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8年高考已經塵埃落定,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有哪些變化,教育專家對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語文試卷做出了以下評析。
整體難度系數(shù)?
現(xiàn)代文閱讀?★★★★
古詩文閱讀?★★★
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作文?★★★
2018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進的第二年,全國Ⅰ卷作為標桿性試卷始終走在高考前沿。
與2017年相比,今年的試卷在結構上基本保持穩(wěn)定,著重關注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基本的應試能力。全卷分Ⅰ、Ⅱ兩部分,22道題目,總分150分。題型設置和分值與去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閱讀量稍有增加。試卷整體上貫徹教育部要求的“一體四層四翼”(一體指高考評價體系;四層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四翼指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基本原則,也體現(xiàn)了高考改革的決心。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整體上延續(xù)了2017年的試卷結構,又略有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文學類文本閱讀,今年全國Ⅰ卷延續(xù)了前幾年的文體,依然選擇小說閱讀,但主觀題增加1分,共15分。
2.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圍繞“量子通信”,由三則材料組成,與去年相比,該題并未加入圖表的考查形式。
3.文言文閱讀,材料選自《晉書》,其選材范圍也打破《元史》《明史》的魔咒。
4.古代詩歌鑒賞,與去年相比,該題減少2分,共9分。
5.名篇名句默寫,考查形式為理解性默寫。與去年相比,該題增加1分,共6分。
6.語言文字運用,考查形式有較大變化,一改前幾年的出題形式,將3道選擇題放到文本閱讀中,可謂新穎。兩道客觀題也轉化為分別考查語言得體及圖文轉換。
7.作文,共60分。題目類型為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材料作文。
全國Ⅰ卷的試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走探索路:立德樹人
2018年高考繼續(xù)深入探索構建“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精準落實“立德樹人”考查重點,凸顯高考育人功能。此次考試也體現(xiàn)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巨大影響,比如:①增加革命傳統(tǒng)教育相關內容,如文學類文本題目《趙一曼女士》,通過對趙一曼這位烈士的形象描繪,表達出對革命烈士的尊敬、愛戴;②古詩文背誦占比增加,如古詩文背誦的分數(shù)由5分提高到6分。以上這些變化均符合“立德樹人”的考查重點。
(二)打文化牌:文化自信
2018年全國Ⅰ卷語文試題在選材上側重于歷代文化思想精華,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品德情操。如文言文閱讀中稱頌的是魯芝忠于職守的品質;古詩文抒發(fā)了詩人希望為國效力的愿望;名篇默寫中的《論語》 《師說》;以上選材無不指向中華傳統(tǒng)思想文化。今后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占比將會越來越重。
(三)命思維題:邏輯支架
繼2017年全國Ⅰ卷以來,今年的高考試題繼續(xù)強化對思維品質的考查,比如: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閱讀強化考生對作者思維過程、行文思路的認知和信息的分析、推斷,如第2、8題;語言文字應用中的圖文轉化題目則將語言的準確性與邏輯的嚴密性融合在一起考查。
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充分展示了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的核心立場,展示了國家對于高考語文試題改革的決心。立足2018年語文全國Ⅰ卷的命題特征,我們對未來的高中語文學習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識記基礎知識,培養(yǎng)關鍵能力
以《2018年高考大綱》為依據(jù),一定要準確記憶增加的古詩文背誦篇目,還要真正理解文本內容,明確文章寫作意圖。
(二)“碎片化”及“整體性”閱讀能力兩者兼顧
實用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快速掌握文本中重點信息的能力,文學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快速把握文本結構、話題中心及文章主旨的能力。所以在平時學習及訓練時,要有意識地訓練針對不同文本的閱讀能力。
(三)加強文化積累,培養(yǎng)獨立人格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在正面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也為批判性思維的發(fā)揮預留空間,啟發(fā)考生直面發(fā)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加強閱讀,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相關內容的閱讀。
(四)關注現(xiàn)實,提升格局,具備縱橫意識
2018年全國Ⅰ卷的閱讀選材及作文命題都體現(xiàn)了理性思維特征,要求考生既有歷史思維,又有全球視野,并且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只憑借語文課本打天下,而要以語文課本作為基礎,不斷向外輻射,傳承文化,關注現(xiàn)實,關注人生。
總之,2018年全國Ⅰ卷延續(xù)了2017年的命題形式及考查重心,并在此基礎上更加凸顯對核心價值的考查,從而實現(xiàn)了“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的作用,為真正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