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華
(宜興 214221)
在多彩多姿的紫砂壺器中,以自然界為載體而創(chuàng)作的紫砂壺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1],這款紫砂“一葉青蓮壺”(見圖1)以蓮花、蓮葉為創(chuàng)作題材,其造型令人難以忘懷。大美無言,大成必于平靜與淡泊之間,茍無淡心,必?zé)o華表。就像紫砂“一葉青蓮壺”,仿佛是一片荷塘在近乎孤寂遺忘和自然之光下,呈現(xiàn)出無與倫比、無法超越之美。佛坐蓮花,并非偶然,定是淡泊清心,辨得五色,運通智慧,定是心慧濯于思源,方能明澈。明澈方不為所障,不失本性。佛以荷示人千年,啟迪無數(shù),而世間的蓮荷依然故我,不曾失去一點精神和氣質(zhì)。
圖1 一葉青蓮壺
紫砂“一葉青蓮壺”采用原礦紫泥材料,全手工制作,做工非常細(xì)致,泥料的色澤更是光鮮照人,紫中泛有紅潤,就好像羞澀的女孩一樣,惹人喜愛。整個壺體是大自然和壺器的巧妙融合,壺嘴就好像是蓮葉包裹而成,壺鈕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骨朵兒,壺把是以一枝荷葉柄彎曲而成,彎曲幅度較大,顯出一種活潑調(diào)皮的韻味。壺蓋微鼓,嵌蓋式,就像一個蓮蓬,幾顆蓮子形狀潛藏在壺蓋的表面,若隱若現(xiàn)中顯示出把玩的韻味。壺腹猶如一朵蓮花包裹著,使整潔光亮的壺身平添了一絲清新逸趣。
這款紫砂“一葉青蓮壺”巧妙地將蓮花、蓮葉、蓮蓬、蓮子等融入壺器的造型設(shè)計之中,使壺器于自然之美中見神韻。首先,紫砂“一葉青蓮壺”以蓮入題,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盛夏的荷塘確實讓人驚喜,尤其在茫然之間忽有發(fā)現(xiàn),恰如和風(fēng)掃過,滿心的燥熱頓被吹散。不說一地風(fēng)光畫卷,單是碧綠的色調(diào)就讓燥熱苦苦掙扎的心喝了一碗清涼的甘露,更何況田田的荷葉間跳躍和隱藏的五彩繽紛。那縷縷的蓮香啊,讓人能夠陶醉于夏日里的清涼中,霎時間就忘卻塵世的憂愁。北宋的文學(xué)家周敦頤有一篇傳世佳作《愛蓮說》,稱贊蓮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zhì),作品通過對蓮花美好形象的描寫,以及對其高貴品質(zhì)的贊頌,表現(xiàn)出詩人潔身自好的情懷。其次,紫砂“一葉青蓮壺”以蓮入題,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文人喜愛荷花,其實是愛它高潔的品質(zhì)。蓮作為花中君子承載著情操高尚的文人的理想,比如唐代的詩人陸龜蒙以詩歌《白蓮》詠白蓮,隱喻潔身自好。
自然美,是一種人化了的自然,通過對紫砂“一葉青蓮壺”的審視,能讓我們感受到客觀的、自然的美麗芬芳,以及純潔高雅的人格和精神品格,此外還有就是藝術(shù)的層次,通過蓮花來表達(dá)自己對高尚的、高雅的精神情操的一種追求,這也是紫砂“一葉青蓮壺”的價值所在。
自古以來的紫砂壺造型豐富多彩,其涵義耐人尋味,作品或令人心曠神怡,或奔放大度,加上鐫刻于壺體表面的題詩賦畫寓意深刻,增添了壺器濃郁的書卷氣。從本質(zhì)看,紫砂壺的審美特征可以從文化因素體現(xiàn)出來。壺器將篆刻、書法、繪畫等各種藝術(shù)形式融為了一體,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精髓[2]。就像這款紫砂“一葉青蓮壺”,它是一款高雅氣質(zhì)和濃厚文化傳統(tǒng)的實用藝術(shù)品,壺器所蘊含的文化特性與精神功能也是不可復(fù)制的。此壺將蓮文化的思想精髓與壺器造型相統(tǒng)一,構(gòu)成了壺器的文化藝術(shù)氣質(zhì),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