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守春
出于對影視資產高估值、高溢價、高商譽等風險的考慮,重組并購影視公司的通道仍未打開,同時對業(yè)績穩(wěn)定性的考量,IPO政策方面也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影視公司上市的放開也許仍顯遙遠。
收購影視資產終獲批
歷時兩年后,芒果TV等資產借道快樂購上市的事項終于獲得監(jiān)管層的放行通過。
6月22日,快樂購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將通過發(fā)行股份反向收購的方式,作價115億元收購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快樂陽光”)、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天娛傳媒”)等5家公司的全部股權,這一交易已獲得證監(jiān)會的有條件通過。
由于快樂購的控股股東為芒果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芒果傳媒”),實際控制人為湖南廣播電視臺,與收購資產的實控人一致,因此交易完成后實控人并不發(fā)生改變,也將不會觸及借殼上市紅線。
同時,快樂陽光作為芒果TV的運營主體,交易完成后快樂購也將成為A股首家國有控股的視頻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快樂陽光去年營收33.85億元,凈利潤4.89億元,芒果TV為國內目前排名第四的視頻平臺。
2016年下半年,市場曾普遍傳聞,包括影視、游戲等在內的四個行業(yè),并購重組已被監(jiān)管層叫停,雖然監(jiān)管層對此從未有過回應,但自此之后A股上市公司并購影視資產的案例無一例外均告折戟,直到快樂購重組獲批。
因此,近日有市場聲音認為,影視公司上市通道是否已經(jīng)出現(xiàn)松動?
這一猜測也許并非事實。實際上,快樂購此次重組的獲批,整個過程頗為坎坷,而芒果TV等資產的上市歷程則更為曲折。
2016年8月,快樂購曾首度籌劃收購芒果TV等資產,當時涉及7家公司,但最終在3個月后宣布失利。對于失利的原因,快樂購當時解釋是根據(jù)國資監(jiān)管部門的批復,該重組涉及的標的公司資產狀況較為復雜,重組方案尚待商討和完善,目前實施條件尚不成熟。
2017年9月底,快樂購宣布重啟上述重組,但打包收購的資產從7家變成5家。去年11月,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呂煥斌表示重組方案已經(jīng)獲得了中宣部、廣電總局等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復,并最終在今年4月獲證監(jiān)會審核通過。
6月26日,一位接近監(jiān)管層人士透露,快樂購之所以能成為2017年后第一單獲得通過的影視收購案,很大原因在于被收購資產背后的湖南省國資背景,而這是大多數(shù)類似案例中不具備的。
“通過將芒果TV等優(yōu)質資產打包注入上市公司,一方面能夠夯實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另一方面也是踐行湖南省國企深化改革、提高資產配置效率、積極參與市場化運營的樣本。”上述人士解釋。
快樂購亦在有關公告中表態(tài),收購完成后,公司將完成新媒體平臺及內容的整合,主營業(yè)務將由媒體零售業(yè)務拓展至新媒體平臺運營、新媒體互動娛樂內容制作及媒體零售全產業(yè)鏈等,進一步打造為國有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新三板影視“摘牌潮”
在快樂購收購芒果TV等資產獲得監(jiān)管層審核通過的同時,此前曾在新三板掛牌的影視公司,則在近一年內掀起了一波“摘牌潮”。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6月26日,以證監(jiān)會二級行業(yè)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yè)分類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僅有4家,這一數(shù)據(jù)在2017年底為25家,在2016年底則是60家。
這意味著,僅在2017年一年,新三板市場中就出現(xiàn)了35家影視公司摘牌的案例,在2018年上半年則再有21家。
新三板影視公司頻繁選擇摘牌的背后,被認為是在這一市場融資不順利,業(yè)績波動大而選擇“出走”,而為了企業(yè)未來更好地發(fā)展,選擇赴A股IPO上市的可能。
以嘉行傳媒為例。這家由楊冪等眾多明星參股的影視公司,于今年5月選擇從新三板市場摘牌,對于原因,公司方面解釋,是目前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階段,考慮到目前融資周期較長和信息披露成本較高的原因,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加快融資節(jié)奏,擴大經(jīng)營等方面才做出的決定。
我們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嘉行傳媒實現(xiàn)營收4.78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4億元,雙雙同比增長超過40%,凈利潤數(shù)據(jù)在新三板同行業(yè)中更是僅次于開心麻花,排在第二位。
業(yè)績的亮眼也令外界對嘉行傳媒此次選擇摘牌的后續(xù)動作頗有猜測,并認為其出于融資需求,很可能選擇赴A股IPO。
但實際情況或許并不如此。一位接近嘉行傳媒人士表示,公司選擇摘牌的背后,并不是計劃赴A股上市,其中主要原因是既考慮到目前影視公司上市政策的不確定性,也還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不過,影視公司也許很難在A股上市,但赴H股IPO的可能性似乎正越來越大。
今年4月股轉系統(tǒng)與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新三板+H股”的模式趨于落地,這對于有志于赴港上市的影視公司來說,也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對于急需融資的影視公司而言,從新三板轉頭赴H股上市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在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港股市場,公司能否受到市場青睞則很難斷言,這也是未來即使H股上市成功,也需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北京投行人士說。
影視股IPO頻折戟
新三板影視公司摘牌后難赴A股IPO的另一個原因,是今年上半年頻繁出現(xiàn)的排隊企業(yè)主動選擇終止審查。
根據(jù)證監(jiān)會最新披露的IPO排隊名單顯示,截至6月26日,擬在A股首發(fā)上市的影視公司只有博納影業(yè)一家,今年初則有5家。這意味著,不到半年時間,就有4家不約而同選擇了“撤退”。
我們進一步了解到,今年3月成為影視公司IPO撤材料最多的月份,包括華視娛樂、新麗傳媒和開心麻花,均在這一時間選擇終止審查,另外和力辰光在4月中旬宣布終止上市。
對于4家影視公司終止IPO的原因,各家說法不一,或為公司后續(xù)經(jīng)營考慮,或有下一步的打算。
其中,開心麻花表示終止IPO是公司擬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但具體如何調整則沒有披露。
開心麻花IPO的終止,也許并非自愿而更多來自于監(jiān)管層的“勸退”壓力,但遭“勸退”的詳細原因暫時并不清楚。
同時,接近開心麻花的中介機構人士曾表示,出于融資需求,開心麻花也在考慮赴港上市,股權調整也可能與此有關。不過,出于對目前港股行情的判斷,有投資人明確對開心麻花赴港上市表達出了不同意見,但公司是否會堅持去香港上市目前沒有定論。
與開心麻花相似的是,新麗傳媒終止IPO確實與股權變動有關。今年3月,光線傳媒公告稱,以超過22億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股權轉讓給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在得到騰訊的加持后,新麗傳媒隨后宣布暫時放棄正在進行的IPO。
此外,和力辰光方面亦曾表示,在終止IPO后的未來,公司也不會排除與BAT等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進行合作。