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峰
“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秉h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其言諄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興業(yè)路的小樓、南湖上的紅船,寄托著共產黨人的初心,承載著共產黨人的使命,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要有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簡潔雋永的古語,折射出中華民族不斷更新自己、主動適應時代、積極推動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新精神的精髓。位于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因中共一大的召開而聞名于世,并由此產生了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為主要內涵的“紅船精神”?!凹t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源泉,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與此同時,古老的中國正遭遇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一環(huán)境下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立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從南湖紅船上尋找光明的擺渡人,到烽火硝煙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駕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航員,在這條前后相續(xù)的道路上,我們黨初心如磐,以劃時代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點燃了照亮中國的燎原之火,拉開了趕超世界的改革大幕,開啟了走向復興的偉大征程?!昂`路藍縷,以啟山林”,只有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拿出只爭朝夕、敢于擔當的拼勁,才能在十九大擘畫的新征程上奪取更大勝利。
要有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百折不撓是中國共產黨克敵制勝的法寶。中國共產黨97年的發(fā)展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歷經坎坷和磨難,多次面臨生死抉擇和嚴峻考驗。在大革命后期,中國共產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使中國共產黨喪失了大批領導干部和優(yōu)秀黨員,黨面臨著誕生以來首次關乎生死存亡的抉擇。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反動派對黨和紅軍進行五次“圍剿”,中國共產黨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拔母铩睍r期,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破壞和擾亂,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給黨的執(zhí)政能力帶來嚴峻考驗。在這些考驗面前,中國共產黨人發(fā)揚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不斷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越挫越勇,逐漸成熟和壯大起來,從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發(fā)展成為有著8900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成長之路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腳步不歇,前行不止,97年來,我們黨從奮斗起步,更靠奮斗發(fā)展,成就了一項又一項偉業(yè)。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刻印在戰(zhàn)爭年代的烽火硝煙里、建設年代的廣闊天地里、改革年代的風起云涌里,讓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要再接再厲,持之以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要有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在一大舊址中,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誓詞激蕩信仰,有著“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的共產黨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豐碑。從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到李保國、廖俊波、黃大年,我們的事業(yè)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不斷鑄就的。進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需要以奉獻精神召喚億萬人民接續(xù)奮斗,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新時代的共產黨人修好“立黨為公、忠誠為民”這門黨性必修課,關鍵在于切實做到堅守理想的“知”與敢于奉獻的“行”的辯證統(tǒng)一。一些共產黨人在尋常時候就看得出來、在關鍵時刻能站得出來、在生死關頭能豁得出來,歸根到底就是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是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地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員干部一定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