膀下的小鳥,全方位幫他抵擋外界的襲擊;他也不再是我行我素毫無規(guī)矩的頑童,不能再將他當作流水線上的產品,稍有紕漏就要糾正。他已經長大,他要學會獨立思考、做人與處事。
他做了選擇,就要給他彈性,讓他自己去調適,而不是由父母來評論和救場。假如錯了,就讓他自己接受懲罰,然后再更正,再前行。這個階段,父母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旁觀者,遠遠地看著。他的痛,他的傷,他的哭,他的笑,由他自己去處理。
我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祝福: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