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在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教育的最大的啟示在于激發(fā)學生潛能。本文主要簡單介紹了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八種智能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方法論。
關鍵詞:多元智能;素質(zhì)教育;英語教學
1,引言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除了傳統(tǒng)的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外,人類還具備另外六種智能,分別是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以及自然觀察智能[1]。這一全新理念推翻了學校教育的統(tǒng)一觀點論,反對了應試教育中的一元化教育,為我們開拓了評估學生的多元視角,促使我們將此科學理論應用于素質(zhì)教育實踐中,激發(fā)學生多方面潛能,培養(yǎng)多元人才。
2,具體操作方法
相對于傳統(tǒng)課程觀,多元智能課程觀更注重提供人與人以及人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教學手段通過設計活動,給不同的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體現(xiàn)并自由發(fā)揮不同智能強項,并學會運用自己擅長的智能去學習。
2.1 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指的是人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大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基礎。演講、文字游戲、講故事、采訪、朗讀等教學手段都可以被應用到課堂活動中去。例如:
正式與非正式口語練習:讓學生向他人做口語演示、對話、辯論等等。有效的口語練習不僅涉及詞匯,還包括我們的使用方式、語音語調(diào)、表情、身體語言等。
講故事:就學習的內(nèi)容、主題講故事。這是使用已久,也是很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之一。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成為故事的講述者。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故事材料,并教授他們講故事的技巧。
2.2 數(shù)理邏輯智能
數(shù)理邏輯智能指的是數(shù)學和邏輯推理以及科學分析的能力。數(shù)理邏輯能力強的學生喜歡探索模式化的東西,他們能迅速地找到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當各種信息以順序、邏輯、系統(tǒng)的方式呈現(xiàn)時,他們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圖表、列清單、分類、排序、辯論、邏輯辯論等方法都適用于這類學生。例如:
多樣提問策略:在整個小組回答問題之前,讓學生結對提問可以提高回答的質(zhì)量,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聽到”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理解其他的觀點,并進行邏輯整合。
順序:將事物有序排列幾乎是任何任務都必備的技巧,在英語課堂上也是如此。讓學生將幾句打亂的句子重新排列是一項有挑戰(zhàn)性又有意義的任務。
2.3 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指的是人對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等要素的準確感受和表達的能力。視覺空間智能較強的學生習慣以圖像方式記憶、思考。提高視覺空間智能的方法包括使用圖片、表格、幻燈片、海報、思維導圖、彩色標記等。以下方法可以被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
流程圖:流程圖描述了概念的結構,標志著不同觀點間作用的流動方向。文學里的因果現(xiàn)象和故事都可以用流程圖來表示。
講座、討論、閱讀等的視覺輔助:學生可以被鼓勵到黑板上進行速寫,捕捉演講或討論的關鍵詞,畫出相關簡易圖片。學生也可以用彩色、標記或不同形狀等來完成自己的紙上作品。在閱讀任務開始前,老師可以建議學生先看材料里的圖片或表格并建議他們在閱讀中將關鍵詞轉換成電影來幫助回想。
2.4 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指個人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譜寫歌曲和樂器演奏的能力。音樂智能比較出眾的學生對周圍的聲音比較敏感。他們可以通過節(jié)奏和歌曲來掌握語音。根據(jù)這些學生的特點,以下的方法可以被使用:詩歌、歌曲、節(jié)奏朗讀、背景音樂等等。例如:
學唱歌曲: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歌曲是很有用的教學工具。唱歌不僅幫助學生記住重要的信息,還使課堂活躍。但要找到合適的錄音很重要。
音樂拼寫:用音樂來記憶拼寫單詞不僅有趣,還可以加速學習進程。如果有學生喜歡彈鋼琴,老師可以讓他們將音符與字母表結合起來,所以學生可以在鍵盤上“彈”出單詞。
2.5 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指人的身體的協(xié)調(diào)、平衡能力的運動的力量、速度、靈活性等。身體運動智能較高的學生通過身體感知來接受知識。他們需要運動、將事物表演出來的機會,傾向于在課堂中的身體活動、實際操作。根據(jù)這些學生的特點,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競爭性與合作性的游戲、模仿、手工、角色扮演、戲劇等。
角色扮演:通過表演來展示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過程比結果重要。幾乎所有的主題都可以轉換成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將動作加入到語言中,也提高了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有力工具。
課堂游戲:游戲讓學生參與到充滿想象力和挑戰(zhàn)性的情景中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作決定并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當用游戲的方式學習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表現(xiàn)出了興趣和熱情。
2.6 人際交往智能
人際交往智能指理解他人、留意他人差別的能力。這類學生喜歡交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當他們參與合作性的活動時,學習效果最佳。根據(jù)他們的特點,以下方法較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學術俱樂部等。例如:
合作學習:在學習某個主題時進行小組工作,加強學習理解,加速學習進程,端正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
拼圖故事:拼圖是提高組員合作的有效方法。老師可以將一幅圖片或一個故事分解成幾個有明顯特征的片段,學生可以在拼回去的過程中相互學習。
2.7 自我認識智能
自我認識智能指了解一個人自己的感情生活和情緒變化,有效地辨別這些感情,并加以標識,作為理解和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的能力。自我認識智能較高的學生喜歡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清楚自己的強項、缺點在哪。他們通常都很自信、獨立、有堅強的意志。他們可能在激烈的爭論中偏向占優(yōu)勢的意見。根據(jù)這些學生的特點,以下方法適用:
設定和實現(xiàn)目標:有意發(fā)掘個人興趣、強項等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一些方面。捕捉到這些信息也讓老師知道如何對個人進行指導。只要興趣和挑戰(zhàn)被發(fā)掘了,學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目標了。
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自我認識教育非常典型的例子,因為這是建立在學生自主選擇和自覺性基礎上的。在課堂上,學生是主要的決策者。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是成功的要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選擇、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
2.8 自然觀察智能
自然觀察智能是指辨認出他或她生活環(huán)境中存在的大量物種,包括植物和動物,并對它們加以分類的能力。自然觀察學習者喜歡觀察其他生物,能區(qū)分不同的植物和生物物種。他們熱衷于探索自然與文明的關系。針對這類學生,課外實踐活動會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3,結語
多種智能方法突出了發(fā)掘、培養(yǎng)學生智能的重要性,改變了教師授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活動發(fā)揮自己擅長的智能強項,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和智能的充分發(fā)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方法并不是一定要在課堂上全部使用到,將所有的智能全都調(diào)動起來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要避免過猶不及。另外,在實施過程中,如果課堂人數(shù)過多,老師無法顧及到每位學生,那么效果也會減弱。
參考文獻
[1](美)戴維·拉齊爾,繆胤譯.智慧的課程:利用多元智力發(fā)掘學生的全部潛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陳 靜,2007,關于普通高校外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冷思考,《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 期。
[3] 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4] 李學文.《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的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