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葉
當下小學生對作文似乎有一種天然的畏難情緒,寫作業(yè)喜歡把作文放在最后,絞盡腦汁湊不出來一百字;或是記“流水賬”,就像“我上午去了動物園,看了大象、獅子……下午彈琴,彈了一首……今天過得真開心呀”。沒有真實的情感投入,作文可讀性自然很差。怎樣讓學生愛上寫作,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下面我將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就像上面提到的關于“我的一天”,“我”上午去了動物園,都看了哪些動物呢?我們完全可以把自己當作小導游,引領大家來看一看—大象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傳說中的百獸之王獅子給我的感觀如何等,通過一系列的引申,可以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自然流露出來。所以并不僅僅是寫“我”看動物,而要體現(xiàn)出“我”和動物之間的某種關聯(lián),架起一座橋,和小動物們形成一種互動,文章自然就寫活了。
讓人物說話有多種方式,比起直白地描寫,讓學生學會細節(jié)描寫更重要。例如“小明說”,如果我們加入了細節(jié)描寫,可以改成“小明興高采烈地說”,再遞進一步的話,可以改寫成“小明比畫著雙手,興高采烈地說”。
如此一來,文章立刻就顯得形象而具體了,不再那么干癟枯燥。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物在做事的時候會有許多動作,我們沒必要把這些動作一個不少地全部寫出來。抓取這個人物身上關鍵性的、有意義的動作來寫即可。
我們學習環(huán)境描寫,不只是一種毫無感情的純粹的描述,而是要通過環(huán)境表達主人公的心情,使整篇文章得以提煉和升華。涉及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我們要學會靈活地用環(huán)境來表達出自己的心情。表達人物高興的心情時,我們可以把“陽光、花兒”等一些能代表快樂的元素加進去;表達人物沮喪的心情時,可以用“烏云、暴風驟雨”等代表沉重的元素……
人物的心理充滿喜怒哀樂等各種復雜的感情,它是人物內心的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所以在寫人物的心理時,一定要合情合理,客觀謹慎,一切宗旨都是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例如:
“今天下雨了,小亮因此不能去野外燒烤,他感到很難過。”如果我們加入一些人物的內心活動描寫,又會呈現(xiàn)出什么效果呢?“今天下雨了,本來計劃的野外燒烤泡湯了,一想到準備了這么久的活動被迫取消,小亮就覺得糟糕透了。”
我們合情合理地把小亮難過的原因通過內心描寫解釋出來,文章是不是就更真實貼切了一些呢?這個方法是提醒學生想要把人物寫活寫得有血有肉,就要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帶進去,設身處地地假設自己是這個主人公后會產生的心情,把周圍環(huán)境和自己融為一體,通過一些外在事物的影射去升華主人公的心思。
其次,平時多注重課外閱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前面講的是在寫作中的具體操作,是從“小”的方面而言,在“大”方向上,學生們要注重課外閱讀的積累。
有一個學生,要寫一篇看圖作文。圖片內容大概講述的是一個戰(zhàn)地記者拍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有一個坐在廢墟中的小孩在哭泣。作文要求便是,通過這張圖片,你能聯(lián)想到的是什么。這個學生口述起來也是滔滔不絕,但真正落筆的時候卻犯了難。我問他:你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組織語言?他回答:是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答案就是他的腦袋里沒有儲存足夠多的詞匯,在遇到想要表述的東西時,不能答我所想。
我們應該清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作文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建立在學生們大量的閱讀上,所以課外閱讀很重要。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的書多了,不知不覺中自然就掌握了足夠多的詞匯量,同時再輔以日記等形式的大量練筆,這些積累在寫作文時就會信手拈來。
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邏輯、整合等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我以上所講述的也不過是寫作中的冰山一角,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多體驗生活,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學以致用,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